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
【机 构】
:
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科技攻关项目“苏北盆地泰州组成烃条件研究”(P05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潜力指数地质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运用该方法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和排烃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约为2.2×10~8t,排烃效率为50%。实践证明,由于生烃潜力法建立在大量的热解资料的基础上,体现了整体的变化趋
其他文献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条件十分优越,形成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该区烃源岩生烃期、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配置合理,具备形成多层位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条件。主要发育
初步分析了天然气田(藏)经济价值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影响制约因子,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我国陆上天然气田(藏)内在经济价值的地质因素,得到以下基本推论:与开发投资直接相关的是储层深度和
苏里格气田是迄今为止中国陆上发现的最大天然气田,该气田的主要含气目标层系内,有效储层(气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快,钻井风险很大。从有效储层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出发,论证了
到2003年,华北油田三维地震勘探已经历了10多年,早期的地震资料由于受到技术和装备的制约,资料品质较差,有必要对老资料进行品质分析,对重新处理潜力做出评价,为二次三维采集部署提
吐哈盆地地震勘探工作多是在山地、山前带、沙漠、沟壑纵深区等低降速带变化大的复杂地区进行,静校正问题成为制约勘探成效的瓶颈问题。在研究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吐哈盆地的
地球演化在圈层运动和重力物质分异作用中形成镜像盆地和烃源流。烃源流是存在地球内圈地幔流体中的超临界态流体,是高压缩、高密度、高能量且具有极强还原性化合物系统组成的
滨里海盆地科尔占地区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陆源及碳酸盐岩一泥页岩是主力烃源岩,其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条件优越;主要的储层是碳酸盐岩,但其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并发育自
松辽盆地断坳复合的二元结构及独特的地质历史建构,决定了两套油气系统的存在和差异;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形成的深部断陷群及其内幕沉积岩和火山岩建造的特殊性,决定了天然气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