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初,我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虽然这距离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还很远,但,拿证的过程,有效地改变了我的教育模式,于是就有了本文的题目——大耳朵,小嘴巴,多听,少说。
(一)
梁硕是我办公室的常客,这个瘦小的男孩儿每次来找我都是同一件事:“老师,××欺负我!”
每次他一见到我就像看到了救星,等着我的一句“把××叫过来”之后,他就幸灾乐祸地看着那个所谓欺负他的人在我这里被批评得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我都记不清我帮他解决了多少次问题了,可是欺负他的人依然源源不断,我很头疼。
今天早晨他又来了,他完全顾不得我正在忙着看作业,只是自顾自地说着自己的委屈。其实当时我有点不开心,所以没有像之前一样让他把欺负他的人叫来帮着解决。我拽了一把椅子放在我身边让他坐下接着说。我呢,则是边看作业,边时而看看他,敷衍上一两句“嗯,是这样呀,我理解你的心情”,没想到七八分钟后他站起来准备走了,我问:“问题解决了?”他点点头,跑了。中午放学再看见他时,他正和那个上午被他状告欺负他的同学边说边笑。我觉得纳闷,把事情前前后后想了想。这孩子其实就是想找我诉诉苦,他和同学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男孩子打打闹闹本是正常,之前却被我当成“事儿”一样处理,反而好心办了坏事儿。看来今后处理这样不严重的“欺负”事件,只需要耐心地倾听,让当事人诉完苦了去自己面对,就足够了。
(二)
中午接了一个电话,姿彤妈妈打来的。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热衷于通过电话来了解一些我的建议和意见,这似乎是一种不错的状态,但其实完全不然。

比如说,她说孩子英语不行,根据孩子情况我提出建议,让她每天晚上为孩子听写,监督她做好听读作业,她立马就会说:“哎呀老师,我这边时间保证不了呀,再说了我觉得孩子的学习我插手太多了也不好。”我提出第二条建议,请一个家教,她若有所思,之后会告诉我:“哎呀老师,这家教市场现在鱼龙混杂,原来孩子小学时请过,一点用都没有,白浪费时间。”好吧,那我提出第三条,上个补习班把之前落下的补补,她会不假思索地告诉我“补习班上过多少了,不上还好,越上越糟。”就这样,每次沟通都是不欢而散,孩子的成绩完全没有提高,我的各种建议家长也从不采纳,但过不了几天她又会很客气地把电话打来,旧戏重演一番。
这次,我决定,改变之前的沟通方式,用上我的“大耳朵,小嘴巴”。她依然是请教我孩子英语怎么办,我反问一句:“您的打算呢?”好,这话一出,她的主意就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她把之前我给她提过的建议一一说了一遍,又一一否定,之后突然很兴奋地说:“冯老师,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每天盯着她背和写,咱们试一段,看看有没有效果。”这明明也是之前我给她指的路呀,不过我还是惜字如金:“可以尝试。”她特开心地说:“冯老师,今天给你打的这个电话真值,我可找到好方法了。”她挂了电话我就在想,今天这个电话,我只是在附和她的观点,没提任何建议,却让人家觉得这么值,我也没像以前那样,在放了电话后为人家全盘否定我的建议而生气,确实,挺值!
其实这个家长要的一是倾诉,二是被理解、被肯定;至于孩子学习的方法,她心里有无数种,通过倾诉让她自己最终确定下用哪种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完全不需要我再去过多地说些什么,只是静静地听和简单地回应就足够了。
(三)
晚上放学有一段时间了,陈佳佳的小脑袋轻轻出现在我办公室的门缝里,把她拉进来,还没等我搬好椅子让她坐下,这个小丫头就已经满脸泪水了。
我只是一边递着面巾纸,一边静静地看着她等她平静。七八分钟后,孩子停止抽泣开始给我讲她的委屈。她和旖旎是很好的朋友,平时上学放学两人都一起走。而今天她值日,结束后却没有看到旖旎,下了楼发现旖旎和另一个女孩子胳膊挽着胳膊,而那个女孩和她关系并不是很好。就这样,陈佳佳就觉得旖旎抛弃了她,于是伤心地上楼来找我。
我在心里反复地想着该去怎样和她说,要不要告诉她君子之交淡如水,告诉她要允许自己的朋友和别人好,告诉她也要和朋友的朋友保持好关系。再一想,这学期我曾经专门留女孩子开过两次小会,都提到了交友问题,这些事都是老生常谈了,再说一遍会有用处么?最后我放弃这种理念的灌输,继续采用“大耳朵,小嘴巴”。
我非常非常有耐心地听她一点一点诉说她的委屈,她的担心,并且通过不断地重复她的感受来表示我对她的理解。当她自己通过自己的倾诉慢慢体会到自己的自私时,她突然问我:“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很多朋友是吗?”我马上肯定了她的想法。“那我下去看看她们还在不在,老师谢谢您,我走了!”
看着佳佳的背影,我再一次意识到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味灌输我们的思想很难被她们接受和应用,孩子的进步更多应该来源于自己的顿悟,让我们投入更多的耐心,让孩子们通过向我们的倾诉来不断反思和成长。
“大耳朵,小嘴巴”,少了很多疲惫、指责甚至气愤,也让身边人更愿意和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默默地,感受他们的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第四十一中学)
(一)
梁硕是我办公室的常客,这个瘦小的男孩儿每次来找我都是同一件事:“老师,××欺负我!”
