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传统文化对西藏经济的影响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藏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发祥地和聚居地,西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经过发展形成了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西藏的传统文化是在不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实和完善的,并在客观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与丰富的西藏传统文化资源是分不开的,研究西藏传统文化对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了解旧西藏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而且能够为西藏经济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西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在现代,明确界定“文化”一词的第一个人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发展了泰勒关于的文化定义,于20世纪30年代著《文化论》一书,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个概念包含和规范各类社会科学。”他还进一步把文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即所谓“已改造的环境和已变更的人类有机体”两种主要成分。
  二、西藏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与许多国家(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接壤,拥有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历史上与这些国家交往密切。吐蕃时期与唐朝政治上联姻,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藏王,此后唐蕃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因此西藏的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很多外来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现在西藏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的文化特征。
  (一)宗教文化
  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这里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宗教在西藏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在佛教还没有传入西藏之前,西藏地区主要信仰的是本土宗教苯教,后来佛教从天竺(印度)传入西藏,吐蕃王朝时期佛教在与苯教的斗争中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于西藏的传统宗教进行融合,发展成为具有西藏特色的藏传佛教。现在西藏许多的节庆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像晒佛节、转山会等节日都有着浓重的宗教特色。大部分来西藏的游客都为能够体验西藏的传统节日而感到兴奋,他们将自己置身于浓重的宗教氛围之中,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
  (二)民俗文化
  西藏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当然这些民俗文化与佛教是分不开的,例如民间戏曲文化、民间工艺文化、节庆文化都是在佛教占据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才产生并逐步发展的起来的。西藏比较有代表性的戏曲文化是藏戏,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后来从寺庙宗教仪式中分离了出来,逐步形成了以唱为主的生活秀。另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形成与西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西藏的气候常年比较寒冷,都说藏族人民喜欢喝酒,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是为了防御寒冷。这些民俗文化是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西藏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筑文化
  西藏传统的建筑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沿袭下来的。西藏的传统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和寺庙建筑,民用建筑是在适应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中才逐步形成的建筑风格,如藏北的牧区以帐房为主,卫藏南部谷地以“碉堡”型为主,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木制建筑,阿里高原的窑洞建筑。寺庙建筑是在民用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藏的寺庙建筑多建在比较陡峭的山坡上,根据山势的不同巧妙构建,形式各异,气势非凡。拉萨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就是西藏寺庙建筑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西藏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一)西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崛起于改革开放后。而西藏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滞后等因素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虽然西藏的旅游业起步比较晚,但西藏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西藏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并且表现出强大潜力。
  西藏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外,还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一特征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是很难见到的,尤其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资源。佛教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传播十分广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宗教,其教徒有7亿多人,占世界人口的11%,而且广大佛教徒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西藏有很大的地理优势。因此以西藏的佛教文化为旅游资源,其客源基础是十分庞大的。另外,也有许多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非佛教徒,也十分向往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这些都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多年来,西藏各级旅游部门和企业,积极开辟新的旅游路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探险。据统计,2013西藏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910,000人次,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2013西藏接待国外游客223,000人次,增长14.5%;接待国内游客12,687,000人次,增长22.1%;旅游业总收入165,180万元,同比增长30.6%。在这些游客中,体验西藏传统文化的又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发展西藏传统文化对西藏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西藏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
  近年来在以西藏传统文化资源为背景的前提下,西藏的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发展。据统计,西藏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从1980年的10个增加到2012年的92个,增长了9倍多;西藏艺术表演场馆机构数从1998年的18个增加到2012年的22个,平均3年多建设一个表演场馆;西藏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2012年时达到了8700场。另外,西藏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由1985年的21.0%增加到2012年的93.4%;与西藏相关的图书出版种类由1998年的154种增加的2012年的546种,图书总印数在2012年达到1000万册;2011录像制品出版种类达到17种,在2011的音像制品出版数量达到78500盒。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以西藏传统文化资源为背景的西藏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相关建议
  多年来,西藏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扩大,西藏各项文化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将西藏传统文化与西藏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
  改革文化体制,完善文化政策,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化运作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文化新体制的关键。通过改革,整合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改革,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成为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
