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是实行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全面发展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条件。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德智美体中美育工作能否与其他素质教育保持协调同步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音乐教学插上激情、智慧、创作的翅膀,以使得教学效果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对于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更是一项重大的机遇。本文围绕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效果 思考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2-01
在小学阶段实施音乐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学生心智发展关键阶段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艺术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进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就是寻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享受收获知识的喜悦。
一、课堂教与学互动的思考
课堂互动是新课改条件下教学相长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处在好奇心较大、身心发展较快的年纪,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活泼性,对外界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同时学习一件东西的耐心也较差。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深刻的了解,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互动式的音乐教育无疑是在教师了解学生具体特点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的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用感情渲染气氛、用肢体语言和神态表达音乐的美妙,通过精心的教学意境安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带着这份兴趣和好奇,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体会、去感受音乐的美妙,情不自禁地进入互动教学中来,真正做到以音引人、以乐悦人,使得学生对音乐教学喜爱的感情得到极大的升华。
音乐具体授课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激情,应逐渐让学生从教学课堂的配角向着主角转换,通过提問、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去探讨音乐课程的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附点音符、连音,休止符等,更可以以故意写错的方式让学生予以纠正。但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保护,要多采用赞扬教学法。
二、了解学生喜好,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只有了解学生的喜好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来讲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具体来讲就是伴着音乐进行游戏活动。伴着音乐进行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行为具有较高的节奏感和意境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连绵的想象力。恰当的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会使得音乐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命令发布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比如,在用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参与到听节奏走路作为音乐学习的前奏准备,紧接着以故事的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进入教学的主题,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极大提升的目的。
(2)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设施投资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许多小学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项较新的辅助教学设备,它们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效果,首选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教师要及时补充多媒体教学操作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熟练的运用。第二,要学会把握小学生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多媒体的生动、形象等特点带入到课堂中来。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会使得在听课的过程中,感知力无时无刻不占据着心理的优势地位,音乐教学抓住这点以电教光、声、影、色俱佳的优点,逐渐让他们入境。但是多媒体的应用也不是无限制的,如果整堂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使得学习的成效出现严重的偏差,找准使用时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对教学效果提供更大的贡献。
三、关注学生心理特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是新课改条件下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由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关注以下两方面教学理念的正确运用。
(1)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正确审美观的培养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不同,音乐教学注重听觉艺术的培养,听觉是一切音乐艺术的主要依赖,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听的甄别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树立属于自己正确而独特的审美观。因为,听是一切音乐学习的主线,缺乏对由听判别音乐的能力,那么音乐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审美观的培养是由节奏感、旋律感、结构感和形象感等多种要素共同构成,学生要在不断听的实践中,学会对这些要素的把握。俗话说孰能生巧,听得多了,便会对音乐具备了快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在学生进行听的练习的过程中,找准时机,及时启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听旋律猜歌名,听歌名和旋律等游戏,通过类似的活动和问题,教师可以主动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使得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为了避免学生在一遍遍跟唱的过程中分心,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强化他们的听觉。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主动喜欢你的音乐课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关注学生由音乐学习中能够获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幻想是他们的重要特点。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应当尽量以这个特点出发,主动的适应学生好奇、好动、好想的特点。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和耐心持续较短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采用多样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全身的各个感觉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总之,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孩子喜欢音乐课创造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汤文婷. 丰富情境教学,合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 新课程学习(下),2011(12).
[2]李丹. 论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J]. 新课程学习(上),2012(5).
[3]张静.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效果 思考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2-01
在小学阶段实施音乐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学生心智发展关键阶段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艺术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进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就是寻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享受收获知识的喜悦。
一、课堂教与学互动的思考
课堂互动是新课改条件下教学相长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处在好奇心较大、身心发展较快的年纪,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活泼性,对外界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同时学习一件东西的耐心也较差。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深刻的了解,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互动式的音乐教育无疑是在教师了解学生具体特点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的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用感情渲染气氛、用肢体语言和神态表达音乐的美妙,通过精心的教学意境安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带着这份兴趣和好奇,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体会、去感受音乐的美妙,情不自禁地进入互动教学中来,真正做到以音引人、以乐悦人,使得学生对音乐教学喜爱的感情得到极大的升华。
音乐具体授课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激情,应逐渐让学生从教学课堂的配角向着主角转换,通过提問、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去探讨音乐课程的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附点音符、连音,休止符等,更可以以故意写错的方式让学生予以纠正。但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保护,要多采用赞扬教学法。
二、了解学生喜好,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只有了解学生的喜好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来讲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具体来讲就是伴着音乐进行游戏活动。伴着音乐进行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行为具有较高的节奏感和意境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连绵的想象力。恰当的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会使得音乐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命令发布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比如,在用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参与到听节奏走路作为音乐学习的前奏准备,紧接着以故事的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进入教学的主题,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极大提升的目的。
(2)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设施投资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许多小学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项较新的辅助教学设备,它们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效果,首选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教师要及时补充多媒体教学操作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熟练的运用。第二,要学会把握小学生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多媒体的生动、形象等特点带入到课堂中来。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会使得在听课的过程中,感知力无时无刻不占据着心理的优势地位,音乐教学抓住这点以电教光、声、影、色俱佳的优点,逐渐让他们入境。但是多媒体的应用也不是无限制的,如果整堂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使得学习的成效出现严重的偏差,找准使用时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对教学效果提供更大的贡献。
三、关注学生心理特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是新课改条件下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由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关注以下两方面教学理念的正确运用。
(1)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正确审美观的培养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不同,音乐教学注重听觉艺术的培养,听觉是一切音乐艺术的主要依赖,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听的甄别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树立属于自己正确而独特的审美观。因为,听是一切音乐学习的主线,缺乏对由听判别音乐的能力,那么音乐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审美观的培养是由节奏感、旋律感、结构感和形象感等多种要素共同构成,学生要在不断听的实践中,学会对这些要素的把握。俗话说孰能生巧,听得多了,便会对音乐具备了快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在学生进行听的练习的过程中,找准时机,及时启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听旋律猜歌名,听歌名和旋律等游戏,通过类似的活动和问题,教师可以主动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使得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为了避免学生在一遍遍跟唱的过程中分心,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强化他们的听觉。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主动喜欢你的音乐课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关注学生由音乐学习中能够获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幻想是他们的重要特点。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应当尽量以这个特点出发,主动的适应学生好奇、好动、好想的特点。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和耐心持续较短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采用多样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全身的各个感觉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总之,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孩子喜欢音乐课创造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汤文婷. 丰富情境教学,合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 新课程学习(下),2011(12).
[2]李丹. 论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J]. 新课程学习(上),2012(5).
[3]张静. 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