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是许多人夏日消暑的热门活动,在尽情享乐时,必须注意防晒,避免皮肤晒伤。此外,因水上活动引起的问题不少,还应多加注意。
爱护皮肤
游泳常见的皮肤问题,包括海泳者皮肤疹、游泳者痒疹、水母咬伤、海胆刺伤、移行性幼虫疹等。
引发海泳者皮肤疹的原因,目前尚未证实,但此情况通常是在离开海水数小时后,出现在泳衣遮蔽处,尤其是受压迫的部位。症状包括局部红色丘疹、膨疹或水泡,会有瘙痒与灼热感。一般持续7~10天后,会自然痊愈。
游泳者痒疹与水中的血吸虫幼虫有关,当游泳者涉水而过或泡在水中时,血吸虫的幼虫会趁虚而入,进入暴露在泳衣外的皮肤,引起痒感、刺痛感或局部红疹等现象,数小时后会消失,隔10~15小时后,暴露位置会再度出现红色疹子。要想避免海泳者皮肤疹及游泳者痒疹,就得游完泳马上以清水沐浴、彻底清洁皮肤,并用毛巾擦干身体。
对于习惯在游泳池游泳的人而言,常见的皮肤问题为霉菌感染和病毒引起的疣、细菌感染的游泳池肉芽肿及游泳池皮肤疹,或因氯或溴引起的刺激性皮肤炎、发质变差、发色变淡。预防之道就是皮肤有感染或有伤口时切勿游泳,慎选游泳池,避免到温水游泳池以及太拥挤的游泳池,游泳时戴泳帽,游泳后充分沐浴,使用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干痒,不要赤脚接触更衣室、盥洗室地板。
小心水母与海胆
在海泳及潜水活动中,要特别小心被海胆或水母刺到,国外曾经出现因为被水母咬伤而死亡的事故。因此,除了避免到水母群聚的海域游泳外,台风或大风雨过后也不应到海边游泳,潜水者最好穿上长袖长裤的潜水衣。被水母蛰伤时,会出现刺痛、瘙痒、红疹和水泡等现象,严重时会有全身性反应,发生恶心、呕吐、发烧、畏寒、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被水母蛰到时应马上以海水、食用醋或稀释的冰醋酸冲洗,千万不要以清水或酒精来处理。
在戏水时如果被海胆钙化的刺扎到皮肤,会引起剧痛、局部红肿,若不进行适当处理,可能在两三个月后发生肉芽肿,必须尽量小心地将刺拔除,并就医治疗。
此外,到海边将全身放在沙堆里做沙晒活动或是堆沙堡时也要特别注意,沙滩上常见的猫狗钩虫的幼虫会透过脚底、臀部及生殖器等部位进入人体,造成移行性幼虫疹,引起阵发性的刺、痒、痛。移行性幼虫进入皮肤后,会出现红色细长而弯曲的线状疹子,一天移动2公分。治疗时以外用或内服药物来杀虫。
红眼病的预防
水上活动引起的最常见的眼疾就是结膜炎,可分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结膜炎大多源于泳池内消毒水的化学刺激或不洁溪水、海水等的刺激,患者眼睛会有局部酸涩、红肿及流泪的感觉,数小时后即可复原,对视力不会有严重影响。另一种是传染性极高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则容易在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散播,是夏季眼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经由手、眼接触到公共毛巾、水中的腺病毒而传染,患者不分男女老幼,但小孩的症状会比较严重。症状初期包括急性眼睛红、易流泪、畏光和不舒服感,严重时则会产生眼皮水肿、结膜水肿、结膜下出血、伪膜及前淋巴结肿大等情形,同时角膜也容易被侵犯而出现点状白斑。
就病程而言,两眼发病的快慢和程度不同,急性期7~14天,在此期间都具有传染力,痊愈后虽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但有些人仍会留下长期干涩及有异物的感觉。因此,一旦出现症状,就应该赶快就医,并保持眼睛清洁,多休息、常洗手,降低发炎程度,使自己的眼睛舒服些,同时也杜绝传染来源,免得亲朋好友受连累。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养成不乱揉眼睛的好习惯,才不会一再遭受无妄之灾。
在泳镜的选择上,一般游泳池者以变面镜较佳,应注意镜框边缘要柔顺,不易刮伤脸部;近视者,可戴用度数相当的泳镜;戴隐形眼镜戏水会增加感染机会,所以并不鼓励,若非戴不可,则要选择配戴日式隐形眼镜,再外加泳镜;浮潜、深潜则以单面镜较佳。速度较快的活动,如水上摩托车、冲浪等,为避免意外撞伤眼部,不戴泳镜较安全。
非常状况应变
水上活动另一项常见的伤害则是脊髓伤害,很多脊髓伤害是源于不当的跳水意外,而急性扭伤、擦伤和抽筋也是常见的水上意外。
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跳水时要注意安全的水深度至少约3.74米。游泳前的热身运动可减少急性扭伤、擦伤和抽筋的发生机率,务必做完暖身运动再下水。 除了有足够的暖身运动,本身已有肌肉、关节方面疾病的民众,在游泳姿势上要有所选择。例如有膝盖疾病者,避免游蛙式;有肩颈问题者,避免游自由式;有下背痛问题者,避免游蝶式;有脚踝问题者,避免游自由式、仰式及蝶式。在游泳时以不同的泳式交替,较不容易造成某些部位过度劳动的运动伤害。
若不幸发生意外,怀疑有脊椎损伤的可能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并尽快送医。如需移动,要有适当的工具或多人同时移动,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遗症。
