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嘉诚在移动通讯领域的两次大买卖,投资时间都超过了10年,显示出耐心的价值
李嘉诚又做了一笔大买卖。2007年2月中旬,和记黄浦(HK 0013、下称“和黄”)旗下和记电讯国际(HK 2332,下称“和电”)宣布将向沃达丰(Vodafone)出售所持Hutchison Essar(下称“HE")股权约67%,总代价110.8亿美元,而其累计投资只有20多亿美元。已流传3个多月的传闻至此得到证实。交易完成后,和电将从中获得税前特殊盈利约96亿美元。
和电于2004年从和黄分拆上市,目前在香港、澳门、印度、以色列等地经营2G移动通讯业务。而和黄早在1994年便进入印度市场,HE正是其运营主体。有数据显示,HE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7%,乃当地第四大运营商。2006年上半年,HE为和电贡献了客户数的75%和收入的44%。
出售HE后,和电仅剩下以以色列和香港为主的业务,当然还有一大笔现金。而沃达丰则借此进入了目前增长最快的移动通讯市场。据统计,目前印度的手机用户平均每月增长600万户左右,到2010年之前,将由现在的1.5亿户增长到5亿户。
对于主营移动通讯的和电而言,选择此时卖出颇有发展潜力的核心业务,似乎不合常理。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交易的价格比较理想,EV/EBITDA(企业价值对除税、息、折旧和摊销前盈利之比率)达到30倍,而通常情况下电信企业的这一比率为6~7倍。这也正符合作为投资家的李嘉诚的一贯做法:只要价格够吸引力,没有什么资产是不可以卖的。
在此笔买卖7年前,李嘉诚就已经通过出售移动通讯资产写下了赚钱神话。1999年10月,和黄将所持橙公司(Orange)全部44.81%的股份出售给曼内斯曼(Mannesmann AG),價格为1130亿港元(包括后者10.2%的股份)。紧接着和黄又在2000年2月将所持曼内斯曼的股份出售给沃达丰,换取了后者30.57亿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的5%)。随后和黄通过减持套得巨额现金。
和黄借此交易赚取了超过1000亿港元的利润,此一战也成为外界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事实上,和黄从1989年便进入英国电讯市场,但头几年业务一直未有起色。直到1993年,和黄重整英国电讯业务,1996年成立橙公司,业务从英国逐步扩展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瑞士,市场份额渐次扩大。
卖掉橙公司之后,李嘉诚并没有就此退出欧洲市场,而是从2000年开始竞投3G牌照,寻找下一个机会。和黄在3G业务上累计投资已超过200亿美元,但至今已亏损数十亿美元,外界则对此一直质疑不断。由此卖掉HE被认为是和黄用以弥补3G业务亏损之举。根据和电公布的计划,从HE交易中获得的盈利96亿美元,其中41亿美元将向股东派发特别股息,持股49.66%的和黄将可获得约20亿美元。
但传闻并没有停止。有消息称,和黄有意与沃达丰进行进一步的交易,出售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欧洲3G业务。此前更有猜测认为,和电将会用HE交易所获资金去收购母公司的全部或部分3G业务,但已被明确否认。
有分析师认为,和黄若与沃达丰继续交易,也丝毫不令人吃惊,毕竟其在移动通讯领域的两次大买卖都和后者密切相关。而在对待相关业务的态度上,和黄仅仅将其看做一项投资,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便可卖掉盈利,移动通讯巨头沃达丰则恰需通过实际运作以使得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难怪在HE交易中双方都表示满意:和电赚到了巨额投资回报,沃达丰则获得了新的市场。
和电CEO吕博闻:出售HE并非因为母公司和黄急需资金,纯粹因为价格好。
沃达丰CEO萨林(Arun Sarin):这是一宗物超所值的交易,有信心能在5年后为集团带来盈利贡献。我们认为,我们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了这部分资产,也有信心在获得控股权之后,获得合理的回报。
一名分析师:此次出售可能标志着又一轮李嘉诚最佳退出时间的到来。作为一名资产交易者,李嘉诚随时准备出售任何东西。
摩根斯坦利:HE交易后,和黄出售其3HK的可能性增加。
《竞争力》在很多人眼中几近于神的李嘉诚又贡献了一则投资案例,仿佛其所赚丰厚回报都那么的轻而易举。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和黄进入英国移动通讯市场初期进展并不顺利,其卖掉橙公司已在10年之后,而从进入印度市场到卖掉HE,期间也长达12年。除了眼光和判断力,耐心也非常重要。
李嘉诚曾表示,对某一项业务,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买家,合适的价格,则果断出售,但如果没有机会,则可以耐心等待,自己做下去。对于一心要获得超过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又有多少做好了这种准备呢?
