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与形态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4例增生前期或增生期并接受PRP治疗的DR患者57只眼纳入研究.在PRP治疗前和治疗后20 d,3、9个月以上分别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wilcoxon带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Dunnett-t、LSD-t检
【机 构】
: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医院,现在牡丹江红旗医院眼科,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医院,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医院,150001,哈尔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与形态的改变.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4例增生前期或增生期并接受PRP治疗的DR患者57只眼纳入研究.在PRP治疗前和治疗后20 d,3、9个月以上分别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wilcoxon带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Dunnett-t、LSD-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比分析了PRP治疗前及治疗后黄斑功能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PRP治疗后9个月以上视力降低(Z=-2.292,P=0.022);mfERG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20 d 2环P_1波幅值密度降低(P=0.039),3个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9个月以上再度降低(P=0.014);治疗后20 d,3、9个月以上3~5环P_1波幅值密度降低,20 d 3环P=0.000,4环P=0.001,5环P=0.000;治疗后3个月3环P=0.000,4环P=0.006,5环P=0.001;治疗后9个月以上3环P=0.000,4环P=0.000.5环P=0.000;治疗后9个月以上1环P.波幅值密度明显降低(P=0.050).治疗后20 d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加(P=0.007),3个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981).PRP治疗后出现黄斑囊样变性6只眼,占10.5%.结论 PRP治疗后,DR黄斑功能出现一定程度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出现一过性增加.mfERG和OCT联合应用可全面客观评价黄斑区功能和形态变化。
其他文献
患者男,35岁.因双眼进展性夜视障碍和听力下降6年于2007年10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无过去诊治史,其父母二家系、同辈和下辈均无相同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无特别病史.全身体检未见异常。
目的 探讨褪黑素(ML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HX0-RB44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四氮唑化合物(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MLT对RBHXO-RB44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利用10^-10、10^-9、10^-8、10^-7mmol/L的MLT对RBHXO-RB4;分别进行干预,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的MLT干预24h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的普及,有力推动了眼底病临床诊断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广大眼科工作者进行。珂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OCT技术普及和提高的需要,中华眼底病杂志拟定于今年10月下旬或11月中旬之间举办一次“OCT技术临床应用暨新进展专题研讨会”。地点在深圳、三亚、桂林等南方城市考虑。会议时间2天,会议形式为专题讲座、自由发言和图像分析讨论。即日起开始征集会议论文。征文只需要投送1000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因黄斑病理损害形成中心暗点以及丧失中心视力后偏心固视的形成规律,确定偏心注视点的优势位置.方法 应用微视野计(MP-1)对因黄斑病变形成偏心固视的4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54只眼作固视检查.利用正常成人中心固视的90%置信椭圆,确定偏心固视相对于中心凹的位置.根据观察到的偏心固视的位置,将所有患眼分为preferred retinal locucs(PRL)优势组和PRL非优势组;
目的 观察兔玻璃体腔注射与球周注射~(125)I-神经生长因子(NGF)后眼部各组织药物含量分布.方法 45只家兔分别于左眼玻璃体腔(A组)和右眼球周(B组)注射~(125)I-NGF 30 μg/100μl.于注药后15、30 min,1、3、6、8、12、24、48 h取眼房水、玻璃体等眼内容物,角膜、巩膜等眼球外壁组织,虹膜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眼球内壁组织进行γ-计数,计算~(125)I
病例摘要患者男,32岁.因自觉双眼胀,视物不清1个月,于2007年5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自觉双眼胀,视物不清在当地医院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2;眼压:右眼3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32 mm Hg.诊断"青光眼",给予抗青光眼治疗,但眼压降至正常后视力未提高.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双眼全周均可探及睫状体与巩膜之间无回声区,未见离断;左
沦著中英文摘要应该体现的要素包括:(1)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2)主要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研究;(3)获得哪些主要成果;(4)通过研究得出什么结论。均应写成冠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其中,目的要直接准确地说明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阐述的问题。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Sprague-Dawley(SD)大鼠Müller细胞分别以0.0、0.1、1.0、5.0、10.0 ng/ml浓度的IL-1β刺激24 h后,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otting)检测细胞内pSTAT3的表达改变.SD大鼠3
患者女,24岁.自觉夜盲于2006年8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体健,父母非血族婚姻,家族中无类似眼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裸眼视力1.5;双外眼及眼前节正常;色觉正常.眼压右眼14.4 mm Hg(1 mm Hg=0.133kPa),左眼12.2 mm Hg。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08-07-02-077(同)]“中国眼底病论坛·老年性黄斑变性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题研讨会·08上海”2008年11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铁路大厦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眼底病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