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腭间隙的CT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

来源 :解剖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CT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4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观察翼腭间隙及其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及面积。结果翼腭间隙的形态多变,在蝶骨体层面较固定,与翼突的形态密切相关。经蝶骨体、翼突和翼窝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10.20±3.32)mm^2(左)、(115.56±2.52)mm^2(右),(93.20±2.76)mm^2(左)、(90.82±3.12)mm^2(右),(5.48±3.02)mm^2(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4周龄大鼠海马脑片培养方法。方法体外微孔膜插件培养海马脑片,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培养情
目的探讨压感笔半自动法CT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和该方法所用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对CT水模行320排螺旋CT单期容积扫描,分别使用压感笔和光电鼠标作为计算机输入设备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以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在BDNF诱导下让其在体
目的研究复方红景天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肝纤维化模型组;③复方红景天高剂量组(简称H组);④复方
案例教学已在多学科中应用,本文旨在探讨系统解剖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及学生对案例设计的评价。
目的探讨E2F1对小脑颗粒神经元死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cDNA。E2F1(pE2F1)及突变体pcDNA—E2F1-m132(pm132),转染293细胞验证表达,转染小脑颗粒神经元用6×E2F-luc
目的为盲肠微循环提供形态学基础资料。方法通过墨汁灌注组织切片、揭层透明、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30具胎儿尸体盲肠微血管构筑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盲肠浆肌层在
目的观察短暂性缺氧后鼠脑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D)表达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再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延迟剖宫产术'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通过RT-P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