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反问别样情——例析唐诗中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備考中,诗歌鉴赏对艺术手法的考察是重中之重,读唐诗,会遇到许多包含问句的诗作,而这些问句在诗中各具作用,读起来也别有韵味,故小探知,列数首有问句诗如下,品读反问这一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为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提供一点借鉴:
  《杂诗(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忆东山二首》李白: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放言五收(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绝句二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首先看王维的杂诗,作者纯用白描记言,简洁的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态,口吻等表现地十分生动,显示出我急欲知道故乡人事的心情。写的十分传神。二末两句看似突兀,怎么不说亲人,而单单谈起一株梅花呢?其实,窗前的寒梅已然成为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因此,“寒梅”即成了对故乡思念的寄托。然而,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这一问,全部寄托了心中那对故乡的思念,这一问,实则省去千言,而又胜似千言,把作者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王诗《相思》也属于这一类,以富于情致的事物寄托情思,而寄语设问又亲切,令人神远。此外,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以发问表现诗人内心复杂强烈情感的还有如《咏蝉》《寄夫》《绝句》(杜甫)等。
  以王建诗为例。诗人写“秋思”并未采用正面抒情,直抒心切,而用疑问语气。可是明明是诗人怀人,诗人却用“秋思落谁家..”,仿佛“秋思”唯有诗人才有。这看似无理,却表现出了诗人的情痴。这种“似放实收”的手法,还有礼李白的《忆东山二首》。那么,从另一种角度看,这种由眼前景以发问形式将读者引向更广阔地方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也是属于类似
  另外一类——借外物之口,写自己之心。以骆宾王《咏蝉》为例,诗人以比喻说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他不是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品性却不为时人了解。须交待一点,这首诗是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解忤武后,遭诬以贪赃之罪下狱后写的。诗人借蝉之口,表达了不被人理解的悲慨。诗人这一问,似与蝉浑然一体,而又明明地表现诗人自己的内心。李商隐的《流莺》属类似。
  另外一类,以问发人深思。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全诗是想说:对人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用漫长的历史去衡量判断,否则极易出现错误。末句一句既警醒了人们,也启示了人们,这正是问句使人深思的作用。
  总之以例概全,虽失偏颇,但也能大概的概括问句在诗中的作用:更深入的表现诗人内心,更广阔的转移视线,更委婉的表达道理。这一深入一广阔既可以将诗句进入读者的内心,也可以将读者引向更广阔的视野,而读诗的韵味其实全在这一进一出中。
  从问句位置看,多位于句首和句末。首者,发也,兴之,引人入胜;末者,或叹之,或咏之,以助悠长也。
  从问句作用看,不宜多,多易赘;而在适时用之,其效果当胜过千言。看,这就是问句“画龙点睛”的效果。
其他文献
宋人对于『院体』的评价不是很高,并把吴通微看作是『院体』鼻祖.随着新材料的出现,世人见到了越来越多的『院体』书迹,从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时人取法及用笔,包括对于『院体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同仁积极探索,锐意改革,特别是在体育课课堂过程性评价中不断潜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与爱好,增强学生体质,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科学设计教学难度,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有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有关论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
评价书法经常用到『收放自如』『收放由心』之类词汇.收,《辞海》有八种解释:逮捕,拘押;收敛,收拾;收获;收取,接纳;聚集;结束,停止;车厢下的横木;古冠名.这个字的字义主要是:
期刊
摘 要:學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去了解这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在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就会优先考虑他感兴趣的学科。这样一来,对某一学科兴趣强烈,一般来说,这一科目的学习效果就会比较良好;而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缺乏兴趣,甚至是厌恶某一学科,这一科目的学习成绩自然不可能优秀。学生学习体育科目的效果自然也会与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兴趣强烈与否有极大关系。所以,农村中职教师应该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大抵『帖学』这个概念,原指基于《淳化阁帖》等刻帖的版本之学,后指钟王以降文人书法,尤以小楷及行草书为主,从而形成了帖学、碑学,或者帖派、碑派的对举.rn帖学经典书家也大
期刊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审美存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绎和发展.中国书法所走过的漫漫长路中的每一个历
期刊
碧落碑之得名,异说甚多,或言是因为碑在碧落观,又说是因为碑文中有『碧落』字样,两说似皆有道理,具体则不得而详.至于《集古录跋尾》说:『碧落碑在绛州龙兴宫,宫有碧落尊像,
期刊
目前有关书法与绘画的比较研究比较多见,而关于书法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则比较稀有.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多体现于表现形式;书法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多地体现于内在的联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