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累当作生命的馈赠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t268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韩丽娟,是灵丘县武灵镇城内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来,我将一颗赤诚之心倾注于教育事业,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同仁的称赞和领导的褒奖,先后获得“山西省小学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山西省大同市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大同市教学能手”“大同市骨干教师”。这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了我辛勤的付出,更是我教育生涯中赢得的珍贵口碑。
  1986年6月,中师毕业后,我通过自学考上了太原师范学院。当时正赶上县里边远山区教师短缺,我决定为山村教育填补空缺,参加了大同市支援贫困山区统一招考小学教师的考试。考上后,我被分配到了远离县城的偏远山村老鼠嘴。到学校报到时,看到学校大门锁着,院里堆放了许多柴草,以为找错了地方,找村干部了解,才知道这儿已经有三年无师生了。原因一是交通不便,路难走,去趟乡镇都得翻两座山、两道沟,来回得半天时间,那些分配来的“小教员”吃不了这些苦;二是长期教师短缺,学生也随之流失,大点儿的孩子能去乡镇中心校上学,而年龄小的留守儿童,只能失学随爷爷奶奶在地里溜达。面对这样的“烂摊子”,我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正当我留走难定时,听到了村民的议论:“又来了个黄毛丫头,更留不住!”“可不,咱这穷山村甭再想有个识字人了。”“谁想来这穷地方,要啥没啥。家有半升粮,不当小孩王……”这听起来十分普通的对话,却如针扎一般,句句刺痛着我的心。想起那破得打不开门的教室和宿舍,我犹豫了。这时耳边回荡起临行时父母的教诲:“爱一行干一行,不能怕苦,开弓沒有回头箭……”我稳定了心情,决定留下。
  万事开头难。刚着手工作,我走家串户,让孩子们回归校园。由于校舍少,只能办复式班一、四年级,我既当校长又担任班主任,一所师生九人的学校恢复了。可是接下来面临的是,松散自由惯了的学生,三天两头旷课。当时,我班一年级学生宝玉,因兄妹多,家境贫困,没钱买笔和本,连书包都是哥哥旧裤子改成的,还时常要帮父母下地干活,导致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成绩十分差,年年留级,已连续上了三次一年级。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将弟弟用完的半旧书包送给他用,还承包了他以后的上学费用,许诺他每月和我共吃一顿馒头和肉浇大米饭。慢慢地,宝玉爱上了学习,还帮我种植学校菜园。我鼓励他:“学习也需要勤奋,山区更需要像你这样吃苦耐劳、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我和他击掌订约,将来必须考取重点大学。多年以后,当他领到上海交通大学通知书后,还高兴地拿来让我看,我感到无比欣慰。就这样努力工作了几年,学校渐成体系,学生开始多了起来,我那个“黄毛丫头、小教员”的称呼不知什么时候丢了。
  1990年7月,因工作需要,我被灵丘县教育局抽调去太原市参加全国聋儿语训师资培训班学习,由普教改为特教,整天与聋哑儿共同生活。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环境,我自费去邻县学习,与同仁交流经验。利用星期天去聋儿家中,与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如在校,改变过去单一的手语,借助听器让孩子发声,教给他们练习语训的方法。当时,我所带的是全县第一届“聋儿语训”,招收学生7人,大的8岁,小的只有3岁。因有三个孩子家离语训班远,必须住校,我也就陪伴他们一起吃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康复训练,这批聋儿不同程度能与普通孩子交流,借助助听器回归校园,其中有三名孩子康复最佳,不仅能和正常孩子做游戏,还被大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选入舞蹈班。由于成绩突出,1992年3月,我被评为“山西省雁北地区残疾人三康工作先进个人”,教师节被评为“灵丘县模范教师”。
  1993年10月,由于师资严重短缺,我告别特教,又回归普教,被分配到离县城约80公里的偏僻山村学校张家湾小学。该校是单人校,校长承担所有课程。但最令我头疼的是冬天取暖,靠炉子烧玉米轴,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忘记加玉米轴,通夜冰冷,在零下19—20摄氏度的冷家里工作,导致我的手脚留下冻疮。山村因电线老化,经常断电,我只能借烛光工作,稍不小心,蜡油就会掉在手上烫伤。我暗暗地想,要改变这贫穷的恶劣环境,必须努力工作,让孩子们求学成才,靠知识迈进大学校门,改变命运。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所带班级的成绩排在了全县第二名的位置上,全班23人,有18人考入灵丘县重点初中,后来有9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以前的“小教员”成了村民口中的好老师,一个个红色荣誉证书成为我工作成绩的见证。
  1996年6月,我被调回灵丘县武灵镇城内学校,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传授学生知识已不是主要任务,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才是课改的宗旨,因此我带领一部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队帮扶,相互切磋经验“同课异构”,用多元化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几个学期下来,我所带班级的成绩突飞猛进,由原来全县排名第五上升至第一。
  一路走来,虽历尽千辛万苦,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把苦和累当作生命的馈赠。生命不息,教育不止,我将在今后漫长的路途中,用爱心、真心、耐心和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汲取教育沃土中的营养,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素养、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单位:灵丘县武灵镇城内小学)
其他文献
