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高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从不恐高的人,某次居高临下,俯视地界,竟然腿发软,心发颤,慌乱不已,惊恐失措。这是为什么呢?藏着心事,还是因为和同行的人激发了某种化学反应?
  第一次恐高是在“小蛮腰”,南国标志性建筑——广州塔,登高望远,高楼林立如大地繁茂的杂树。不晕不晕,我就是不晕。直到踩上玻璃栈道,感觉发生了质的变化。低首俯视,脚下车水马龙,人如蚁,房如蛋糕。颤巍巍,心慌慌,挪不动脚,心揪得紧,头痛欲裂,浑身如被千万只蚂蚁齐啮。
  这是恐高吗?我默默地问自己。半天也理不出头绪,不能肯定,又无法否定。按理说我从不恐高啊,但站到玻璃栈道边的种种心态,不是恐高又是什么?
  我对陪同登塔的小戴说:“好怕,不敢走上去!”
  她安慰道:“别怕,别怕,我给你拍张照。”
  看她笑得暖心醉人,再不上去就不好意思了,于是,斗胆迈开步子,目视前方,手扶栏杆,转身笑对镜头,“咔嚓”一声,我那写满惊慌的窘态瞬间定格成永恒。
  那年那个夏天,广州之行拍了不少照片,唯有玻璃栈道上那张,印象最深,我一直很珍视。不论什么时候,再看那张照片,当时的恐高之感,都依然清晰,就像雪地里飘落一块红围巾那样醒目。
  现在想来,广州塔上,我不是恐高,而是恐戴。
  小戴是广州某知名期刊的编辑,一直以来都在编发我的育儿文章。也许是我太好奇了,想见见真人,于是便趁着来广州找老吴玩的时候,提出了想见一面的要求。
  时至今日,我也没搞明白当初为何那么想见小戴,更让人称奇的是一提见面,她就满口答应,并在她单位的楼下,帮我订好了酒店,而且答应来广州东站接站。
  刹那间,感动如兰吐气,周身盈香。
  小戴比我年轻,穿戴像幼儿园老师,显得十分可爱。西方有位哲人说:“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我根本没有跟美丽女人打交道的经验,于是,就那么僵硬地一起吃了早餐,再打车去广州塔。餐费、车费、门票都是她掏的钱,我居然让女人付账,也太不懂人事,不体人情了。
  见她第一眼的时候,她手握满满一瓶纯净水,待到从广州塔下来,她急急忙忙赶回去上班时,那瓶水还在她手上,只是存水已不多。她上车后,把右手的水瓶换到左手,右手伸出窗外,跟我挥别。看着她笨拙地换瓶子,我突然控制不住地笑了,这是跟她在一起的几个小时中唯一一次毫无压力的笑。
  出租车一调头,走了,可惜,她没看到我最自然的笑。
  从一开始,我其实就是满肚子心事,积攒多了,到了塔上的玻璃栈道上时,情绪总爆发,外化于行,便恐高了。
  多年后,我和老吴他们几个再登广州塔,别说玻璃栈道,就是玩顶层的跳楼机也不恐高。
  这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
  再次恐高,是在大觉山的缆车上。
  也许是投入不够多吧,大觉山索道的缆车只能容纳两个人,还不封闭,头和手都可以自由伸出去。一帮男男女女排队候车,我与她有缘同坐。她是精灵一般的女子,初见就让人眩晕。不得不承认,世上有些女人真是自带杀伤力,一个眼神,一丝气息,便足以麻醉大脑神经,令人发昏。
  怎么会这样?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我不敢看她。当缆车从一块巨石头顶悠悠掠过时,我转而俯视巨石,却头晕得更厉害了。看来真是恐高了。
  她强大的气场,让从不恐高的我,又体验了一把登高而恐的奇妙感受。
  心惊而不惧,心恐依然涉高,这种恐高其实是不错的人生体验。
  我的两次恐高,都应归类于此吧,可惜,类似的恐高后来一直不曾遇见,未来恐不会再有。
  人生之有趣,在于明明不会出现的意外出现了,带来了惊喜或者惊吓,比如登高而恐。
  人生之无聊,应该是按部就班,今天重复昨天,明日与今朝无异,就像我居高不惧。
  无聊,还是有趣,人生的一体两面,都是老天的恩赐,无需抱怨,好自珍惜。不管有无,一切的到來,一切的离开,都不乱心,不迷惑,也不恐惧。
  如是,安好。
  (编辑
其他文献
清欢,清浅之欢,清淡欢愉,细品之下,是多么美好的词汇啊!俗世生活里,我们可曾好好体会这份曼妙时光?  清欢,是于简单之中感受淡泊之乐。放弃灯红酒绿的饭局,回到家里为家人做一顿简单的饭食,边吃边聊,为父母夹点菜,为爱人倒杯水,为孩子擦擦嘴角的汤水,是一份圆满的清欢;饭后,陪孩子一起看书做作业,回答孩子幼稚可爱的问题,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懂事,是一份满足的清欢;父母偶感身体不适,拿出早已备好的血压计,帮
