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概述
葡萄设施栽培是利用人工设施创造葡萄生长发育的优良环境条件,实现定向生产目标的特殊栽培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反季水果市场需求加大,葡萄设施栽培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葡萄生产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因此,研究推广设施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设施栽培目前在我国重点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避雨栽培3种类型,在北方设施栽培主要以促成为主,因此本文只介绍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即以提早成熟、提早上市为目的早熟栽培形式,是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主流,可为早春、初夏淡季提供葡萄鲜果供应。可为果农带来高额利润。主要技术措施:(1)采取早熟品种,达到早中取早的效果。(2)采取温室加温,葡萄栽培畦面,覆盖地膜等,尽可能地提高气温和地温。(3)通过加强管理,限水控产,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促进果实提早成熟。
2 葡萄设施
2.1 设施地址的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东、南、西3面没有高大遮阴物体,地势平坦,有水源,且排水良好,土壤最好为沙壤质的肥沃土壤,园地符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要求的地块。
2.2 设施的类型和结构
促成栽培多数采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这种温室一般北面和东西两面设保温墙,根据保温需要,墙体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温措施。温室骨架可采用竹木结构、钢材结构,跨度一般为6~8米,前底角高1~1.5米,脊高2.3~3.0米,长度约50~100米,走向一般为东西走向。
3 适用于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
早熟适宜促成类的品种有京亚、87-1系、京秀、凤凰51、蜜汁、金星无核、无核白鸡心、里查马特、乍娜、86-11系、86-12系、早红无核、旭旺无核、巨峰、京优、香悦、巨玫瑰等。
4 架式与株行距
采用单臂篱架栽培,栽植行距2~2.5米,株距为0.5~0.8米,一株一蔓,667平方米栽植330~660株。行向一般与温室走向垂直,架面长约5米左右。
采用双臂篱架栽培,栽植窄行间距一般为0.6米,宽行间距一般为2米,平均行距为1.3~1.5米,株距为0.5~0.8米,一株一蔓,南北走向,667平方米栽植600~900株。架面走向和长度同单臂篱架。
5 栽植
辽北地区葡萄定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择优质苗木,将剪好的苗木蘸3波美度石硫合剂后马上栽植(栽前要挖沟),栽植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埋土、提苗,使苗木根茎与沟面一平,踩实后灌透水。水渗下后,及时封穴。为了下架方便,可将苗木按下架方向倾斜45°栽植。为了提高地温和保持土壤湿度,苗木栽植后,可采用地膜覆盖。
6 栽后管理
6.1 新梢管理
6.1.1 1年生新梢管理 苗木定植萌芽后,每株只留一条生长健壮的新梢,向前延伸生长,当新梢长至30~40厘米开始搭架引缚,进入7月末8月初,新梢长至2米左右时,进行主梢摘心。距地面50厘米以上的副梢留1叶反复摘心。
6.1.2 2年生新梢管理 植株萌芽后,及时抹芽,距地面40厘米高度以下不留梢,其上每延长1米保留新梢5~6个,主梢长到超过架面可容纳高度时摘心,侧生新梢留50~60厘米摘心,对主梢上的副梢留1叶反复摘心,侧生新梢上只留顶端1~2个副梢反复摘心。
6.2 花果管理和产量确定
坐果前,667平方米留花序4000个:坐果后,667平方米留果穗3000个左右。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为3:1,叶果比为20:1。设施葡萄产量一般略低于露地栽培,667平方米产量限定在1400千克以内,单穗重不超过0.5千克。
6.3 施肥
6. 3.1 当年施肥 当苗长至20~30厘米时,每株追施复合肥50克;间隔10天左右每株再施复合肥50克:7月末追施1次钾肥,每株50克,以利枝条成熟;秋季落叶后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立方米。
6.3.2 2年生施肥 一般于萌芽前、坐果后和果实开始着色前分别施1次复合肥,每株施用量为50~80克;果实采收后,每667平方米施5立方米腐熟的农家肥。
6.4 灌水、排水
苗木栽植后,浇1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酌情灌水:埋土前要灌1次透水,以利于越冬防寒。2年生于萌芽前、坐果后、冬剪后分别灌1次水,花期不灌水,其它季节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酌情灌水。
6.5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萌芽前和冬剪后各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菌,从展叶至落叶每隔15天左右喷1次150~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0倍必备等铜制剂。此外,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发现不同病害时,采用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杀菌剂防治。主要药剂有科博、安克、霜脲氰、喷克、乙磷铝、嘧霉胺、咪鲜胺、溴菌清、稀唑醇、霉能灵。
