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现实角度出发,阐述了新准则实施以来,关于原来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转入运用问题,并初步论述了原因,提出在新准则中重新定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理由,为理论界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权责发生制
从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其他企业鼓励实施,新准则没有定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也不再单独列示,导致现实中众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在权威部门没有做出说明、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目前关于这两种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杂多,比较混乱。
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一)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平时的账务处理和以前一样,当费用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承担时
借:待摊费用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再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当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这种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或者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实际支付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到期末时,由于会计报表没有这个项目了,那么编制报表时,将“待摊费用”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将“预提费用”反映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
(二)有的企业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当费用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承担时
借: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再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时:
借:管理费用
贷: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当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这种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或者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实际支付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
(三)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费用发生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在实务中,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还是愿意用原来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而不愿意于用预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更不愿意在支出发生时一次性计入损益,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从文义上看,原来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有非常明显的字面意义,文如其义,很好理解
待摊费用,就是等待摊销的费用,一看,就知道是已经发生了,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归属于当期费用,而只能等以后各期慢慢摊销的费用,预提费用,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现在就应该归属于当期的费用,尽管没有发生,但没关系,可以先预提,以后发生的时候再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很明了。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一看就明白,理解就容易。
2.更好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权责发生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在权责发生制下,当费用发生时,待摊费用把现在支付的费用先通过待摊费用这个科目加以归集,再在以后收益期间均衡地摊销;预提费用归属于当期但以后才支付的费用按照收益期间预先加以提取,使各个月份的成本费用均衡发生——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这两者严格反映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和国际上是一致的。第三种方法将发生的费用一次性的归到当期费用,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 不利于各个月份的成本费用均衡发生,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 不能体现“谁受益, 谁负担费用”。比如: 2014 年12 月支付2015 年的报刊杂志费, 是不能计入2014年损益的。
3.实务中账务处理一致
当初的新准则制定者并没有具体规定摊销和预提的科目名称,导致现实中有的会计人员将待摊费用换成其他应收款,有的用预付账款,有的仍然用待摊费用,结果在编制报表时,关于这部分等待摊销的费用,有的将其列入其他应收款,有的列入其他流动资产。至于预提费用,有的会计人员用其他应付款,有的用应付账款,编制报表时,有的将其列入其他应付款,有的列入其他流动负债,导致实务中账务处理的混乱,而如果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则各企业之间做账一致,一目了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也有利于审计。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理论是是为实践服务的,一项好的理论必须是符合实践情况的,新准则实施以来的情况已经说明,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加认同的是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笔者觉得,可以考虑在新准则中重新明确定义这两个会计科目,以更清晰明确地指导会计实务工作。
参考资料: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卫卫. 新准则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08.
[3]马永义. 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热门难点题目解读[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欧阳丽君(1973.7.8~ ),女,汉,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老师、 讲师、会计师,毕业于兰州商学院,学历: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会计,研究方向:审计。
关键词: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权责发生制
从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其他企业鼓励实施,新准则没有定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也不再单独列示,导致现实中众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在权威部门没有做出说明、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目前关于这两种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杂多,比较混乱。
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一)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平时的账务处理和以前一样,当费用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承担时
借:待摊费用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再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当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这种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或者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实际支付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到期末时,由于会计报表没有这个项目了,那么编制报表时,将“待摊费用”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中,将“预提费用”反映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
(二)有的企业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当费用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承担时
借: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再在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时:
借:管理费用
贷: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当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这种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或者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实际支付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
(三)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费用发生时,
借: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在实务中,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还是愿意用原来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而不愿意于用预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更不愿意在支出发生时一次性计入损益,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从文义上看,原来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有非常明显的字面意义,文如其义,很好理解
待摊费用,就是等待摊销的费用,一看,就知道是已经发生了,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归属于当期费用,而只能等以后各期慢慢摊销的费用,预提费用,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现在就应该归属于当期的费用,尽管没有发生,但没关系,可以先预提,以后发生的时候再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很明了。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一看就明白,理解就容易。
2.更好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权责发生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在权责发生制下,当费用发生时,待摊费用把现在支付的费用先通过待摊费用这个科目加以归集,再在以后收益期间均衡地摊销;预提费用归属于当期但以后才支付的费用按照收益期间预先加以提取,使各个月份的成本费用均衡发生——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这两者严格反映了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和国际上是一致的。第三种方法将发生的费用一次性的归到当期费用,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 不利于各个月份的成本费用均衡发生,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 不能体现“谁受益, 谁负担费用”。比如: 2014 年12 月支付2015 年的报刊杂志费, 是不能计入2014年损益的。
3.实务中账务处理一致
当初的新准则制定者并没有具体规定摊销和预提的科目名称,导致现实中有的会计人员将待摊费用换成其他应收款,有的用预付账款,有的仍然用待摊费用,结果在编制报表时,关于这部分等待摊销的费用,有的将其列入其他应收款,有的列入其他流动资产。至于预提费用,有的会计人员用其他应付款,有的用应付账款,编制报表时,有的将其列入其他应付款,有的列入其他流动负债,导致实务中账务处理的混乱,而如果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则各企业之间做账一致,一目了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也有利于审计。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理论是是为实践服务的,一项好的理论必须是符合实践情况的,新准则实施以来的情况已经说明,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加认同的是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笔者觉得,可以考虑在新准则中重新明确定义这两个会计科目,以更清晰明确地指导会计实务工作。
参考资料: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卫卫. 新准则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08.
[3]马永义. 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热门难点题目解读[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欧阳丽君(1973.7.8~ ),女,汉,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老师、 讲师、会计师,毕业于兰州商学院,学历: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会计,研究方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