这段时间,每天早饭后,张三都把崭新的摩托车推出院子,腿往上一搭,打着火,先按一下喇叭,“嘀嘀——”然后挂挡、踩油门,“突突突……”摩托车一溜烟驶出胡同,转眼间消失在大道上。  每天傍晚,就听到“嘀嘀”的喇叭声,然后“突突突”摩托车马达声由远而近驶进胡同,仅仅这么几天,全胡同的人就都知道了,肯定是张三下班回家了。  这天早饭后,张三刚刚把摩托车推出院子,就听有人喊他:“老三,捎我一段。”  张三回头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她正是因为拥有了梦想,又坚定了实现梦想的信念,使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她只有小学文凭,但常年坚持写作,成为了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圆了作家梦;她只是一位大学宿管阿姨,却受邀担任大学写作公开课的老师,又圆了老师梦。她就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宿管阿姨汤杏芳。  生长在农村的汤杏芳,读小学的时候便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小学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便开始务农,但写
出生在江苏的殷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是一名羊毛毡艺术家。  2009年的一天,殷越首次在网上接触到羊毛毡作品。当时羊毛毡在国内并不普及,殷越花了很大功夫才在网上找了一家店,买了一些粗糙的毛纱和工具,开始自学着做。先画好稿子,再拿羊毛按稿面塑好形,接着再做调整,最后再细化。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殷越花了一个下午做成了一只穿格子背心带领结的兔子绅士,她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很有成就感。  创作的热
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最为适合去踏青。阳光丽日,信步前行,不用去远方,也不用背负行囊,只需携一份诗意的心情,在近郊。可静坐,可观赏,可凝眸,可冥想,无论以什么方式度过,都是一段静美旖旎的好时光。  春天真的来了,天是蓝的,风是暖的,阳光是软的,连飘逸的柳絮,也开始变得柔婉了。嫩绿的小草,开始探出头来,清澈的春水荡漾着,把一怀情愫摇曳得無比温润。或许,生活更多时候总是在这点滴的小感动里,偷偷地雀跃着
“你文字中的美好,不是这世界的本质。想写出水平,你得写人生的苦痛、现实的无情……”朋友对我文字提出如此的批评忠告。  人生的苦痛、现实的无情,我都曾经历,隔了几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们的影子依然清晰。因为生活的烦恼,我曾独自彷徨在冬夜的冷风里;我去陌生的都市,光天化日下钱包被偷,钱卡证件瞬间全无,无助与恨怨齐生;我也曾被贫病缠身,困苦无奈,希望渺茫……它们是丑陋的毒树,是扎人的荆棘,挂着醒目
秋风乍起,无数叶子便开始新的征程了。当飘坠成为生命的又一主题,每一枚叶子都一脸的庄重,擦去别离的悲戚,抹掉逝去的感伤,脱下翠绿的衣裳,换上一件鲜亮的彩衣,与厮守了一个春季又一个夏季的枝头从容道别,平静地赶赴大地的邀请。  没有一枚叶子回头,尽管心中也有丝丝的依恋,有点点的不舍,但告别的笙箫已吹响,且洒脱地向头顶的晴空挥手,吻别相依相偎的枝头,无风相随,便悠悠地滑落,滑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有风相伴,且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语出《老子》国学典籍,传承了《道德经》精义。此句大道至简,知行合一,乃是人生的成功秘笈。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可以理解为:相貌或颜值平凡如玉,而精神或思想却坚如磐石。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老子曰:“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说的是,荣誉达到极限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必然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定要避免荣誉达到极限。在追
小时候,我生活在帕卢斯草原边的一个小镇上。  有一年,父亲买了两只羊,一只公的和一只母的,然后他带着我们来到小镇外的草原上,盖了一个木屋,围了一个院子,然后就把那两只羊养在里面。父亲说,到明年我们就能拥有20只羊了。可是,有一天早上,母亲起床后发现院子里只有一只羊,而另一只羊,则躺在围栏边,只剩下了半只。  父亲看了看说:“野狗。”  父亲拿出了他的猎枪,带着我出去,说要把那只野狗打死。后来,我们
老赵生来就爱脸红,学生时代,和女生打交道脸红,偶尔撒个谎也会面红耳赤。最让赵同学担心的是班里发生失窃事件,因为怕别人怀疑是自己干的,心中无鬼也心虚的他会在刹那间变得面色潮红、虚汗直冒。他的这种反常表现无端引来老师和同学们的猜疑,看到大家都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越发慌乱,恨不得变成土行孙,钻进地缝去。好在校内发生的失窃事件基本都能查个水落石出。那时赵同学才会长吁一口气,把自己从自造的牢笼中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