回头再看和黄介入6年多的3G业务,也许此时的备受质疑又会成就将来更大的神话。
李嘉诚又做了一笔大买卖。2007年2月中旬,和记黄浦(HK 0013、下称“和黄”)旗下和记电讯国际(HK 2332,下称“和电”)宣布将向沃达丰(Vodafone)出售所持Hutchison Essar(下称“HE")股权约67%,总代价110.8亿美元,而其累计投资只有20多亿美元。已流传3个多月的传闻至此得到证实。交易完成后,和电将从中获得税前特殊盈利约96亿美元。
和电于2004年从和黄分拆上市,目前在香港、澳门、印度、以色列等地经营2G移动通讯业务。而和黄早在1994年便进入印度市场,HE正是其运营主体。有数据显示,HE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7%,乃当地第四大运营商。2006年上半年,HE为和电贡献了客户数的75%和收入的44%。
出售HE后,和电仅剩下以以色列和香港为主的业务,当然还有一大笔现金。而沃达丰则借此进入了目前增长最快的移动通讯市场。据统计,目前印度的手机用户平均每月增长600万户左右,到2010年之前,将由现在的1.5亿户增长到5亿户。
对于主营移动通讯的和电而言,选择此时卖出颇有发展潜力的核心业务,似乎不合常理。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交易的价格比较理想,EV/EBITDA(企业价值对除税、息、折旧和摊销前盈利之比率)达到30倍,而通常情况下电信企业的这一比率为6~7倍。这也正符合作为投资家的李嘉诚的一贯做法:只要价格够吸引力,没有什么资产是不可以卖的。
在此笔买卖7年前,李嘉诚就已经通过出售移动通讯资产写下了赚钱神话。1999年10月,和黄将所持橙公司(Orange)全部44.81%的股份出售给曼内斯曼(Mannesmann AG),價格为1130亿港元(包括后者10.2%的股份)。紧接着和黄又在2000年2月将所持曼内斯曼的股份出售给沃达丰,换取了后者30.57亿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的5%)。随后和黄通过减持套得巨额现金。
和黄借此交易赚取了超过1000亿港元的利润,此一战也成为外界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事实上,和黄从1989年便进入英国电讯市场,但头几年业务一直未有起色。直到1993年,和黄重整英国电讯业务,1996年成立橙公司,业务从英国逐步扩展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瑞士,市场份额渐次扩大。
卖掉橙公司之后,李嘉诚并没有就此退出欧洲市场,而是从2000年开始竞投3G牌照,寻找下一个机会。和黄在3G业务上累计投资已超过200亿美元,但至今已亏损数十亿美元,外界则对此一直质疑不断。由此卖掉HE被认为是和黄用以弥补3G业务亏损之举。根据和电公布的计划,从HE交易中获得的盈利96亿美元,其中41亿美元将向股东派发特别股息,持股49.66%的和黄将可获得约20亿美元。
但传闻并没有停止。有消息称,和黄有意与沃达丰进行进一步的交易,出售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欧洲3G业务。此前更有猜测认为,和电将会用HE交易所获资金去收购母公司的全部或部分3G业务,但已被明确否认。
有分析师认为,和黄若与沃达丰继续交易,也丝毫不令人吃惊,毕竟其在移动通讯领域的两次大买卖都和后者密切相关。而在对待相关业务的态度上,和黄仅仅将其看做一项投资,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便可卖掉盈利,移动通讯巨头沃达丰则恰需通过实际运作以使得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难怪在HE交易中双方都表示满意:和电赚到了巨额投资回报,沃达丰则获得了新的市场。
和电CEO吕博闻:出售HE并非因为母公司和黄急需资金,纯粹因为价格好。
沃达丰CEO萨林(Arun Sarin):这是一宗物超所值的交易,有信心能在5年后为集团带来盈利贡献。我们认为,我们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了这部分资产,也有信心在获得控股权之后,获得合理的回报。
一名分析师:此次出售可能标志着又一轮李嘉诚最佳退出时间的到来。作为一名资产交易者,李嘉诚随时准备出售任何东西。
摩根斯坦利:HE交易后,和黄出售其3HK的可能性增加。
《竞争力》在很多人眼中几近于神的李嘉诚又贡献了一则投资案例,仿佛其所赚丰厚回报都那么的轻而易举。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和黄进入英国移动通讯市场初期进展并不顺利,其卖掉橙公司已在10年之后,而从进入印度市场到卖掉HE,期间也长达12年。除了眼光和判断力,耐心也非常重要。
李嘉诚曾表示,对某一项业务,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买家,合适的价格,则果断出售,但如果没有机会,则可以耐心等待,自己做下去。对于一心要获得超过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又有多少做好了这种准备呢?
回头再看和黄介入6年多的3G业务,也许此时的备受质疑又会成就将来更大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