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一些农机校办学科学化管理模式不够完善,阻碍农机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本校实际,介绍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反馈控制过程和步骤,为农机校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机校 教育 管理 模式 实施 反馈
县农机校是农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层次,是指导全县开展群众性农机培训和技术普及工作的中心,其目标是造就从事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实用性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机生产安全服务。当前,一些农机校办学科学化管理模式不够完善,阻碍了农机成人教育的发展:一是办学形式和内容单一,不能完全适应农机发展的要求。如铁岭县农机校只有短期的驾驶员培训班和修理工班。二是农机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要求,无证驾驶现象屡见不鲜。三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机校活力不足,尚有很大潜力可挖。必须通过办学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农机校健康发展。
1.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制定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是决策目标的具体化。农机校的工作目标是长期的,应改变过去只按上级布置任务和按传统经验方法做计划的不足,既要结合本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要注重农机化的发展趋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广开办学门路,把农民需求列入计划。例如,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不但搞种植业,而且搞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经商等。为此,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再用老一套,应根据当前农村需求,开设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课程,因需施教,使学有所用。在办学形式上,以服务社会和面向生产为原则,根据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和所选专业不同的特点,开办长期班和短期班,把农民需要作为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重要内容,这样的教学计划、办班计划才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创见性和可行性。
2.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的含义即组织起来,付诸实施,包括组织机构、指挥系统、岗位责任制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指挥与协调,以合理安排人、财、物,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各项工作之间和谐同步。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组织实施还包括教育与训练,从政治和业务两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使学校人、财、物产生巨大的使用价值。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2.1招生工作
农机校招生不是由上级下达指标,而是取决于学校自己,确保生源是办好农机校的前提。农机校办学层次较低,加上社会办学导致生源分流,使当前农机校招生面临困境。对此,应一改过去等学员报名的被动习惯,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关系,吸引生源到农机校学习培训。如与农机监理部门和农机推广部门合作,开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和农机技术培训班,拓宽生源渠道,广开办学路子。
2.2教学环节
教学是农机校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学员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教学工作。教学环节的组织机构是教务室,其内容是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本校实际,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创新教学方式,把农民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科紧密联系,使他们能学有所用。抓住当前农机化发展的热点,在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等农机化实用技术方面,加大传授力度,使培养出来的学员掌握最新的农机技术,增强其创业致富的本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带头人。
3.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反馈控制
控制是计划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及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使计划更具可行性、科学性,也可以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计划执行方面,主要采取检查教案和听课的方法。这种坚持检查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全面,还需采取座谈会、民意测验、考核等方法,及时收集多方反馈信息,确定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以进一步加以完善。
4.结语
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所包含的计划、组织实施、反馈控制三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哪个阶段都必须强调其科学性,每一个决策都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要有理论根据、有统计数据、有试验结果,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通过办学管理计划的实现,使农机校在激烈的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一定觉悟、掌握一门或几门农机专业技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及实践技能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林.农机管理人员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教育基础与农机教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3] 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基本情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朱宏伟(1962-),女,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农机校 教育 管理 模式 实施 反馈
县农机校是农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层次,是指导全县开展群众性农机培训和技术普及工作的中心,其目标是造就从事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实用性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机生产安全服务。当前,一些农机校办学科学化管理模式不够完善,阻碍了农机成人教育的发展:一是办学形式和内容单一,不能完全适应农机发展的要求。如铁岭县农机校只有短期的驾驶员培训班和修理工班。二是农机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农机化发展的要求,无证驾驶现象屡见不鲜。三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机校活力不足,尚有很大潜力可挖。必须通过办学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农机校健康发展。
1.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制定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是决策目标的具体化。农机校的工作目标是长期的,应改变过去只按上级布置任务和按传统经验方法做计划的不足,既要结合本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要注重农机化的发展趋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广开办学门路,把农民需求列入计划。例如,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不但搞种植业,而且搞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经商等。为此,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再用老一套,应根据当前农村需求,开设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课程,因需施教,使学有所用。在办学形式上,以服务社会和面向生产为原则,根据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和所选专业不同的特点,开办长期班和短期班,把农民需要作为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重要内容,这样的教学计划、办班计划才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创见性和可行性。
2.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的含义即组织起来,付诸实施,包括组织机构、指挥系统、岗位责任制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指挥与协调,以合理安排人、财、物,使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各项工作之间和谐同步。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组织实施还包括教育与训练,从政治和业务两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使学校人、财、物产生巨大的使用价值。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2.1招生工作
农机校招生不是由上级下达指标,而是取决于学校自己,确保生源是办好农机校的前提。农机校办学层次较低,加上社会办学导致生源分流,使当前农机校招生面临困境。对此,应一改过去等学员报名的被动习惯,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关系,吸引生源到农机校学习培训。如与农机监理部门和农机推广部门合作,开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和农机技术培训班,拓宽生源渠道,广开办学路子。
2.2教学环节
教学是农机校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学员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必须下大力气搞好教学工作。教学环节的组织机构是教务室,其内容是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本校实际,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创新教学方式,把农民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科紧密联系,使他们能学有所用。抓住当前农机化发展的热点,在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等农机化实用技术方面,加大传授力度,使培养出来的学员掌握最新的农机技术,增强其创业致富的本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带头人。
3.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的反馈控制
控制是计划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及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使计划更具可行性、科学性,也可以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计划执行方面,主要采取检查教案和听课的方法。这种坚持检查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全面,还需采取座谈会、民意测验、考核等方法,及时收集多方反馈信息,确定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以进一步加以完善。
4.结语
农机校办学管理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所包含的计划、组织实施、反馈控制三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哪个阶段都必须强调其科学性,每一个决策都必须通过调查研究,要有理论根据、有统计数据、有试验结果,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通过办学管理计划的实现,使农机校在激烈的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一定觉悟、掌握一门或几门农机专业技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及实践技能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林.农机管理人员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教育基础与农机教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3] 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基本情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朱宏伟(1962-),女,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