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截人”的跪姿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80后小青年,他每天天不亮,就来到成都五桂桥汽车站,摆好摊位擦鞋,天黑以后再收摊回家。他抹灰、打油、擦鞋……娴熟的手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瓶瓶罐罐在他手中杂耍般飞舞,转眼间,一双皮鞋已是光亮如新。他叫缪亮,是一个双腿高位截肢,只能“跪”在地上擦鞋的阳光大男孩。
  缪亮对待每一位顾客,就像对待自己的生活,脸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有时候,他会问顾客:“我给你唱首歌?”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便抿一口二锅头,清清嗓子,一边擦鞋一边自顾高歌起来,歌声中没有消沉与落寞,多是对生活由衷的热爱。缪亮是自贡人,04年因遭遇车祸而失去了双腿,前年他只身来到成都,一直靠擦鞋自力更生。
  缪亮说,他以前是一名货车司机,在最初失去双腿的那段时日,他也曾无数次选择自杀,他难以忍受那种“活着比死更难受”的滋味。后来,在一次暴风雨中,他看到老屋的房檐下,一只蜘蛛正迎风努力修补残网,一次次被风刮破,它再一次次连接起来,毫不气馁。缪亮终于释然了,他想我不能输给一只蜘蛛,既然连死的勇气都有,还怕选择活吗?没有了双腿,他就选择靠擦鞋营生,同样能生活的很精彩。
  缪亮有一次回老家,听说邻县有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不堪忍受折磨几欲自杀,他硬是坐车前往,推着轮椅爬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劝其不要灰心。他还常写信激励老家的几位残疾朋友,用不多的擦鞋所得,尽量接济他们。缪亮曾对一个指着他惊喊“看,他竟然是半个人!”的女孩说,我不仅自力更生还帮助过他人,我体现出了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所以我不是半个人,而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我随旅行社去成都时,曾听他摊子附近的人说,“每天途经车站的人成千上万,总有路人想给缪亮捐款,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了。”“曾经还有外国人给他一把美元,他也没有接受。”对此,缪亮笑了笑答道:“我是很清贫,但绝不会接受施舍,否则就真成乞丐了。我宁可像这样‘跪着’糊口,也绝不低三下四乞讨,我有勤劳的双手,我可以养活自己!”他还说,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因为在这个地方,更大的汽车站就要建起来了,到时候客流量更大,生意会更好。
  2011年草根春晚在成都上演,缪亮坐在轮椅上被推向舞台,他用沙哑的声音吼出:“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一首《怒放的生命》唱完,台下掌声如雷,车祸让缪亮失去了双腿,却没有失去他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第一激励大师”的约翰?库缇斯,也是一名“半截人”,他曾说:“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1000次摔倒,可以1001次站起来。摔倒多少次没有关系,关键是最后你有没有站起来。”缪亮站起来了!虽然他仍在“跪着”给顾客擦鞋,但他焕发魅力的品格却站立的坚挺,宁可跪着生活也绝不站着乞讨!他的本身就是一个励志传奇,让我们向勇者的“跪姿”致敬!
  笔名:江之瀚
  电话:13336258910
  邮箱:lxz281500y@163.com QQ:348014926
  邮编:252325 地址:山东省阳谷县安镇刘庙电信营业厅 刘学正
其他文献
我的婚礼庆典,浪漫而庄严。  亲朋好友们站在长长的地毯两旁,手里拿着礼花、气球,等待着我与妻子从地毯上缓缓走过的时候,将代表甜蜜与吉祥的礼花、气球放飞在我们的头部上空,再亲口对我们说上几句最真挚的祝福话语。  婚礼庆典的其中一项,是我与妻子向父母礼拜,深深三鞠躬之后,再接受父母对我们的祝福。  母亲将一个早准备好的小木盒子递到我的手里,我正欲打开,庆典司仪说:“暂不打开。”然后将盒子拿到自己手里,
期刊
亲爱的老公,我都嫁给你一年了,还没有住上属于咱自己的房子。这个问题很严重,一定要引起重视,在鸡有鸡窝、狗有狗窝的时代,我们真是太落后了。因此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收入不高,所以要想实现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省钱!通过几天的思考,我认为可以节俭的地方很多,而浪费的现象在你身上特别严重,在此列举补救措施,希望你能一一照办:  一、从现在开始,你尽量
