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H磁共振波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代谢物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1H磁共振波谱(1HMRS)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脑梗死早期代谢物、梗死大小、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变化及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互关系,为脑梗死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方法 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1HMRS和TCD检查,同时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计算脑梗死灶容积V(ml).1HMRS选择PRESS序列,检测比较病灶区和对侧相应部位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肌酸(Cr)、含胆碱化合物(Cho)各谱线下面积的变化.TCD探测颅内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Vs)、峰值平均速度(Vm)等,并由此估算病灶责任血管血流量. 结果梗死病灶中NAA和Cr含量、Vm、血流量与对侧相应部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病灶侧均可检测到倒置的Lac双峰.NAA与Cr、Lac、V之间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56,-0.55,-0.68).Lac与V之间存在相关性(r=0.55).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灶内NAA的减少与梗死灶容积V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t=-3.310,P=0.006). 结论脑梗死早期代谢物和血流动力学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血流速度的减慢、血流量的不足是导致脑梗死的直接原因.而Lac的出现是早期脑缺血灵敏性极高的指标;NAA为反映梗死灶容积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急性脑卒中患者1 1 2例 (其中脑梗死患者 69例 ,脑出血患者 43例 )、其他疾病患者 50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学习、落实《指南》的过程中,对照《指南》中语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