6.6 冬季修剪
栽植当前冬剪:直径在0.8厘米以上的新梢剪留0.8~1.5米,直径在0.8厘米以下的剪留5~10厘米。
2年生以上冬剪:基部40~50厘米高度以下不留枝:延长梢冬剪时根据架面需求合理确定剪留长度:对侧生枝一般剪留2~4芽。
6.7 下架防寒
日光温室栽培的葡萄,冬季棚上覆盖草苫、纸被,可不下架:塑料大棚栽培的参照裸地葡萄防寒标准进行。
7 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与管理
7.1 温度调控
7.1.1 休眠期温度调 控葡萄植株的休眠期是从落叶后开始到次年萌芽为止。一般于11月上中旬在温室的屋面覆盖塑料薄膜后再盖纸被、草苫,使室内不见光,温室内保持在8℃以下-1℃以上,这样既能满足休眠期低温的需求量,又使葡萄不至遭受冻害。
7.1.2 升温至果实采收期温度的调控日光温室葡萄一般于1月上旬开始揭帘升温,一般上午8点左右揭开草苫或防寒被,使棚室内见光升温;下午16时左右覆盖草苫或防寒被保温。升温不要过快,要注意提高夜温,直至5月中旬才逐渐揭去草苫或防寒被。
日光温室栽培正常条件下,葡萄从树液流动到发芽需25~30天,(从升温到发芽40天左右)。升温到萌芽前,最低温控制在5~6℃,最高温控制在30℃以内:萌芽至开花期夜间最低温控制在10℃以上,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花期温度夜间15℃以上,白天控制在25~30℃:幼果膨大期对夜温要求较高,花后15天内夜温要求在18~20℃左右,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果实着色期一般夜间温度15℃左右,不能超过20℃,白天控制在32℃以内,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增糖着色。
7.2 湿度的调控
首先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自身保水能力;第2要在葡萄栽植畦面覆盖地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第3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有稳定的水分,以满足葡萄正常生育所需要的有效水分;第4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尽量不灌水,以防新梢徒长;第5葡萄采收后要浇1次大水,以便淋溶土壤盐分,防止土壤盐渍化发生。
一般来说,温室内萌芽至花前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花期控制在50%~60%,浆果膨大期控制在60%~70%,果实成熟期控制在50%~60%。
7.3 气体调控
为补充棚室内二氧化碳不足,可采取通风换气和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人工补充二氧化碳。
7.4 光的调控
葡萄是喜光植物,为增加棚室内的光照,应采用无滴棚模,并及时擦去膜上灰尘,保持棚膜透光量。连续阴、雨、雪天光照不足,易引起叶片黄化,应在棚内设置反光膜,增加光合效能。
葡萄设施栽培是利用人工设施创造葡萄生长发育的优良环境条件,实现定向生产目标的特殊栽培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反季水果市场需求加大,葡萄设施栽培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葡萄生产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因此,研究推广设施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设施栽培目前在我国重点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避雨栽培3种类型,在北方设施栽培主要以促成为主,因此本文只介绍促成栽培。促成栽培即以提早成熟、提早上市为目的早熟栽培形式,是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主流,可为早春、初夏淡季提供葡萄鲜果供应。可为果农带来高额利润。主要技术措施:(1)采取早熟品种,达到早中取早的效果。(2)采取温室加温,葡萄栽培畦面,覆盖地膜等,尽可能地提高气温和地温。(3)通过加强管理,限水控产,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促进果实提早成熟。
2 葡萄设施
2.1 设施地址的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东、南、西3面没有高大遮阴物体,地势平坦,有水源,且排水良好,土壤最好为沙壤质的肥沃土壤,园地符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要求的地块。
2.2 设施的类型和结构
促成栽培多数采用塑料薄膜日光温室,这种温室一般北面和东西两面设保温墙,根据保温需要,墙体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温措施。温室骨架可采用竹木结构、钢材结构,跨度一般为6~8米,前底角高1~1.5米,脊高2.3~3.0米,长度约50~100米,走向一般为东西走向。
3 适用于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
早熟适宜促成类的品种有京亚、87-1系、京秀、凤凰51、蜜汁、金星无核、无核白鸡心、里查马特、乍娜、86-11系、86-12系、早红无核、旭旺无核、巨峰、京优、香悦、巨玫瑰等。
4 架式与株行距
采用单臂篱架栽培,栽植行距2~2.5米,株距为0.5~0.8米,一株一蔓,667平方米栽植330~660株。行向一般与温室走向垂直,架面长约5米左右。
采用双臂篱架栽培,栽植窄行间距一般为0.6米,宽行间距一般为2米,平均行距为1.3~1.5米,株距为0.5~0.8米,一株一蔓,南北走向,667平方米栽植600~900株。架面走向和长度同单臂篱架。
5 栽植