期刊
多年前的一天,流浪了近4年的我历经半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一屁股坐到了拉萨的土地上。  我怀揣饥饿在拉萨特有的灿烂阳光中穿行,就在我再度一文不名的时候,终于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抬水泥预制板的苦力活。在通常被称作停工待料的日子里,我来到与工地一墙之隔的西藏大学。眼望着气派非凡的图书馆,我在心里酝酿着一个计划:我要读书!可是一连几次,我还未跨进图书馆的大门便被拒之门外了。这时,一位美丽的混血儿姑娘从图书
期刊
雪下得很大,北风像鞭子一样抽人的脸。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乡下大娘仍在街头摆起了红薯摊儿。看到大娘,我心里的气好像一下子就消了大半。甚至,看着她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心上反而游来一丝怜悯……  三天前,我的孙子闹着要吃乡下的红薯,结果我找遍了农贸市场,也没有见卖红薯的。正在我失望想回家的当儿,一位乡下老大娘挑着一担红薯过来了。我是从小吃着红薯长大的,一眼就看到大娘的红薯是最地道的。在与大
期刊
2013年春节刚过,江城大学302宿舍的四个姐妹们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大姐王丽的老爸是市财政局局长,轻而易举地就把她安排进了事业单位工作;二姐李娜家开着公司,她也不用为工作的事发愁;剩下的老三郭慧和四妹春妮,都来自西部农村,家里无权无势,又没有任何關系和背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了。不过,和四妹春妮相比,老三郭慧还算幸运的,最起码,爹妈还给了她一张漂亮的脸蛋。而春妮就不同了,她的身高不到一米六,体
期刊
从第一天,阿忠就注意到那个所谓的“王夫人”。  什么夫人嘛!根本就是个装模作样的糟老太婆。要不是大家主动打招呼,左一声王夫人、右一声王夫人地叫,阿忠根本懒得多看她一眼。  混了二十多年,阿忠什么夫人没见过?只怪这个小市场的摊贩,一辈子没看过世面,碰上这么一个会端架子的老太婆,还以为遇到皇亲国戚。  瞧瞧!那糟老太婆进来了。外面下大雨,脚底下已经不稳,还穿什么高跟鞋,“你是来买菜,不是来会客!”阿忠
期刊
第一部 第二章  陈鼻为什么生了一只与众不同的大鼻子呢?这事儿大概只有他母亲能说清楚。  陈鼻的父亲陈额,字天庭,是我们村里唯一拥有两个老婆的人。陈额识字很多,解放前家有良田百亩,开着烧酒作坊,在哈尔滨还有买卖。他的大婆是本村人,为他生了四个女儿。解放前陈额跑了,解放后,大概是1951年,袁脸带着两个民兵,去东北把他押了回来。他逃亡时是单身一个,把大婆和女儿们撇在家里,回来时却带着一个女人。那女人
期刊
(一)  一连三天,那个小女孩跪在繁华的商场前,膝下压一大张纸,密密地写着家庭困难、无力上学、请求资助一类的话。这样的事早已不新鲜,据说有的失学少女是三十多岁女人扮的。我每日经过她,但也只是经过而已。我赶着去商场附近的美食乐面包坊。大三的课不忙,我在那里做兼职,每天从18点到22点,一分钟不可以休息。  我钦佩靠辛勤打拼活着的人,堂堂正正,不卑不亢,我告诉自己也要这样活。我不喜欢被人施舍,也不喜欢
期刊
小城的一个早晨,他出现在银行前,手,紧紧插在衣兜中。衣兜中,鼓囊囊的。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先生,行行好吧。”  他回过头,是个乞丐,伸着双手,一副气态龙钟的样子。他想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老父亲,鼻子一酸,拿出仅有的一张钞票,递给了乞丐。在乞丐的感谢声中,他走进了银行。  这时,他的肩被拍了一下,回过头,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这老头,一直跟着自己,让他很感厌烦,因此,皱了一下眉,警惕地问:“什么
期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题记  静谧的夏夜,躺在床上左右辗转,难以成眠。起身,独坐窗前,侧耳聆听,想着那暗夜里划破严冬冷寂的,点点蛙鸣。向来不喜欢沉默冷峻的空气,尤其是在这个烦闷燥热的季节,一点微微响动都足以撩动我的心弦。然而,大自然的一切都在沉睡着,就连那一直聒噪不安的青蛙,也安静下来,不再放肆喧哗。  在这样无边的沉默的海洋里,我想起了那篇《鸭的喜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