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头脑,放飞心灵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quanw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要沟通课堂内外,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 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十分明确地点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为此,语文教师要构建开放的、多元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生动活泼的学语文、用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语文实践活动首先要立足课本
  
  课本是集中、规范、系统的语文知识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所以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要立足课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课本”。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教材所负载的信息激活,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和深加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综合的语文能力。
  如在带初一新生班级的时候,我发现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在教《童趣》这篇课文之后,我与学生一起设计了一个原创游戏活动,活动可以是小时候经常参加,也可以是几个人新发明的小游戏,通过游戏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怎样如课文所写那样通过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的乐趣,在往后的作文中我发现学生善于写身边的事,善于抒发真情实感了 。
  如在学习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时,有的学生对课本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就菊花”注解为“指欣赏菊花和饮酒”提出疑问,认为“就菊花”的意思要么是欣赏菊花,要么是饮酒,不可能这么复杂。我一时也难以给出满意的回答,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一星期后以“‘还来就菊花’”中的“菊花”是花吗?”为题展开正反方辩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我和他们一起商量,一起探讨。作为一个参与者,我始终和学生们一起到图书馆、上机房查找资料,及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发现同学们无处着手时,我启发说:“要知道答案,谁的说法最有说服力?”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当然是诗人自己。我接着说:“那可以查查孟浩然其他的诗作;他是唐朝人,我们还可以查查他同时代的诗歌。”那就从《唐诗三百首》开始吧,果然找到了有说服力的论据。有的同学意犹未尽,索性上网查起了《全唐诗》。在辩论会上,同学们把主要的论据简略地写在黑板上,并且注明出处或资料获得过程和方法。结果是认为“就菊花”的意思是饮酒的同学以充分的材料、翔实的论据说服了对方,疑难之处迎刃而解。经过整理,他们的论据如下:
  1.南朝梁吴均著的《续齐谐记》记载,重阳日是一个消灾避祸的日子,古人在这一天“登高饮菊花酒”以消灾避祸。
  2.《全唐诗》里写到“菊花酒”的共有18首,而这18首诗,无一例外的都是写重阳日这一天的。其中13首诗的题目就含有“九日”字样。
  3.《酒诗三百首》(南方日报出版社)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下注云:“菊花,指的是古人重阳时饮用的时令酒,即菊花酒。”
  4.不仅菊花可以指菊花酒,在唐诗里也有像榴花代酒的例子,如沈颂的《卫中作》:“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宋周邦彦《黄鹂绕碧树》有“剩饮榴花,醉偎琼树”的语句。
  5.经查,“就”字古代有“吃、喝”的意义,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还有“就餐、就膳”等。
  6.“从整首诗的结构上看,以被动接受鸡黍之邀起头,以主动表示重阳再饮收尾,这样一邀一就,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鉴赏词典》)。
  7.从表达的效果上看,以重阳再饮作结,更能表现故人相待热情,宾主言谈的融洽,诗人做客的愉快(中国致公出版社《初中诗词简明读本》)。
  教材内容中对于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不管哪一方面,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总能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二、语文实践活动要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语文实践,还必须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这是由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决定的。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要依仗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课中许多内容涉及历史背景、地理方位、科学常识等。这势必要依赖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横向联系,增多信息交流,使各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知识内涵、思维方式等方面互相渗透。让学生查阅自然、社会等教材,到图书馆、电脑网络查找有关资料,这既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又培养了他们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效的进行语文实践的方法。
  如在教学《咏雪》这一课之前,我先从“东山再起”这一成语说起,要求同学们结合历史课本,了解熟悉谢安“东山再起”、“淝水之战”的史实,再列出四个标题:
  1.“谢安舟楫风还起”——谢安的生平事迹和对后世的影响。
  2.“拂衣携友入东山”——“东山再起”成语溯源。
  3.“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絮才女”谢道韫。
  4.“旧时王谢堂前燕”—— “东山抒怀”同题作文竞赛。
  要求同学们自愿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语文实践。东山离我们学校不远,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
  新教材在加强学科联系方面的努力是明显的,如语文新教材中有“追寻人类的起源”、“探索月球的奥秘”等综合性学习。自然新教材中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有“寄予植物的情怀”,历史新教材中更有许多经典的诗歌、神话、传说以及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和杰出人物的介绍等等。这些,都意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广泛迁移知识点,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完整、有机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提高。
  
