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询问在行为保全程序中之构建

来源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z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事人是案件过程的亲历者,是事实认定的最佳信息来源,其陈述助益真实之发现;当事人与案件结果具有最密切的利害关系,是最差的证人,其陈述阻碍真实之发现。鉴于当事人对案件真实发现正反两面之功效,向来以正确而慎重裁判之达成为目的诉讼程序,将当事人询问规定为补充性证据,并居于证据种类排序的末位。而在以简易、迅速而经济裁定之达成为目的之行为保全程序中,首先询问当事人既能契合程序固有的快速解决机制,又可以满足被申请人甚至案外人之程序保障,使得法官尽早掌握案件要点。因此,取消当事人询问之补充性地位,并置于证据种类排序的首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复方萘普生钠肠溶-埃索美拉唑镁速释微丸。方法通过粉末层积法制备萘普生钠载药微丸,依次包肠溶层(ACRYL-EZE 93F)、埃索美拉唑镁层、隔离层(Opadry YS-1-7027),制备
身份犯与常人犯是相对应的两种犯罪形态,它们以行为人成立犯罪是否需要具备特定身份为划分依据,故身份犯之身份只能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具备单纯影响量刑身份的犯罪不应当被
文章从高校图书馆出发,具体分析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形式、服务对象,以及服务的内容,阐述了电子阅览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具体举措。
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陈新雷戈先生继《历史现象学论纲》之后,又在《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发表了《史学批评学论纲》(下文中简称《批评》)。从文章的内容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