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概述
  
  葡萄设施栽培是利用人工设施创造葡萄生长发育的优良环境条件,实现定向生产目标的特殊栽培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反季水果市场需求加大,葡萄设施栽培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葡萄生产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因此,研究推广设施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设施栽培目前在我国重点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避雨栽培3种类型,在北方设施栽培主要以促成为主,因此本文只介绍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即以提早成熟、提早上市为目的早熟栽培形式,是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主流,可为早春、初夏淡季提供葡萄鲜果供应。可为果农带来高额利润。主要技术措施:(1)采取早熟品种,达到早中取早的效果。(2)采取温室加温,葡萄栽培畦面,覆盖地膜等,尽可能地提高气温和地温。(3)通过加强管理,限水控产,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促进果实提早成熟。
  
  2 葡萄设施
  
  2.1 设施地址的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东、南、西3面没有高大遮阴物体,地势平坦,有水源,且排水良好,土壤最好为沙壤质的肥沃土壤,园地符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要求的地块。
  
  2.2 设施的类型和结构
  促成栽培多数采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这种温室一般北面和东西两面设保温墙,根据保温需要,墙体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温措施。温室骨架可采用竹木结构、钢材结构,跨度一般为6~8米,前底角高1~1.5米,脊高2.3~3.0米,长度约50~100米,走向一般为东西走向。
  
  3 适用于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
  
  早熟适宜促成类的品种有京亚、87-1系、京秀、凤凰51、蜜汁、金星无核、无核白鸡心、里查马特、乍娜、86-11系、86-12系、早红无核、旭旺无核、巨峰、京优、香悦、巨玫瑰等。
  
  4 架式与株行距
  
  采用单臂篱架栽培,栽植行距2~2.5米,株距为0.5~0.8米,一株一蔓,667平方米栽植330~660株。行向一般与温室走向垂直,架面长约5米左右。
  采用双臂篱架栽培,栽植窄行间距一般为0.6米,宽行间距一般为2米,平均行距为1.3~1.5米,株距为0.5~0.8米,一株一蔓,南北走向,667平方米栽植600~900株。架面走向和长度同单臂篱架。
  
  5 栽植
  
  辽北地区葡萄定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择优质苗木,将剪好的苗木蘸3波美度石硫合剂后马上栽植(栽前要挖沟),栽植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埋土、提苗,使苗木根茎与沟面一平,踩实后灌透水。水渗下后,及时封穴。为了下架方便,可将苗木按下架方向倾斜45°栽植。为了提高地温和保持土壤湿度,苗木栽植后,可采用地膜覆盖。
  
  6 栽后管理
  6.1 新梢管理
  6.1.1 1年生新梢管理 苗木定植萌芽后,每株只留一条生长健壮的新梢,向前延伸生长,当新梢长至30~40厘米开始搭架引缚,进入7月末8月初,新梢长至2米左右时,进行主梢摘心。距地面50厘米以上的副梢留1叶反复摘心。
  6.1.2 2年生新梢管理 植株萌芽后,及时抹芽,距地面40厘米高度以下不留梢,其上每延长1米保留新梢5~6个,主梢长到超过架面可容纳高度时摘心,侧生新梢留50~60厘米摘心,对主梢上的副梢留1叶反复摘心,侧生新梢上只留顶端1~2个副梢反复摘心。
  
  6.2 花果管理和产量确定
  坐果前,667平方米留花序4000个:坐果后,667平方米留果穗3000个左右。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为3:1,叶果比为20:1。设施葡萄产量一般略低于露地栽培,667平方米产量限定在1400千克以内,单穗重不超过0.5千克。
  
  6.3 施肥
  6. 3.1 当年施肥 当苗长至20~30厘米时,每株追施复合肥50克;间隔10天左右每株再施复合肥50克:7月末追施1次钾肥,每株50克,以利枝条成熟;秋季落叶后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立方米。
  6.3.2 2年生施肥 一般于萌芽前、坐果后和果实开始着色前分别施1次复合肥,每株施用量为50~80克;果实采收后,每667平方米施5立方米腐熟的农家肥。
  
  6.4 灌水、排水
  苗木栽植后,浇1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酌情灌水:埋土前要灌1次透水,以利于越冬防寒。2年生于萌芽前、坐果后、冬剪后分别灌1次水,花期不灌水,其它季节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酌情灌水。
  
  6.5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萌芽前和冬剪后各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菌,从展叶至落叶每隔15天左右喷1次150~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0倍必备等铜制剂。此外,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发现不同病害时,采用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杀菌剂防治。主要药剂有科博、安克、霜脲氰、喷克、乙磷铝、嘧霉胺、咪鲜胺、溴菌清、稀唑醇、霉能灵。
  
