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持技术探究“催化剂、手持技术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说课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在制取氧气这一课时中,已初步了解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途径有很多种,因此在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的内容后,将引入教材《中学化学实验教科书》中的实验3《催化剂、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手持技术进行探究实验,拓展教材内容,让教科书的内容更加的充实丰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将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的储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初步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及其作用,引入手持技术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更好地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并探究除了催化剂外,浓度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在能力储备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懂得如何组装实验装置,为本节课提供了优势条件。虽然这年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动手操作能力强,不过他们的小组合作的默契程度有待提高,探究意识还不够完善,所以本节课将侧重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催化剂的用量以及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2.了解气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习定量描述反应速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不同催化剂,不同物反应浓度展开小组竞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催化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动手操作,掌握科学的实验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手持技术的使用,学生感受现代科技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探究,感知实验过程,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难点:手持技术的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数据采集等问题的解决。
  通过观察图表得出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将情景导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有机的结合,目的是实现以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法:而学生的自身的发展就要通过学法来落实,我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对新知进行建构。
  教学过程:
  我将花一个课时,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
  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曾说过:学习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是我将展示变色眼镜、含酶洗衣粉、人体咀嚼消化的图片,激发学生体验生活,求知的欲望。接着我抛出问题: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作用?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好奇心:老师到底要讲什么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今天的实验探究上——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课堂探究气氛急速上升,也就顺利成章地进入第二环节:实验探究仪器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环节二、个案分析,巧识仪器
  在第二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观看上一节课利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视频,并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接着我抛出问题,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不会复燃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高涨,我要学的心理强烈。于是有同学提出假设,那有没有可能是氧气太少了,以至于没办法使木条复燃。这假设得到大家的认可。接着我提问: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测定其中生成的气体的快慢呢?于是就顺利引入“探世界”万能数据采集器,气压传感器等仪器的使用介绍。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在介绍仪器的使用时,我重点介绍“探世界”万能数据采集器,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是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我讲解的进行实际演练。
  环节三,实验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了解了实验仪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后,我引导学生分组利用手上的仪器展开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让他们展开竞赛,给出两种催化剂,一种是二氧化锰,另一种是马铃薯,并给出定量的过氧化氢,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记录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并绘制压强——时间曲线,通过对曲线线性拟合的出曲线斜率,看哪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满一瓶氧气。实验过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所得数据以及所做出来的曲线,因为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图像,不难得出曲线斜率所代表的意义。此时学生得出结论,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而且不同的催化剂有不同的催化效果,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马铃薯好。我肯定了学生的结论之后再抛出问题,刚才我们加的过氧化氢的浓度1.0mol/L的,那如果用0.5mol/L和1.5mol/L的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此时课堂探究气氛达到顶端,到底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强大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再次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同学们得出结论,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环节四,联系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中心是实际生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接下来我借助若照片来冲击学生的视觉与思维,比如发面用的发酵粉运用,高级汽车排气筒第一则是甲醛白菜热点新闻的爆出,而第二组通过展示醛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醛类物质作为一种资源,既为我们服务但也带来了危害。
  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此时又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课堂探究在第二次高潮中圆满结束。
  板书设计
其他文献
针对燃气管道中堵塞较为严重或管壁存在坚硬的垢层、锈层时,传统解堵方式难以达到清洗或解堵效果的情况,提出了自进式旋转射流解堵工艺,对关键设备——自进式旋转喷头的关键参数
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了城市燃气消防工作中“消”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燃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特点、灭火防爆原理,提出了灭火防爆方法和对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够的,因此,兴起的中高职院校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教授学生实用的社会实践技能为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针对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该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该专业教学改革的三点措施,有利于培养汽车维修技能方面的人才,促进了我国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各式各样新颖的教学方法,其中情景教学法可以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且能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本文通过分析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情境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提升到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日程上来.本文分析当前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加强企业应收
【摘 要】教师课堂的话语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互动,关系到课堂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规范性的四个角度观察,去阐述这四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基本特征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话语的真实性 课堂话语的互动性 课堂话语的逻辑性 课堂话语的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为了提高我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我校针对性地开设了《版式设计》课程,它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本文主要以我校城镇规划专业开设的《版式设计》课程为例,研究如何在美术基础弱,零软件基础,且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原理及基本制作方法。如何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实战应用方法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非艺术类专业
【摘要】本文以中职《车身涂装技术》课程为主题,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车身涂装”课程改革实践及相关问题。首先,结合中职的教学经验与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贯穿全文,对《车身涂装技术》课程的组织方法、实践方法进行了具体讨论;并且通过对汽车喷漆过程的解析,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教学实践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15-02  处于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领略着信息海洋“冲浪”的乐趣,感受到电子超文本的无穷魅力。只要输入既定的网址,本土的汉赋唐诗以超文本的形式展现自己的风采,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展示古典视觉神韵。这便是诗歌的“超文本”。本人引进“超文本”将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下面具体介绍诗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