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o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商品的包装色彩绚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装设计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创造技术。在现代包装的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商家融入了传统元素,使得包装的效果更为舒适和美观。传统元素蕴含的意义颇多,在时间和岁月的洗礼下,仍然展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力。本文就从传统文化的思想以及文化两个方面对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包装设计传统文化元素
  包装设计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只有做到与众不同,富有特色,才能在众多的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将传统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新型设计观念,引起了广泛好评。传统的思想、文化、图案、色彩等都是现代包装中意的元素。以下笔者就具体分析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这几个因素。
  一、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思想
  现代包装设计将儒家的“仁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仁学”的本质意义就是“爱人”,在传统的思想中,仁最具和谐色彩和亲和力。现代的包装设计中融合“爱人”思想具体体现在我们平时吃的果冻上面都会有一句“请勿一口吞食”的温馨提示,喝的奶茶或咖啡的包装上面,会出现“小心烫口”等字眼。再如,香烟的外包装都有“吸烟有害健康”以及劲酒的“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的标语等等,诸如此类的温馨提醒性话语,就是仁爱的表现。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这样的温馨提示会让人们感受到呵护,极大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
  在包装设计中,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得到了充分体现。道家思想简言之就是人与万物共生,顺其自然,这种思想在茶叶的包装上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林清玄曾经说过:“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茶叶一般都从大自然之中获取而来,是最契合自然的物体。所以,茶叶的特质与道家的文化不谋而合。茶叶的包装一般以清新的绿色为主,比如有绿色的塑料袋子或者圆柱形的铁盒子,包装形式比较生态化,简单朴实,给人一种幽静自然的审美感受。
  除了融入了儒家和道家的文化之外,现代的包装设计还加入了佛教思想。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有一款茶叶包装的设计就是佛教中观音手持茶叶的图形。原本观音手持茶叶在佛教之中就是净化烦恼、净化心灵的意思,非常符合茶叶的寓意,所以被用为茶叶的包装,既融合了佛教文化,同时也将时尚与传统结合在了一起。
  二、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水墨画、书法、剪纸、图案以及其他特殊的材料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虽然每个元素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但是将它们结合起来又可以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现代包装设计中不管是蕴含哪一种传统文,都是美的结合与享受,下面就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包装设计中融入的传统水墨画
  水墨画作为中华艺术瑰宝之一,其笔墨多姿多彩,蕴含的意义丰富,因而也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一些月饼盒或者茶叶盒上都会使用水墨画。我们经常见到的普洱茶外包装上面,就是一个茶壶加一个小碗,然后以黑白的效果描绘的普洱茶三个字,茶壶右上角还有几行字,都是与水墨画相结合起来的。
  (二)包装设计中融入的传统书法
  中国书法的种类很多,每种书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或者苍劲有力,或者婉转缠绵,或者体形体美,或者具有旋律美以及意境美。总之,这些美都是在书法线条的勾勒下产生的。在包装设计中,书法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在一些酒盒、钢笔盒或者茶叶盒的外包装上。书法包装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起来非常舒服,同时也饱含意蕴。
  (三)包装设计中融入的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属于中国的民间艺术,在中国的文化中独树一帜,受到了民间群众的广泛应用和喜爱。它以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展示出了很强烈的意境和视觉感受。剪纸艺术主要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之情,例如,结婚的时候我们经常看见的那个囍字就属于剪纸艺术,还有喜庆聚会时使用的糖果纸盒包装上面也有剪纸艺术,基本以大红色为主,带给人快乐、愉悦的感受。
  (四)包装设计中融入的传统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的起源是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至今已有6000到7000年左右的历史。传统图案的种类繁多,覆盖了很多领域,例如蔓草、古钱、如意、八宝等等,都是极具特色的传统图案。传统图案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月饼盒上的牡丹、礼花外包装上面的喜庆图案以及化妆品包装上的青草植物等这些方面。在中草药产品的洗发水外包装上经常可以见到传统图案的身影。新产品与传统的文化结合起来,让包装将时尚与传统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更加富有含义和生命力。
  结束语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得到大家更好的保护,才能时间的洗礼下更加光彩夺目。而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不进可以带给人好的视觉享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绪,同时还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更好的展现。本文就现代包装设计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做了详细分析,分别从包装设计中融入的传统水墨画、传统书法、剪纸艺术以及传统图案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动[J].包装工程,2009(8).
  [2]肖烨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毕凤霞.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5).
  [4]秦媛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综合运动。电解教学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平和原电池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规律。本节教材可分为二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计思路】本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须 选修)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成败和可持续发展。陈明录老师是2010年3月分配到我校的年轻教师,教务处安排我做他的培养和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相互学习,该同志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一、制定计划,培养和指导目的明确  我在开学初制定培养和指导计划,要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校推行的“自学导学,巧练提升”的教学模式逐渐成效。在实施“自学导学,巧练提升”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检测是重要环节,是教师及时反馈信息,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活动优劣的标杆,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检测习题呢?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十几年来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设计有效检测习题的策略。  一、立足课本、注意习题的基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胃癌的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特别是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HDGC)中CDH1的突变情况;研究胃癌患者携带的致病/可能致病(pa
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也就没有人的发展,个性的本质是社会的。马克思说:“特殊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和本性,而是人的社会本质。”这说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经过受教育及主观努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日益完善。正基于此,古往今来,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把发展人的个性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所以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解放了老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2课《郑成功》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重在学生阅读感悟、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的迁移。因此我设计的教学重在学生的朗读指导、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的迁移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感悟战斗场面的写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随着课改活动的深入,语文试卷面目也不断展示了它富于人性的一面,以往的题目要求绝大多数是说:“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如有错、漏、多一个字不给分。”而这几年的课改试卷就体现了十足的人性化理念,比如有的题干就这样说:“下面这些语句你记住了吗?试试吧!”诸如此类要求考生作答的题目里,都是那种面对面的亲切交谈语调:“……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是……”正是因为其中渗入了出卷者的爱心,让学生面对的不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的形成原因出发,通过分析现状,提出缓解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的策略,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高等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压力形成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问题也与日俱增,持久压力会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而高校教师又承担传播知识,组织者,研究者,学生的“管家婆”等多重角色,因此,繁重的压力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