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6月30日30个科室收到的112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记录ADR症状,并分析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涉及ADR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情况。结果:发生ADR男性患者60例(53.57%),女性患者52例(46.43%);患者年龄<18岁发生ADR的18例(16.07%),18~60岁53例(47.32%),>60岁41例(36.61%);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中因注射头孢类抗生素51例(45.54%),青霉素类28例(25%),喹诺酮类20例(17.86%),大环内酯类10例(8.93%),其他3例(2.67%);静脉注射方式引起ADR占比较大(81.25%);皮肤及其附件部位发生ADR 41例(36.61%),神经系统21例(18.74%),呼吸系统16例(14.29%),心血管系统14例(12.5%),胃肠道系统13例(11.61%),泌尿系统7例(6.25%)。结论:使用抗菌类药物引起ADR中,以头孢类抗生素为主,静脉注射ADR较多,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导致瘙痒、皮疹等症状,需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对抗菌类药物ADR的监测及药物安全知识学习,合理应用,降低ADR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