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加之我校地处乡村,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和重视,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因此,在新课标的推行下,给我们来自农村学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而在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主要有下面几点。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认识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所以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我教《第一场雪》时,通过有感情范读描写雪后的句子,作者写雪景时运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写法,静态描写:“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动态描写:“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突出了雪大和雪美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整个过程使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熟读成诵,兴趣升華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就应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桂林山水》时尽多让学生在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映入眼帘,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获得了美的情感,兴趣得到了升华。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或以情设趣,或以疑激趣,或以电教媒体引趣等。
  二、以读为本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1.以读代“解”
  《语文课程标准》里讲到,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行为,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以读促“思”
  学生不是电子计算机,不是一读便知。因此,教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就会发问:邱少云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3.以读悟“情”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悟出文中的“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而且还要加以引导,加强语感因素,注意语感训练,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渗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体现了文中的“情”。
  三、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我校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要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阅读习惯的紧密结合去培养,从我校学生阅读的角度说,定会扭转、刷新学生的阅读观念,更好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四、培养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达情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可见,创新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我们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筑工程專业作为当前社会发展比较成熟完善的传统专业,同时也是对一个行业有着无限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然而,学习本专业的每一位学生必须从它的基础课着手。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研究的建筑力学,建筑力学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道桥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但现在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建筑力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对建筑力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政策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识字既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又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会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通过十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如下结论:要想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获得成功,首先要激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崇尚知识和创新的年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播知识以外,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故称之为良师益友。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既有善于以知识结构为链条,联系实际创造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各抒己见、无拘无束的活跃气氛。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数学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踏踏实实地教,学生扎扎实实地练。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正。  一、纠正学生上课习惯  向课堂管理要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抓好课堂40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上学期情况来看,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