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通识教育的缺失与大学理性失范的联系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对其的重视度低、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成体系的规划等,而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这就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念的偏离、对人生的定位发生偏差、高校文化庸俗化盛行。通识教育与大学理性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通识教育;理性;价值观
  通识教育自古以来就有长远的文化传统,纵观国内外的教育家的著作,可以发现许多通识教育思想的影子。《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表达学与行并重的重要性;19世纪的英国著名教育学家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主张“大学的教育理想即是早就社会的绅士,提升社会的品味和格调,而非一味的进行科学研究。”①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而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并未真正解决学生高分低能、知识面单一的现象。
  一、我国通识教育缺失的表现
  就全世界高校范围来看,大学理性失范的具体表现为:第一,价值观的偏离,滋生了大量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第二,学生对于人生的定位发生偏差,悲观、轻生、厌世等价值观在高校屡见不鲜。第三,受市场经济的盲目驱动以及快消文化的影响,高校文化变得庸俗化、颓废化。
  (一)观念扭曲
  通识教育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系统看,一方面,大学的通识教育并没有被放置的主要位置上,而是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大学对于通识课程的目标并不明确,它仅仅是传统专业课之外的附属品。另一方面,学生并没有把学习通识的知识放在第一位,学生学习通识课程的热情低。由于通识课程学习内容简单、测试内容简单、分数普遍偏高的特点,使许多学生将通识课程变成了顺利毕业、获得奖学金、获得保研资格的途径,使通识教育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二)体系混乱
  通识教育体系的混乱体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知识面受限制、缺少长远规划三个方面。通识教育的课程普遍存在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够明确、更偏向应用性和专业性的缺陷。仿佛课程“越多越好”已经成为了通识教育的追逐目标,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课程培养目标。通识教育绝不是杂乱的堆积,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流于表面,学不到真正的本领。
  二、二者的联系
  (一)通识教育缺失对于大学理性的影响
  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加强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不局限于自身的专业学习,也加强对其他领域学科的兴趣。我国目前存在的通识教育的目标模糊、理念缺失、课程不合理等缺陷实质上使得通识教育走向了形式化。一方面,通识教育的缺失给学生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知识面的狭窄,更是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缺失,使学生既缺少了追逐理性的价值观,也缺少了张扬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通识教育来提供对待自身和外在世界基本价值观,学生很易走上歧途,染上拜金主义、轻生厌世等不良思想。通识教育的作用是将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通才,通才不仅仅只是对于书本的知识全方位了解,更是关乎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提身格调、如何认识世界。
  (二)大学理性失范对通识教育的影响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这同样适合于大学的环境,如若大学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对于教育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大学理性失范表现在历史文化传统与正确价值观的缺失——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悲观倾向的产生,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通识教育的激情和兴趣,如此以来,通识课程无法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阻碍了将“专才”转变为“通才”的步伐,造就“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绅士的目标也只能仅仅是一个目标。大学理性的失范对于通识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有当高校致力于建立正确的大学理性时,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时,通识教育的展开才会更加顺利。
  三、结语
  通识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学生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基础的薄弱,既对专业课的学习不利,也对学生全面的发展更是阻碍,使学生缺乏正确认识自身和对待外部世界的价值观,削弱了大学理性。同时,由于大学理性的失范,校园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的庸俗价值观盛行,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总之,我国的大学对于通识教育应当有长远的规划和有效的手段,通过加强通识教育的步伐,促进大学理性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张翼星.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J].现代大学教育,2012(3).
  [2]孙海涛,李东.关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7).
  [3]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4]任伟伟.通识教育的现状审思与路径寻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1.
  [5]张学文.大学理性失范:概念、表现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6).
  注释:
  ①[英]约翰·亨利·纽曼,徐辉等译.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原煤水分重、粒度大,在没有破碎和烘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对立磨和给料机进行必要改造,使用半年来设备运行良好,再没出现过堵料和卡料现象。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教师数学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教师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例如,教师可按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文、练习、习题、测验、解答以及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