  三、语文实践活动要加强和生活世界的联系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语文天然就是和生活连在一起的,正所谓“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最大的课堂,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学习的乐趣。如结合春游,可以开展“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间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每一个成功的教师无一不是组织活动的能手,于漪老师不是經常带她的学生去海滨游玩,和学生们迎着海风,愉快地说着“白帆点点”、“水天相接”的吗?魏书生老师不也是带着他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去双台河踏春,和同学们一起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荒草地里捉蚂蚱,下种子,开班会的吗?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及他的创作体会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记得我在读中学的时候,老师经常领我们去参加义务劳动,比如砸石头修路,回到课堂,命题作文。同学们围绕一个共同的语境和主题,施展他们的才华,表达他们的情思:有的写劳动的艰辛,有的写劳动的意义,有的悟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有的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挚情,有的表现同学们劳动过程中的互助和友爱,有的叙写以自己的智慧、毅力和技巧取得劳动成果的自信和自豪,有的开始萌生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志向和决心。”这是一段多么在理的文字!经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真实的感受,这是任何东西所无法替代的。陆游的“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些事要躬行”,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当然,还可以要求学生当小老师,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当读报员,为小朋友或老人读报;当文字医生,上街纠正错别字;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当小主编,自办手抄报或黑板报。可以要求学生经常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关心时事;可以带学生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可以让学生去访问,去采风,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语文实践活动正是“解放”孩子的最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编者按】即便是连续剧,一集播完也会接着来一段冗长的广告时间。与此同时,你就很可能面临青黄不接的职业空当期。在工作尚未到来之前,应该做点什么比较合适呢?比如,不要太焦急,先要调整好心态;比如对自己欠缺的东西做弥补;比如锻炼身体迎接挑战的到来。看看这位拿着双学位的待业女青年是怎样面对职业空档期的。她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态度。  5年前的春天,我还是个待业女青年。我手里的两张学位,经济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
从人类学习语言的历史看,是先有口语的听和说,然后才有书面语言的读和写。不难看出,学习语言一般应从听开始,再学习说,然后进一步学习读和写。学习说英语、学习英语发音都离不开听。因此,要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对听力培养加以重视。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我认为在平常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加强阅读和朗读,注意积累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积累过程,有了足够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词汇及背景知识
翻开学生的习作,假话、空话、套话连篇。有些学生作文刻意拼凑名言警句,套用范文格式,追求形式上的“时髦”、“亮点”,其实际却是“败絮其中”。这些现象是学生写作情绪低落惰性心理的表现。    一、必须正确认识学生作文中惰性的心理倾向    反思学生作文中的惰性心理倾向,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  (一)生活圈子的狭小,使学生作文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大多数学生的每天生活是“家庭—学校”两点一
摘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显著,要解决这些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日益重要,地理教育应承担起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  由联合国制定的《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国际实施计划(2005—2014)》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即为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可持续、公正态度,获得维护和改善生存发
漫画题是近年中考的考试类型之一,中考政治漫画题以漫画为载体命题,使卷面活泼、美观,是一种新颖题型。漫画取材丰富,角度多变,往往以辛辣的讽刺手段来揭露问题的实质,用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启迪人们领会深刻的道理。多年来,中考漫画题以其特有的功能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而掌握好漫画题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    一、了解漫画题的类型    漫画题的类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漫画类选择题;一种是主观性漫画题。漫画类
一次,我在批改本班学生的看图作文时,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全班54人,有20人的作文是交白卷,有13人的作文只写了一行字,其余的学生最多也只写了四五行字,而且他们的作文都是漏洞百出,不堪入目。总结一下,有以下四个问题:①思路混乱,有的意思上面已经提及,下面又再次出现;②语法错误、时态错误、句式错误以及单词拼写错误很多;③完全是中文翻译,不懂得英语的语言结构;④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性较差,缺少衔接,与其说
2007年高考已谢幕,各地高考试题先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I、Ⅱ中的历史试题虽各有差异,各具特色,但也呈现许多共性。这些共性之处体现出的命题指导思想将会对08届高三师生备考提供了新的复习思路和有益借鉴。    一、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命题思路的共同点    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Ⅰ、Ⅱ中的历史试题体现的知识考点,大都是教材和考纲
我们在语文课堂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转变后进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特抛砖引玉,期待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指教。    一、从基础出发,给后进生成功的体验    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有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止境的意念和力量。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多创造一些机会或有意制造一些机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并且在他们成
10年前,美国和它的盟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发动了战争。尽管遭到世界各地的反对,且没有联合国的授权,2003年3月仍有大规模的武装部队被部署到了伊拉克,紧随其后的便是大规模的空袭。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军没有遇到多少阻击,巴格达很快就陷落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发表对伊作战“任务完成”演讲的几年后,在教派冲突、基地组织叛乱、境外组织以及占领地管理不善的推动下,伊战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10年后,我们
一、融洽和谐的关系,积极健康的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备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会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新的信息的输入就会容易吸收。作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