  西藏文化的民族特征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原因,要加强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使西藏传统文化免受“汉化”的威胁。对于西藏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和原生性。因此,在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时,要合理处置西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部分宗教仪式要保留其原始性,不可为了经济利益而改变其原来的面貌。西藏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以保护为前提的,不能保护好传统文化更谈不上发展传统文化,如果一味的无知发展,传统文化就失去了原有的民族特征。另外要加强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工作,增强宣传力度,引导人们树立保护西藏传统文化资源的意识。同时在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时候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二)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西藏传统文化旅游的层次
  西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独特,要将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就要全面提升西藏传统文化旅游的层次。首先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划分,规划出合理可行的旅游路线,不同地区的不同特色文化要确立不同的主题,并要围绕这些主题精心组织、设计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其次,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旅游项目当中,将传统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相融合,在游客观赏景观时,能过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使其相铺相成,共同发展。最后,要根据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奇的旅游心理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和体验活动,增强游客的感观感受,亲自体验西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着装文化,对西藏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三)从整体文化资源出发,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
  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要优先发展特色明显的文化产业。对于某个项目的文化产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应注重整体的文化取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
  表演业应立足于民族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等手段,有选择性的吸收外来文化,更好的指定针对国内外市场的表演项目,在绩效团队可以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演出质量,创品牌效应,发展国内和国际演艺市场。文化娱乐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还对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劳动力的就业、内部市场的扩展有很大作用。要加强对文化娱乐业在政策和技术上的帮助,使娱乐产品和服务在层次上和内容上不断开拓创新。西藏要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娱乐,有选择地引进现代文化娱乐项目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文化旅游业是基于历史文物的区域文化景点游,以国家旅游服务为核心,饮食、住宿、交通、商业和娱乐等重要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其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心理上的满足。旅游业的核心内涵是文化,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旅游业的不同特征。在雪顿节、雅砻艺术节、羌塘赛马节、珠峰文化节期间,游客数量比平时大大增加,原因就在于节庆期间,旅游的文化内涵会大幅提升,能够产生广泛的吸引力。对文化资源进行实物加工,将各景点拍成照片做成影集,做成影音视频,游客没有去过的景点,没有见过的传统工艺可以通过这些实物了解,还能带动本地区的经济,促进就业。
  结束语
  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本民族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本民族综合实力的体现。西藏虽然经济实力还比较落后,但是西藏的文化实力潜力很大,大力发展西藏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善于运用政府制定的政策优势和资金优势,带动西藏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西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宗教学学院.2011年3月;
  [2] 张晓娟.西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求实,2006年第三期,203—204;
  [3] 安玉琴.徐爱燕.刘静静.西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24卷第4期,26—30;
  [4] 李春华.西藏文化产业发展探索[J].西藏研究,2010年6月,第3期,41—48;
  [5] 狄方耀.西藏经济学导论[M].西藏人民出版社,第三版;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进程,农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留守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尤其张家口地区,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较差,生活水平比较低,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得不
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我国已将其纳入“十二五”,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而目前山西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呈现明显落后状态的。本文从各方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事山西省互联网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在全省推广互联网行业山西省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研究;信息化建设;物联网  一、引言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
在当前社会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如何更好地改进和创新,这已经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就围绕事
环境规制作为政府解决生产行为外部性的一种措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对工业绿色增长的测量指标。环境规制在实施过程势必对工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可以解释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将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98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现在的十几年间,产业结构转型、创新的提法步步深入,但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却是愈走愈艰难,同时产业经济中小企业面临着角色转变,转变后将表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就业问题等方面。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业经济;转变;对策
当今社会,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经影响到了这些儿童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通过绘本艺术展开艺术教育活动,让湖南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到绘本创作中
中职院校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是对以计算机操作为基础进行艺术设计创作能力的一种培养.但目前,课程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分析中职院校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
少儿英语口语的教育重点在于从小培养少儿的英语语感及日常的口语交流能力.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情境建构的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势必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资源的多样化无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多次提出有效的课堂,现在又提倡“学讲计划”,其实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真实点、扎实点、朴实点。再简单的说,就是在课堂能给孩子“实惠”,让孩子在课堂能找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