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异化的语文课堂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经常出现,造成我们的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现象。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提升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要做到以下“四视”。
一、正视学生,以生为本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所以,在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正视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规律,然后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生活阅历的语言,把学习嫁接到生活中,把生活融入学习中,把语文当作人生,把教材当作社会,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参悟、补充教材。其次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要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防止课堂偏离教学的主线。
二、审视教材,以材为本
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异化的感觉,不能做到以材为本,往往是课本上的内容不去好好把握,而挖空心思地去课外找一些内容来充实课堂,造成了许多夹生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新审视教材,挖掘教材的关联点与内生点,用好教材,让教材成为我们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师要从以下几点来审视教材:一是单元导语特别强化了导学功能,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指明了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师备课时要先审视单元导语,制订合理的单元目标。二是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教材中的插图往往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被遗忘的角落。但是在阅读学习时,它却能给我们提示思考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进行直观教学,灵活使用插图旁边的导语。三是课后思考与练习。这是我们在备课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对我们教学文本应达成的各种目标的检测。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内容渗透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效地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教师,以师为本
我们的新课导入、情景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师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做到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平视资源,以实为本
在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的选用上,教师要根据本校的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我们身边的一些教学资源对反哺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用好身边的资源,找寻与学生联系密切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比如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是对语言优美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的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可是有的教师不擅长有感情朗读,怎么办?一是利用录音给学生以示范;二是让班里朗读较好的同学领读。这样,利用身边有用的资源让我们的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此外,我们的参考书后面都附有教学光盘,它是以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为中心向农村中小学的延伸。如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一优秀的教学资源,会给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这样,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责编 张亚莎)
一、正视学生,以生为本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所以,在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正视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规律,然后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习情况、生活阅历的语言,把学习嫁接到生活中,把生活融入学习中,把语文当作人生,把教材当作社会,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参悟、补充教材。其次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要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防止课堂偏离教学的主线。
二、审视教材,以材为本
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异化的感觉,不能做到以材为本,往往是课本上的内容不去好好把握,而挖空心思地去课外找一些内容来充实课堂,造成了许多夹生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新审视教材,挖掘教材的关联点与内生点,用好教材,让教材成为我们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师要从以下几点来审视教材:一是单元导语特别强化了导学功能,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指明了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师备课时要先审视单元导语,制订合理的单元目标。二是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教材中的插图往往都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被遗忘的角落。但是在阅读学习时,它却能给我们提示思考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进行直观教学,灵活使用插图旁边的导语。三是课后思考与练习。这是我们在备课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对我们教学文本应达成的各种目标的检测。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内容渗透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效地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教师,以师为本
我们的新课导入、情景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师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做到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平视资源,以实为本
在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的选用上,教师要根据本校的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我们身边的一些教学资源对反哺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用好身边的资源,找寻与学生联系密切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比如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是对语言优美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的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可是有的教师不擅长有感情朗读,怎么办?一是利用录音给学生以示范;二是让班里朗读较好的同学领读。这样,利用身边有用的资源让我们的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此外,我们的参考书后面都附有教学光盘,它是以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为中心向农村中小学的延伸。如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一优秀的教学资源,会给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这样,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