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技工教学的基础上,近年我们对技校《土壤肥料学》的教学进行了探索,主要抓了以下两个教学环节,实行一体化教学。
一、理论教学
1.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融为一体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教学内容,如岩石矿物、土壤质地、配方施肥等,采取讲课时观察实物标本、图片、画示意图等,后进行实地考察的方法,使学生较快认识和掌握其主要特性。另外,为了识别土壤质地,学生可利用节假日采集他们家乡的土壤样品带回学校进行对比,從而识别土壤质地,摸清家乡土壤肥力情况,结合施肥调查资料,制定合理施肥配方,指导合理施肥,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有多方面的意义。
2.理论教学要利用多媒体演示抽象的原理与实验过程
多媒体它直观新颖,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能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讲解《土壤肥料学》限制因子律时,可以依据水桶原则,制作一些POWPOINT,画一个水桶,水桶由高低不同的木板组成,这些木板分别代表限制产量的几种因素,水桶中的水代表作物的产量,桶中水的多少,即产量的高低由最低的木板来决定。还有报酬递减律,作一条施肥效应的曲线,形象的把经济学规律应用在土壤肥料学中,把抽象的理论让同学们理解清楚了,记住了,会用了。
3.理论教学多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也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共同探讨问题。如在专题“肥料的施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讲座后,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对专题进行讨论。使大家了解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肥料的种类分为化肥、有机肥、绿肥等。常见的氮肥污染(氨的挥发引起大气污染、硝态氮的淋失引起地下水的污染等)。同时布置下一次讨论题目“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如何合理施肥”,鼓励课后查资料,深刻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施肥方式、时间、用量,基施、根外追施、叶面喷施,测土配方施肥,如何巧妙地利用农村废弃物,高温堆肥。另一方面结合生产实际,实习中具体操作,让大家活学活用,把枯燥的理论变的有趣生动,使学生能深入掌握这门课的知识体系。
二、实习教学
1.实习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定学习进度的教学方式。如在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这个实验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可以用物理方法(观察肥料的颜色、外观形态、粒状、溶解性),也可以用化学方法(酒精燃烧法、熔融法、化学试剂法观察沉淀的颜色、出现的快慢、形状等),鉴别出肥料。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且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学能力。
2.实习教学要注重肥料实践
肥料实习主要是利用校农场和实习基地进行,如有机肥的积制,可在校农场做堆肥,在不同的季节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堆制,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对堆肥的原料、堆积方法和腐熟原理等有了更好的掌握,有些农村的同学回去以后在自己家田地里也做起了沤肥。实习期间,还到各实习点参观、了解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如到苗圃、花卉、果树基地,了解花卉、果树常用的肥料种类及施肥方法,并带回新的肥料品种作样品识别。还在现场根据花卉的种类,不同季节、不同花期进行施肥试验,对比试验,做到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果树实习基地的荔枝施肥,学生就要掌握荔枝是需肥量较高的树种,要周年不断地满足其需求。幼年树在生长季节要强调勤施、薄施,每抽一次梢要施1~2次肥,以腐熟粪水或复合肥为主,适量加入尿素。每年可喷用叶面肥8~10次,在新梢叶片刚转绿时喷用效果最佳。结果树一般要求在采果前施一次速效性肥料,以后每抽一次秋梢都要施1~2次肥。开花坐果期以施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开花前15天喷一次荔枝保果素,促使花穗健壮,提高花的质量。
实践丰富了教学,实习结束后,我们针对实习内容,在学生中开展了“肥料液施与撒施后浇水两种方法比较各有何优缺点”、“为什么盆花施肥以无机肥为主,鲜切花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等问题的讨论,使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理论教学
1.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融为一体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教学内容,如岩石矿物、土壤质地、配方施肥等,采取讲课时观察实物标本、图片、画示意图等,后进行实地考察的方法,使学生较快认识和掌握其主要特性。另外,为了识别土壤质地,学生可利用节假日采集他们家乡的土壤样品带回学校进行对比,從而识别土壤质地,摸清家乡土壤肥力情况,结合施肥调查资料,制定合理施肥配方,指导合理施肥,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有多方面的意义。
2.理论教学要利用多媒体演示抽象的原理与实验过程
多媒体它直观新颖,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能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讲解《土壤肥料学》限制因子律时,可以依据水桶原则,制作一些POWPOINT,画一个水桶,水桶由高低不同的木板组成,这些木板分别代表限制产量的几种因素,水桶中的水代表作物的产量,桶中水的多少,即产量的高低由最低的木板来决定。还有报酬递减律,作一条施肥效应的曲线,形象的把经济学规律应用在土壤肥料学中,把抽象的理论让同学们理解清楚了,记住了,会用了。
3.理论教学多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也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共同探讨问题。如在专题“肥料的施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讲座后,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对专题进行讨论。使大家了解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肥料的种类分为化肥、有机肥、绿肥等。常见的氮肥污染(氨的挥发引起大气污染、硝态氮的淋失引起地下水的污染等)。同时布置下一次讨论题目“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如何合理施肥”,鼓励课后查资料,深刻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施肥方式、时间、用量,基施、根外追施、叶面喷施,测土配方施肥,如何巧妙地利用农村废弃物,高温堆肥。另一方面结合生产实际,实习中具体操作,让大家活学活用,把枯燥的理论变的有趣生动,使学生能深入掌握这门课的知识体系。
二、实习教学
1.实习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定学习进度的教学方式。如在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这个实验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可以用物理方法(观察肥料的颜色、外观形态、粒状、溶解性),也可以用化学方法(酒精燃烧法、熔融法、化学试剂法观察沉淀的颜色、出现的快慢、形状等),鉴别出肥料。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且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学能力。
2.实习教学要注重肥料实践
肥料实习主要是利用校农场和实习基地进行,如有机肥的积制,可在校农场做堆肥,在不同的季节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堆制,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对堆肥的原料、堆积方法和腐熟原理等有了更好的掌握,有些农村的同学回去以后在自己家田地里也做起了沤肥。实习期间,还到各实习点参观、了解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如到苗圃、花卉、果树基地,了解花卉、果树常用的肥料种类及施肥方法,并带回新的肥料品种作样品识别。还在现场根据花卉的种类,不同季节、不同花期进行施肥试验,对比试验,做到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果树实习基地的荔枝施肥,学生就要掌握荔枝是需肥量较高的树种,要周年不断地满足其需求。幼年树在生长季节要强调勤施、薄施,每抽一次梢要施1~2次肥,以腐熟粪水或复合肥为主,适量加入尿素。每年可喷用叶面肥8~10次,在新梢叶片刚转绿时喷用效果最佳。结果树一般要求在采果前施一次速效性肥料,以后每抽一次秋梢都要施1~2次肥。开花坐果期以施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开花前15天喷一次荔枝保果素,促使花穗健壮,提高花的质量。
实践丰富了教学,实习结束后,我们针对实习内容,在学生中开展了“肥料液施与撒施后浇水两种方法比较各有何优缺点”、“为什么盆花施肥以无机肥为主,鲜切花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等问题的讨论,使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