每次他一见到我就像看到了救星,等着我的一句“把××叫过来”之后,他就幸灾乐祸地看着那个所谓欺负他的人在我这里被批评得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我都记不清我帮他解决了多少次问题了,可是欺负他的人依然源源不断,我很头疼。
今天早晨他又来了,他完全顾不得我正在忙着看作业,只是自顾自地说着自己的委屈。其实当时我有点不开心,所以没有像之前一样让他把欺负他的人叫来帮着解决。我拽了一把椅子放在我身边让他坐下接着说。我呢,则是边看作业,边时而看看他,敷衍上一两句“嗯,是这样呀,我理解你的心情”,没想到七八分钟后他站起来准备走了,我问:“问题解决了?”他点点头,跑了。中午放学再看见他时,他正和那个上午被他状告欺负他的同学边说边笑。我觉得纳闷,把事情前前后后想了想。这孩子其实就是想找我诉诉苦,他和同学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男孩子打打闹闹本是正常,之前却被我当成“事儿”一样处理,反而好心办了坏事儿。看来今后处理这样不严重的“欺负”事件,只需要耐心地倾听,让当事人诉完苦了去自己面对,就足够了。
(二)
中午接了一个电话,姿彤妈妈打来的。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热衷于通过电话来了解一些我的建议和意见,这似乎是一种不错的状态,但其实完全不然。

比如说,她说孩子英语不行,根据孩子情况我提出建议,让她每天晚上为孩子听写,监督她做好听读作业,她立马就会说:“哎呀老师,我这边时间保证不了呀,再说了我觉得孩子的学习我插手太多了也不好。”我提出第二条建议,请一个家教,她若有所思,之后会告诉我:“哎呀老师,这家教市场现在鱼龙混杂,原来孩子小学时请过,一点用都没有,白浪费时间。”好吧,那我提出第三条,上个补习班把之前落下的补补,她会不假思索地告诉我“补习班上过多少了,不上还好,越上越糟。”就这样,每次沟通都是不欢而散,孩子的成绩完全没有提高,我的各种建议家长也从不采纳,但过不了几天她又会很客气地把电话打来,旧戏重演一番。
这次,我决定,改变之前的沟通方式,用上我的“大耳朵,小嘴巴”。她依然是请教我孩子英语怎么办,我反问一句:“您的打算呢?”好,这话一出,她的主意就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她把之前我给她提过的建议一一说了一遍,又一一否定,之后突然很兴奋地说:“冯老师,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每天盯着她背和写,咱们试一段,看看有没有效果。”这明明也是之前我给她指的路呀,不过我还是惜字如金:“可以尝试。”她特开心地说:“冯老师,今天给你打的这个电话真值,我可找到好方法了。”她挂了电话我就在想,今天这个电话,我只是在附和她的观点,没提任何建议,却让人家觉得这么值,我也没像以前那样,在放了电话后为人家全盘否定我的建议而生气,确实,挺值!
其实这个家长要的一是倾诉,二是被理解、被肯定;至于孩子学习的方法,她心里有无数种,通过倾诉让她自己最终确定下用哪种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完全不需要我再去过多地说些什么,只是静静地听和简单地回应就足够了。
(三)
晚上放学有一段时间了,陈佳佳的小脑袋轻轻出现在我办公室的门缝里,把她拉进来,还没等我搬好椅子让她坐下,这个小丫头就已经满脸泪水了。
我只是一边递着面巾纸,一边静静地看着她等她平静。七八分钟后,孩子停止抽泣开始给我讲她的委屈。她和旖旎是很好的朋友,平时上学放学两人都一起走。而今天她值日,结束后却没有看到旖旎,下了楼发现旖旎和另一个女孩子胳膊挽着胳膊,而那个女孩和她关系并不是很好。就这样,陈佳佳就觉得旖旎抛弃了她,于是伤心地上楼来找我。
我在心里反复地想着该去怎样和她说,要不要告诉她君子之交淡如水,告诉她要允许自己的朋友和别人好,告诉她也要和朋友的朋友保持好关系。再一想,这学期我曾经专门留女孩子开过两次小会,都提到了交友问题,这些事都是老生常谈了,再说一遍会有用处么?最后我放弃这种理念的灌输,继续采用“大耳朵,小嘴巴”。
我非常非常有耐心地听她一点一点诉说她的委屈,她的担心,并且通过不断地重复她的感受来表示我对她的理解。当她自己通过自己的倾诉慢慢体会到自己的自私时,她突然问我:“老师,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很多朋友是吗?”我马上肯定了她的想法。“那我下去看看她们还在不在,老师谢谢您,我走了!”
看着佳佳的背影,我再一次意识到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味灌输我们的思想很难被她们接受和应用,孩子的进步更多应该来源于自己的顿悟,让我们投入更多的耐心,让孩子们通过向我们的倾诉来不断反思和成长。
“大耳朵,小嘴巴”,少了很多疲惫、指责甚至气愤,也让身边人更愿意和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默默地,感受他们的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第四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