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思维方式的跨越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思维方式跨越全球史观
  内容提要: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思维方式是全新的,与世俱进,紧跟发展。思维方式的革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用全球史观去审阅历史的过去与现在,幢憬它的美好未来。
  历史新课程改革主要是内容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以模块为主,贯穿古今中外。内容和体系上的重大变化,要求教师的思维方式也要实现跨越,与之相适应。这种跨越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外历史的跨越
  树立全球史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改革主要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世界的改革主要有梭伦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是变革或调整生产关系,从而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跨越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这种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表现。强化统治以巩固逐步走向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经济上的表现就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这是对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冲击。文化上的衰落就是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并日益落伍了;思想上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文学上,小说成为主流。《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表现封建制度的没落,它是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小说经典不朽之作。.
  资本丰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世界史中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的政治就足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经济就是伴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的辉煌,使它成为世界霸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造就了美国与德国的迅速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两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三是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历史的跨越
  历史就是以时间为基本线索而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光环。中国古代史就是1840年以前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先进的中国人在黑暗中探索奋斗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百年历史。1949年以后的历史属于中国现代当代历史,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并逐渐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逐步崛起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向世界、加入强国之林的历史。世界古代史主要是指古代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发展历史。漫长的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时代。1500年以后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崛起和走向衰落的历程。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史的标志,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二战后的历史一般被视为当代史,与当今世界息息相关,近在咫尺。
  四是从以时间为主的基础立意到以模块为主的能力立意的跨越
  初中所说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是以时间为序进行排列并揭示其中的规律。而到了高中,学习和思维上了新台阶,在立意中以模块为主,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内容,打破古今中外的界线,内容宽泛和复杂得多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思维和知识体系上来一个大的转变,否则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五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跨越。
  新课程它打破了原有的时空观念,将世界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容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皆是历史,这种内容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使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过去的传统到现代的更加开放、包容、自由的跨越,这种历史观上的转变在于受当今世界形势的影响,受西方历史著作及历史观的影响。历史的发展由单一单调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靓丽。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内容实现了从传统到与时俱进的转变。内容上与过去既有继承,更是创新,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充满火药味的阶级斗争的内容相对少了,更加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主线,针锋相对的对抗少了,互利双赢的合作多了。
   总之,历史在向前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转变,也要实现与之相适应的跨越。如不变,则会像刻舟求剑那样让人贻买大方。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究。创造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实验的动手设计、实际操作和自主改进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从高中化学课堂的角度,探究了如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所指出,“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
基础语文教育被认为是窒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灾区。但换一个角度看,基础语文教育应该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学生在阅读和作文的过程中,联想、想象、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