“水不激不澎湃,人不激不兴奋。”很多人都知道“奖”比“罚”好,因为好的奖励制度能让学生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尽显个性魅力。可是事实上,很多人还是选择“罚”,尤其是在你生气的时候,还是觉得“罚”来得自在和痛快一些。其实我们在发泄怒气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破坏师生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情感。可是当你为学生们创设了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他们张扬个性时,学生就会把你这位老
期刊
为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和他人交流,太原市小店区正阳街小学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把“扬成语特色之帆,引自信表达之航”作为改变学生口语表达现状的一个切入点,以“尊崇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让成语文化扎根校园”为主导思想,创设了“课堂教学主要渗透,课外活动评价展示,家校携手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成语特色教育工作模式,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评价与展示相结合、活动与应用相结
期刊
平陆县直幼儿园的多功能检测机器人  2020年3月19日至6月15日,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先后参与了全县高三年级、初三年级、小学、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复学验收,亲身经历了各级各类教育从暂停到恢复启动、教学从线上到线下转变的全过程,耳闻目赌,获益匪浅。  复学验收是一个规范防疫工作的过程。验收标准,高三年级、初三年级使用的是23项细则,包含了小班教学、错峰用餐、床铺三角、封闭管理、全员竞聘上岗、住
期刊
我们已经身处科技信息化时代,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让人们时刻可以感受到各种方便和快捷。  党的十九大以来,“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成为传统产业升级、产品提质的推动力,也为更多人提供了创业创新和商业发展的机会,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教育”也因此而走进了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许多优秀的网课、学习平台已经涌现出来,然而,因为种种因
期刊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上好思想政治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推进思想政治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四个自信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有效方法,能够全面促进和提升学生核
期刊
郭晓娟是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恒大小学校首任党支部书记、校长,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太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太原市特色学校建设专家组成员。曾获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太原市优秀校长、太原市“时代新人”等荣誉称号。  2010年建校之初,郭晓娟校长就提出了“情智教育”的办学理念。十年来,无论是对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还是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径,抑或是教育教学工作的
期刊
阳泉市矿区沙台小学,由始创于1949年的第一所矿工子弟学校———裕公矿子弟学校演化而来。学校现有学生1500人,教学班36个。孩子们置身在诗意校园中,像一颗颗种子一样向着适合自己的方向成长。一、营造文化环境,把传统文化元素涵养到办学理念中  2012年以来,学校在改造校园环境的同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结合学校特点,锤炼出“居高志远,意诚力行”的校训、“诚者自成,立己达人”的校风,
期刊
笔者退休之前一直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在任期间,有一位同道访美归来深有感触地说:“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极为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才有今日发达之美国。”听者为之动容。  在美国,为使孩子从小养成爱动手的习惯,许多家庭都为孩子设置了“动手小屋”,配备了适合孩子动手的玩具或工具,并在醒目的位置上写着“孩子,请你动手!”,想方设法给其以鼓励。同道还向我讲了一条耳闻:有一对父母花了很
期刊
近期,看到许多起青少年自杀事件,且呈低龄化趋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令人痛惜。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的自杀事件,折射的不仅是青少年脆弱的心理防线,更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加强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职责。现在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或过分溺爱,或过度严厉,或“养而不教”,导致一些孩子不仅傲慢蛮横、不可一世,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较差,而且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遇到挫折
期刊
听风的日子,都是风景……(一)  新学期,开始上班。  同事问我:“安排你教哪个班?”我答:“二(2)班。”从她们的眼神中我似乎感觉到些什么。大家笑着说:“具有挑战性。”“平均分相差10多分呢。”“那是个很特殊的班,陈校长都知道。”听了这些话,我笑了笑。  注册报名顺利完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个叫宇的男生,他的个子很小。让我特别注意到的是,他在写名字时把竖钩写反了方向,但依然可以看得出是一筆一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