爱护皮肤
游泳常见的皮肤问题,包括海泳者皮肤疹、游泳者痒疹、水母咬伤、海胆刺伤、移行性幼虫疹等。
引发海泳者皮肤疹的原因,目前尚未证实,但此情况通常是在离开海水数小时后,出现在泳衣遮蔽处,尤其是受压迫的部位。症状包括局部红色丘疹、膨疹或水泡,会有瘙痒与灼热感。一般持续7~10天后,会自然痊愈。
游泳者痒疹与水中的血吸虫幼虫有关,当游泳者涉水而过或泡在水中时,血吸虫的幼虫会趁虚而入,进入暴露在泳衣外的皮肤,引起痒感、刺痛感或局部红疹等现象,数小时后会消失,隔10~15小时后,暴露位置会再度出现红色疹子。要想避免海泳者皮肤疹及游泳者痒疹,就得游完泳马上以清水沐浴、彻底清洁皮肤,并用毛巾擦干身体。
对于习惯在游泳池游泳的人而言,常见的皮肤问题为霉菌感染和病毒引起的疣、细菌感染的游泳池肉芽肿及游泳池皮肤疹,或因氯或溴引起的刺激性皮肤炎、发质变差、发色变淡。预防之道就是皮肤有感染或有伤口时切勿游泳,慎选游泳池,避免到温水游泳池以及太拥挤的游泳池,游泳时戴泳帽,游泳后充分沐浴,使用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干痒,不要赤脚接触更衣室、盥洗室地板。
小心水母与海胆
在海泳及潜水活动中,要特别小心被海胆或水母刺到,国外曾经出现因为被水母咬伤而死亡的事故。因此,除了避免到水母群聚的海域游泳外,台风或大风雨过后也不应到海边游泳,潜水者最好穿上长袖长裤的潜水衣。被水母蛰伤时,会出现刺痛、瘙痒、红疹和水泡等现象,严重时会有全身性反应,发生恶心、呕吐、发烧、畏寒、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被水母蛰到时应马上以海水、食用醋或稀释的冰醋酸冲洗,千万不要以清水或酒精来处理。
在戏水时如果被海胆钙化的刺扎到皮肤,会引起剧痛、局部红肿,若不进行适当处理,可能在两三个月后发生肉芽肿,必须尽量小心地将刺拔除,并就医治疗。
此外,到海边将全身放在沙堆里做沙晒活动或是堆沙堡时也要特别注意,沙滩上常见的猫狗钩虫的幼虫会透过脚底、臀部及生殖器等部位进入人体,造成移行性幼虫疹,引起阵发性的刺、痒、痛。移行性幼虫进入皮肤后,会出现红色细长而弯曲的线状疹子,一天移动2公分。治疗时以外用或内服药物来杀虫。
红眼病的预防
水上活动引起的最常见的眼疾就是结膜炎,可分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结膜炎大多源于泳池内消毒水的化学刺激或不洁溪水、海水等的刺激,患者眼睛会有局部酸涩、红肿及流泪的感觉,数小时后即可复原,对视力不会有严重影响。另一种是传染性极高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则容易在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散播,是夏季眼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经由手、眼接触到公共毛巾、水中的腺病毒而传染,患者不分男女老幼,但小孩的症状会比较严重。症状初期包括急性眼睛红、易流泪、畏光和不舒服感,严重时则会产生眼皮水肿、结膜水肿、结膜下出血、伪膜及前淋巴结肿大等情形,同时角膜也容易被侵犯而出现点状白斑。
就病程而言,两眼发病的快慢和程度不同,急性期7~14天,在此期间都具有传染力,痊愈后虽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但有些人仍会留下长期干涩及有异物的感觉。因此,一旦出现症状,就应该赶快就医,并保持眼睛清洁,多休息、常洗手,降低发炎程度,使自己的眼睛舒服些,同时也杜绝传染来源,免得亲朋好友受连累。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养成不乱揉眼睛的好习惯,才不会一再遭受无妄之灾。
在泳镜的选择上,一般游泳池者以变面镜较佳,应注意镜框边缘要柔顺,不易刮伤脸部;近视者,可戴用度数相当的泳镜;戴隐形眼镜戏水会增加感染机会,所以并不鼓励,若非戴不可,则要选择配戴日式隐形眼镜,再外加泳镜;浮潜、深潜则以单面镜较佳。速度较快的活动,如水上摩托车、冲浪等,为避免意外撞伤眼部,不戴泳镜较安全。
非常状况应变
水上活动另一项常见的伤害则是脊髓伤害,很多脊髓伤害是源于不当的跳水意外,而急性扭伤、擦伤和抽筋也是常见的水上意外。
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跳水时要注意安全的水深度至少约3.74米。游泳前的热身运动可减少急性扭伤、擦伤和抽筋的发生机率,务必做完暖身运动再下水。 除了有足够的暖身运动,本身已有肌肉、关节方面疾病的民众,在游泳姿势上要有所选择。例如有膝盖疾病者,避免游蛙式;有肩颈问题者,避免游自由式;有下背痛问题者,避免游蝶式;有脚踝问题者,避免游自由式、仰式及蝶式。在游泳时以不同的泳式交替,较不容易造成某些部位过度劳动的运动伤害。
若不幸发生意外,怀疑有脊椎损伤的可能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并尽快送医。如需移动,要有适当的工具或多人同时移动,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