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有益于创设生动的化学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使微观问题宏观化与宏观问题微观化,可以变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可以使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适应自己的需要去发展学习的过程,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使学习的过程更加个性化,但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不应该是一种包装,也不可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要注意多媒体与教学案的结合,使用多媒体不可阻碍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61-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帮助。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有益于创设生动的化学教学环境
化学教学中,我们总是要创设一些情景,然后展开问题的探索。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多媒体软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色彩鲜明的、活泼有趣的音象画面,使生动的情景真实化,其效果是语言的讲解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讲解物质的用途时,可以将这种物质的用途模拟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并理顺这种用途与其性质的联系,教学效果很好。
2.微观问题宏观化与宏观问题微观化
(1)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用手所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钢铁的腐蚀、分子的空间结构、原子结构等内容可以采用微观问题宏观化的办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我们基本不要太多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弄懂。(2)世界之大,包罗万象,我们不可能将每一个问题都搬到课堂上来,而有些问题不得不呈现给学生,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以便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完整化,例如:我国化学工业的成就、一些工业化学等等。
3.可以变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
有些化学原理是很复杂的,而初中阶段不需要掌握如此复杂的问题,只要理解其中一部分,这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制作简约化的模拟课件,以达到教学所要求的效果。例如:复分解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告诉学生这一过程的本质。
4.优化教学结构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可以使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适应自己的需要去发展学习的过程,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使学习的过程更加的个性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我们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不同的按钮以便学生选择符合自己思维方向的学习过程,是现在课堂集体教学的一种非常好的补充教学手段。比如,复习课中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当学生能顺利完成某一层次的练习后再进入下一更高层次,否则进入平行层次或更低层次,还可进行教师指导和等效题训练等,这些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5.参与结果的评价使结果评价更加人性化
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往传统教学的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生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顺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众多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于多媒体学习这个大环境中。
我认为多媒体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學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不应该是一种包装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刚开始使用多媒体时,我认为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我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理念陈旧,多媒体充其量只是替代了黑板和粉笔,或是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已,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结果教学时间耽误了,教学效果没有达到。
2.也不可过多的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确带给人更强烈、更直观、更鲜明的视听感受。但经常性的使用多媒体却与教学无益。学生不可能长时间的有意注意。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应有节制,否则会给学生过电影的感觉,学习效率下降。而且长时间的上多媒体课学生很容易疲劳,长期过度的使用多媒体还会造成学生有头痛、心烦等情况出现。
3.要注意多媒体与教学案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对知识掌握的持久性上略有不足,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当堂接受知识方面来讲确实很有帮助,但随时间的推延,遗忘程度加剧。传统的教学案教学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者是不利的,但具有持久性,只要想通了就不容易忘记,为此,教学中最好是多媒体和教学案相结合,多巩固练习,隔一段时间后要再现练习,这样才有好的学习效果。
4.使用多媒体但不可代替实验、参观等真实体验活动
多媒体对情景的模拟有时比真实情况还要逼真,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是突出重点,但学习不是纸上谈兵,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切不可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参观等真实体验活动。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只能通过实验来培养,其他手段是无法代替的。
5.使用多媒体不可阻碍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的确有其直观的优势,可是多媒体的使用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利还是弊呢,这要看多媒体使用的时机了。我们千万不可使多媒体的使用阻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总之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还要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千万不能把优势变成劣势,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61-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创新等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帮助。在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有益于创设生动的化学教学环境
化学教学中,我们总是要创设一些情景,然后展开问题的探索。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多媒体软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色彩鲜明的、活泼有趣的音象画面,使生动的情景真实化,其效果是语言的讲解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讲解物质的用途时,可以将这种物质的用途模拟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并理顺这种用途与其性质的联系,教学效果很好。
2.微观问题宏观化与宏观问题微观化
(1)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用手所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钢铁的腐蚀、分子的空间结构、原子结构等内容可以采用微观问题宏观化的办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我们基本不要太多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弄懂。(2)世界之大,包罗万象,我们不可能将每一个问题都搬到课堂上来,而有些问题不得不呈现给学生,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以便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完整化,例如:我国化学工业的成就、一些工业化学等等。
3.可以变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
有些化学原理是很复杂的,而初中阶段不需要掌握如此复杂的问题,只要理解其中一部分,这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制作简约化的模拟课件,以达到教学所要求的效果。例如:复分解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告诉学生这一过程的本质。
4.优化教学结构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可以使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适应自己的需要去发展学习的过程,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使学习的过程更加的个性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我们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不同的按钮以便学生选择符合自己思维方向的学习过程,是现在课堂集体教学的一种非常好的补充教学手段。比如,复习课中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当学生能顺利完成某一层次的练习后再进入下一更高层次,否则进入平行层次或更低层次,还可进行教师指导和等效题训练等,这些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5.参与结果的评价使结果评价更加人性化
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往传统教学的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生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顺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众多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于多媒体学习这个大环境中。
我认为多媒体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學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不应该是一种包装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刚开始使用多媒体时,我认为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我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理念陈旧,多媒体充其量只是替代了黑板和粉笔,或是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已,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结果教学时间耽误了,教学效果没有达到。
2.也不可过多的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确带给人更强烈、更直观、更鲜明的视听感受。但经常性的使用多媒体却与教学无益。学生不可能长时间的有意注意。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应有节制,否则会给学生过电影的感觉,学习效率下降。而且长时间的上多媒体课学生很容易疲劳,长期过度的使用多媒体还会造成学生有头痛、心烦等情况出现。
3.要注意多媒体与教学案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对知识掌握的持久性上略有不足,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当堂接受知识方面来讲确实很有帮助,但随时间的推延,遗忘程度加剧。传统的教学案教学对一些接受能力较差者是不利的,但具有持久性,只要想通了就不容易忘记,为此,教学中最好是多媒体和教学案相结合,多巩固练习,隔一段时间后要再现练习,这样才有好的学习效果。
4.使用多媒体但不可代替实验、参观等真实体验活动
多媒体对情景的模拟有时比真实情况还要逼真,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是突出重点,但学习不是纸上谈兵,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切不可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参观等真实体验活动。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只能通过实验来培养,其他手段是无法代替的。
5.使用多媒体不可阻碍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的确有其直观的优势,可是多媒体的使用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利还是弊呢,这要看多媒体使用的时机了。我们千万不可使多媒体的使用阻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总之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还要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千万不能把优势变成劣势,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