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卡介苗; 误种; 接种; 处置
[中图分类号] R1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1-97-01
1 病例资料
吳新怡,女,4月龄(2009年8月14日出生),家长吴世江,住兴隆乡三根树村。
该婴儿于2010年1月3日12点在兴隆乡三根树村接种卡介苗,被村医误种入肌肉,该乡卫生院防保组医师发现后于当日12点30分报告到县疾控中心流病科,于2010年1月3日14点就诊于该县第一人民医院。该婴儿既往无病史、家族史、接种异常反应史。
本次接种疫苗为卡介苗,规格:5次人用剂量/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90403028-3,有效期20110402,来源是县疾控中心配发。接种剂量0.1mL;稀释液规格:0.5mL /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12321-4,有效期2011年12月25日,来源为县疾控中心配发。经县免疫规划异常反应诊断处理专家组讨论后予:(1)异烟肼加利多卡因注射液作卡介苗注射部位环形封闭,具体为:以距接种部位1cm的距离为半径,上下左右各注射1针,深度为卡介苗误接种时的深度[1];具体用量按公斤体重计算为[2]:异烟肼1.2mg,利多卡因0.8mg,1次/d,连续3d,3d后改为1次/ 3天,共计封闭8次,每两次封闭的位置错开。(2)口服利福平半粒,1次/d;口服维生素C,1/3粒,3次/d,连服15d后视情况再定。(3)兴隆乡卫生院每日派专业人员观察患儿情况[3]。第2次、第3次封闭中均检查患儿,未见注射部位局部红肿,未扪及硬结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后面的5次均是由乡卫生院防保组医师带药到患儿家进行封闭,每次在封闭的过程中都进行了检查:注射部位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未扪及硬结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4]。患儿于2010年1月20日到县医院检查肝功能正常。患儿父母要求停服利福平、维生素C等药,经请示县免疫规划异常反应诊断处置专家组后同意家长要求,同时嘱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2 讨论
(1)任何预防接种都必须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所有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试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参与接种,否则就违反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出现类似情况应按《医疗事故鉴定管理办法》处理;(3)事故发现及时,处置得当,未给患儿造成严重的后果,且及时地对患儿家长进行说服解释工作,遏制了事态的发展;(4)县、乡需两级加强预防接种人员《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培训,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5)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时一定要严肃认真,严格“三查七对”,严防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水静梅. 1例卡介苗肌肉误种的报告。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969.
[2] 陈爱梅,王玉. 卡介苗误作肌肉注射1例处理报告[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4):301.
[3] 高建同,李宝珍. 2例新生儿卡介苗误注肌肉处理情况讨论[J].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7):629.
[4] 廖征,刘玲燕,王梦林. 一起卡介苗误种事故的调查与处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05,6(11):63.
(收稿日期:2010-02-02)
[中图分类号] R1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1-97-01
1 病例资料
吳新怡,女,4月龄(2009年8月14日出生),家长吴世江,住兴隆乡三根树村。
该婴儿于2010年1月3日12点在兴隆乡三根树村接种卡介苗,被村医误种入肌肉,该乡卫生院防保组医师发现后于当日12点30分报告到县疾控中心流病科,于2010年1月3日14点就诊于该县第一人民医院。该婴儿既往无病史、家族史、接种异常反应史。
本次接种疫苗为卡介苗,规格:5次人用剂量/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90403028-3,有效期20110402,来源是县疾控中心配发。接种剂量0.1mL;稀释液规格:0.5mL /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812321-4,有效期2011年12月25日,来源为县疾控中心配发。经县免疫规划异常反应诊断处理专家组讨论后予:(1)异烟肼加利多卡因注射液作卡介苗注射部位环形封闭,具体为:以距接种部位1cm的距离为半径,上下左右各注射1针,深度为卡介苗误接种时的深度[1];具体用量按公斤体重计算为[2]:异烟肼1.2mg,利多卡因0.8mg,1次/d,连续3d,3d后改为1次/ 3天,共计封闭8次,每两次封闭的位置错开。(2)口服利福平半粒,1次/d;口服维生素C,1/3粒,3次/d,连服15d后视情况再定。(3)兴隆乡卫生院每日派专业人员观察患儿情况[3]。第2次、第3次封闭中均检查患儿,未见注射部位局部红肿,未扪及硬结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后面的5次均是由乡卫生院防保组医师带药到患儿家进行封闭,每次在封闭的过程中都进行了检查:注射部位局部皮肤色泽正常,未扪及硬结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体温正常[4]。患儿于2010年1月20日到县医院检查肝功能正常。患儿父母要求停服利福平、维生素C等药,经请示县免疫规划异常反应诊断处置专家组后同意家长要求,同时嘱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2 讨论
(1)任何预防接种都必须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所有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试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参与接种,否则就违反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出现类似情况应按《医疗事故鉴定管理办法》处理;(3)事故发现及时,处置得当,未给患儿造成严重的后果,且及时地对患儿家长进行说服解释工作,遏制了事态的发展;(4)县、乡需两级加强预防接种人员《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培训,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5)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时一定要严肃认真,严格“三查七对”,严防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水静梅. 1例卡介苗肌肉误种的报告。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969.
[2] 陈爱梅,王玉. 卡介苗误作肌肉注射1例处理报告[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4):301.
[3] 高建同,李宝珍. 2例新生儿卡介苗误注肌肉处理情况讨论[J].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7):629.
[4] 廖征,刘玲燕,王梦林. 一起卡介苗误种事故的调查与处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05,6(11):63.
(收稿日期: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