  6.6 冬季修剪
  栽植当前冬剪:直径在0.8厘米以上的新梢剪留0.8~1.5米,直径在0.8厘米以下的剪留5~10厘米。
  2年生以上冬剪:基部40~50厘米高度以下不留枝:延长梢冬剪时根据架面需求合理确定剪留长度:对侧生枝一般剪留2~4芽。
  
  6.7 下架防寒
  日光温室栽培的葡萄,冬季棚上覆盖草苫、纸被,可不下架:塑料大棚栽培的参照裸地葡萄防寒标准进行。
  
  7 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与管理
  
  7.1 温度调控
  7.1.1 休眠期温度调 控葡萄植株的休眠期是从落叶后开始到次年萌芽为止。一般于11月上中旬在温室的屋面覆盖塑料薄膜后再盖纸被、草苫,使室内不见光,温室内保持在8℃以下-1℃以上,这样既能满足休眠期低温的需求量,又使葡萄不至遭受冻害。
  7.1.2 升温至果实采收期温度的调控日光温室葡萄一般于1月上旬开始揭帘升温,一般上午8点左右揭开草苫或防寒被,使棚室内见光升温;下午16时左右覆盖草苫或防寒被保温。升温不要过快,要注意提高夜温,直至5月中旬才逐渐揭去草苫或防寒被。
  日光温室栽培正常条件下,葡萄从树液流动到发芽需25~30天,(从升温到发芽40天左右)。升温到萌芽前,最低温控制在5~6℃,最高温控制在30℃以内:萌芽至开花期夜间最低温控制在10℃以上,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花期温度夜间15℃以上,白天控制在25~30℃:幼果膨大期对夜温要求较高,花后15天内夜温要求在18~20℃左右,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果实着色期一般夜间温度15℃左右,不能超过20℃,白天控制在32℃以内,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增糖着色。
  
  7.2 湿度的调控
  首先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自身保水能力;第2要在葡萄栽植畦面覆盖地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第3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有稳定的水分,以满足葡萄正常生育所需要的有效水分;第4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尽量不灌水,以防新梢徒长;第5葡萄采收后要浇1次大水,以便淋溶土壤盐分,防止土壤盐渍化发生。
  一般来说,温室内萌芽至花前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花期控制在50%~60%,浆果膨大期控制在60%~70%,果实成熟期控制在50%~60%。
  
  7.3 气体调控
  为补充棚室内二氧化碳不足,可采取通风换气和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人工补充二氧化碳。
  
  7.4 光的调控
  葡萄是喜光植物,为增加棚室内的光照,应采用无滴棚模,并及时擦去膜上灰尘,保持棚膜透光量。连续阴、雨、雪天光照不足,易引起叶片黄化,应在棚内设置反光膜,增加光合效能。
其他文献
华美(213)苹果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嘎拉和华帅杂交育成的早熟品种。河北省深州市程屯村绿源果品苗木科研基地于2003年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高接和试栽,经3年栽种观察,认为该品种早果、丰产、个大、色美、贮运性好,是大果型全红早熟新品种,综合性状优于当地主栽的美国八号、嘎拉等早熟苹果品种。是美国八号的更新换代品种。适宜华北平原苹果产地栽培。    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圆锥形,果形指
苹果腐烂病是苹果树的主要枝干病害。病斑刮治是传统的主要疗法。但刮治后一年至数年后,在原病斑的边缘又发生新病斑,这种现象称为旧病复发和病斑重犯。使原病斑不断扩大,危害程度继续加重。导致骨干枝和整株死亡,防不胜防。据调查,招远市苹果腐烂病发生危害严重主要与树势衰弱和病斑复发有关。病斑复发率一般在8%~15%。发病严重的果园超过30%。而且在防治上复发病斑易被忽视,一旦发现,多数刮治已晚,加重了死枝死株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樱桃作为高产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其砧木问题一直影响着大樱桃的发展,成为当前大樱桃产业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我们对大樱桃不同砧木的特性进行了调查,初步掌握了几种常用砧木的特性,以及不同砧木与大樱桃的亲和能力及对大樱桃生长结果的影响。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查资源基本情况  调查砧木共6种,分别是:Colt、吉赛拉、大叶中国樱、小叶中
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地在费县上冶北村。土壤为砂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为0.41%,pH值为7.1~7.5。大棚东西走向,长60~80米。跨度8米。墙体厚0.6米,脊高3.2米,后墙高2.2米。后屋面为玉米秸与麦秸等复合覆盖物,棚面骨架用竹竿铁丝扎接而成,水泥中柱距后墙1米。上覆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    2 扣棚前管理    2.1 定植  2004年3月下旬定植1年生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