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风险及护理风险管理运用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概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发中常见风险因素,并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眼科护理中运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65例患者作为甲组,对其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将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另外65例眼科患者作为乙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情况。结果:乙组患者诊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4.61%)低于甲组(8.46%);乙组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96.92%)高于甲组(86.15%),组间对比P<0.05。结论:眼科护理中风险因素较多,对此应对眼科病房环境进行优化,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严格依照相应操作规范进行,加强患者诊疗及护理中管理,尽可能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诊疗效果及安全。
  关键词:眼科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眼睛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器官,其敏感度较高,并且十分脆弱,一些轻微因素便可能给眼睛带来较大损伤,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引起失明[1]。由于眼科特殊性,眼科病房护理也被认为是一项高风险工作,为了降低各种危险因素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强眼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故将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5例眼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65例患者作为甲组;将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另外65例眼科患者作为乙组。两组患者中均排除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诊疗不配合等情况患者,患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高,无诊疗意外情况。甲组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6.34±4.56)岁,其中有4例青光眼术后患者、42例白内障术后患者、5例眼外伤术后患者、3例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11例翼状胬肉患者;乙组中男39例、女26例,年齡最小26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6.83±4.86)岁,其中有3例青光眼术后患者、47例白内障术后患者、4例眼外伤术后患者、1例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10例翼状胬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眼科护理风险因素
  ①疾病本身因素:眼科中患者最为常见的病症表现便是视力下降,患者视力范围出现明显缩小,由于疾病因素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跌倒情况。由此出现医疗纠纷问题[2]
  ②医院环境因素:医院环境对于患者来说较为陌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或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件。
  ③护理人员因素:首先是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影响。其次是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意识不强。再者是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四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导致护理工作存在风险。
  ④患者自身因素:一是患者由于视力影响 [3]。二是患者还合并有其他并发症。三是老年患者自身文化水平低,依从性较差。
  1.2.2眼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①优化眼科病房环境:比如在病区容易滑倒地方设置急救呼叫铃,在部分高危患者床头设置警示牌,在病区贴防跌倒宣传文字或图片等。
  ②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对于一些治疗信心较差患者,护理人员可举例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③完善制度规范操作:一方面制定相应制度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④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此外,对于在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应组织全员讨论,并上报至护理部,整个护理部进行共同讨论学习,最后再反馈给不同科室学习借鉴。
  1.3观察指标及处理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跌倒、便秘、眼底出血、头晕、视力下降、用药错误、手术感染等事件发生率;自制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等级分级为:十分满意、较为满意、满意、不满意,除去不满意患者所占比例即为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将上述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 0进行处理,最终结果采取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乙组患者诊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4.61%)低于甲组(8.46%),见表1;乙组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96.92%)高于甲组(86.15%),组间对比P<0.05,见表2。
  3 讨论
  在针对眼科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中,一些微小的行为或操作都可能造成出现护理风险,进而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不良影响。现代医学模式下,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并注重护理工作中各种风险事件的预防,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住院安全,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彰显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乙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乙组患者诊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4.61%)低于甲组(8.46%);乙组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96.92%)高于甲组(86.15%),组间对比P<0.05。由此得出,眼科护理中风险因素较多,对此应对眼科病房环境进行优化,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严格依照相应操作规范进行,加强患者诊疗及护理中管理,尽可能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诊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秀红.影响眼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4):126.
  [2]闫丽.浅谈眼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215+220.
  [3]马丽霞.探讨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222+224.
其他文献
一  钟大大端着酒杯,看看酒水,不足一口,舍不得喝,脸上的酡红已晕染成霞光一片,粗长、黑白相间的头发竖着,他开始“表演”传统“节目”,泪眼婆娑地干嚎:“怒发冲冠,凭栏处……”他声嘶力竭地嚎着,鼻涕吊出来一寸有余,鼻涕先是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然后随着他干嚎到得意处“……壮……怀……激……烈”时,头一仰,鼻涕便不知甩到哪位食客的酒菜里了。一个吃客“噌噌”地蹿到钟大大面前,扯住他耳朵:“你把我的菜打脏了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舒适、心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医护服务的COPD结合呼吸衰竭患者90例开展研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提供舒适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比情绪、疾病认知与生理感受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与
摘要:目的 明确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价值。方式 将骨科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不给予特殊干预;观察组40例引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预防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呈P0.05,详见表1:  1.2研究所用方式  对照组:参照医师所下达医嘱进行护理,不给予特殊干预。观察组:①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超前护理模式,为避免其推行期间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产妇的护理方式不同,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SAS、SDS评分,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的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研究组产品的护理满意度也好于对照组,且数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来我院进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位患者,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实施痛护理管理模式,乙组患者实施施常规性护理。结果:甲组(40位)患者在缓解疼痛方面和满意度方面都要高于乙组(40位)患者,两组患者在数据对比中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摘要:目的:研讨在我科室经确诊且正在用硼替佐米接受治疗期间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选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本科室经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2例,深入研讨后将其合理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阶段选用常规护理进行辅助治疗的26例患者被称作对照组,临床治疗阶段在常规护理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护理干预的另外26例患者被称作观察组,随即将二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記录。结果: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
摘要:目的 检索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情志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情志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采搜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价纳入的文献质量后,采用ReviewManager 5.3软件对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发表偏倚分析,完成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76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
摘要:目的 探析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規护理,观察组实施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
摘要:目的 明确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起到的作用。方式 划分急诊科50例需院内转运的患者为2组(对照组25例按照以往转运流程进行;观察组25例则引入护理风险管理),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整体干预效果更佳,呈P0.05,详见表1:  1.2研究所用方式  对照组:仍旧按照目前传统的院内转运方式协助患者完成转运。观察组:①导致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期间发生意外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点,即
摘要:目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直肠癌患者中,探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20年1月到6月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结果: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理疗功效,提升了永久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帮助了患者病情的稳定。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直肠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