辽北地区葡萄定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择优质苗木,将剪好的苗木蘸3波美度石硫合剂后马上栽植(栽前要挖沟),栽植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埋土、提苗,使苗木根茎与沟面一平,踩实后灌透水。水渗下后,及时封穴。为了下架方便,可将苗木按下架方向倾斜45°栽植。为了提高地温和保持土壤湿度,苗木栽植后,可采用地膜覆盖。
6 栽后管理
6.1 新梢管理
6.1.1 1年生新梢管理 苗木定植萌芽后,每株只留一条生长健壮的新梢,向前延伸生长,当新梢长至30~40厘米开始搭架引缚,进入7月末8月初,新梢长至2米左右时,进行主梢摘心。距地面50厘米以上的副梢留1叶反复摘心。
6.1.2 2年生新梢管理 植株萌芽后,及时抹芽,距地面40厘米高度以下不留梢,其上每延长1米保留新梢5~6个,主梢长到超过架面可容纳高度时摘心,侧生新梢留50~60厘米摘心,对主梢上的副梢留1叶反复摘心,侧生新梢上只留顶端1~2个副梢反复摘心。
6.2 花果管理和产量确定
坐果前,667平方米留花序4000个:坐果后,667平方米留果穗3000个左右。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为3:1,叶果比为20:1。设施葡萄产量一般略低于露地栽培,667平方米产量限定在1400千克以内,单穗重不超过0.5千克。
6.3 施肥
6. 3.1 当年施肥 当苗长至20~30厘米时,每株追施复合肥50克;间隔10天左右每株再施复合肥50克:7月末追施1次钾肥,每株50克,以利枝条成熟;秋季落叶后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立方米。
6.3.2 2年生施肥 一般于萌芽前、坐果后和果实开始着色前分别施1次复合肥,每株施用量为50~80克;果实采收后,每667平方米施5立方米腐熟的农家肥。
6.4 灌水、排水
苗木栽植后,浇1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酌情灌水:埋土前要灌1次透水,以利于越冬防寒。2年生于萌芽前、坐果后、冬剪后分别灌1次水,花期不灌水,其它季节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酌情灌水。
6.5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萌芽前和冬剪后各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菌,从展叶至落叶每隔15天左右喷1次150~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0倍必备等铜制剂。此外,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发现不同病害时,采用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杀菌剂防治。主要药剂有科博、安克、霜脲氰、喷克、乙磷铝、嘧霉胺、咪鲜胺、溴菌清、稀唑醇、霉能灵。
6.6 冬季修剪
栽植当前冬剪:直径在0.8厘米以上的新梢剪留0.8~1.5米,直径在0.8厘米以下的剪留5~10厘米。
2年生以上冬剪:基部40~50厘米高度以下不留枝:延长梢冬剪时根据架面需求合理确定剪留长度:对侧生枝一般剪留2~4芽。
6.7 下架防寒
日光温室栽培的葡萄,冬季棚上覆盖草苫、纸被,可不下架:塑料大棚栽培的参照裸地葡萄防寒标准进行。
7 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与管理
7.1 温度调控
7.1.1 休眠期温度调 控葡萄植株的休眠期是从落叶后开始到次年萌芽为止。一般于11月上中旬在温室的屋面覆盖塑料薄膜后再盖纸被、草苫,使室内不见光,温室内保持在8℃以下-1℃以上,这样既能满足休眠期低温的需求量,又使葡萄不至遭受冻害。
7.1.2 升温至果实采收期温度的调控日光温室葡萄一般于1月上旬开始揭帘升温,一般上午8点左右揭开草苫或防寒被,使棚室内见光升温;下午16时左右覆盖草苫或防寒被保温。升温不要过快,要注意提高夜温,直至5月中旬才逐渐揭去草苫或防寒被。
日光温室栽培正常条件下,葡萄从树液流动到发芽需25~30天,(从升温到发芽40天左右)。升温到萌芽前,最低温控制在5~6℃,最高温控制在30℃以内:萌芽至开花期夜间最低温控制在10℃以上,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花期温度夜间15℃以上,白天控制在25~30℃:幼果膨大期对夜温要求较高,花后15天内夜温要求在18~20℃左右,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果实着色期一般夜间温度15℃左右,不能超过20℃,白天控制在32℃以内,要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增糖着色。
7.2 湿度的调控
首先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自身保水能力;第2要在葡萄栽植畦面覆盖地膜,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第3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有稳定的水分,以满足葡萄正常生育所需要的有效水分;第4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尽量不灌水,以防新梢徒长;第5葡萄采收后要浇1次大水,以便淋溶土壤盐分,防止土壤盐渍化发生。
一般来说,温室内萌芽至花前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花期控制在50%~60%,浆果膨大期控制在60%~70%,果实成熟期控制在50%~60%。
7.3 气体调控
为补充棚室内二氧化碳不足,可采取通风换气和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人工补充二氧化碳。
7.4 光的调控
葡萄是喜光植物,为增加棚室内的光照,应采用无滴棚模,并及时擦去膜上灰尘,保持棚膜透光量。连续阴、雨、雪天光照不足,易引起叶片黄化,应在棚内设置反光膜,增加光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