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要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道德教育
  体育课教学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课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一、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加之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溺爱以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而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适应环境能力差,少数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身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現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二)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坐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三)竞争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大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不能顺利大学毕业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
  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加大,对大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而体育课教学就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独有特点,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阵地,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有预见性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炼之以意、持之以恒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依据(以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根本、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天津工业大学篮球课体能训练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出网络课程的应用解决了篮球课与信息技术在融合方面与硬件条件的冲突问题,提供了一种更方便的学习和练习方式等结论。  关键词 篮球 体能训练 网络课程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津工业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学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智力、体力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的,是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根据扎实的科学体育教学理论基础,结合多年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考察、研究经验,简要讨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高职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教学重点与目标,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也不例外。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是要求学生去发现未知的体育知识,而是让学生们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去进行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需求多样化、价值选择多元化等问题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品行的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和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高职体育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推行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提升高职学生体育素养的要求,也是高职体育教学适应现代化变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职体育 人文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拓展训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习模式,该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拓展体育课程资源,还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介绍了拓展训练的内涵,并就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拓展训练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大学生健康健美形体的全面塑造,给高校健美操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对高级体育教师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 教学模式 构建 实施  一、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关系着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与教师是否能发挥全部能力教,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方向与方法,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性,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所形成;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存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的推进初中体育教学和对于教学进行有效组织与创新,以达到锻炼学生们的体质、增强学生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目的,将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有效组织 创新  一、如何进行体育教学的有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