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教,除了没有明确的教法可依,更难的是作文的批改。长期以来的做法是: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评改,“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志。学校和家长也都认同此理,认为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最认真、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老师精疲力竭不说,实际的效果也未必如意。而且要求每次作文精批细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写作和批改的时间相隔很长,等全部批改好再去评讲,学生的兴奋期早已过去,连自己怎么写的也忘得差不多了,学生眼中大概只剩下老师批改的分数了。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修改文章决非雕虫小技,养成习惯也决非一般认识问题,这是一切学习写作的人修辞立其诚的过程,也是文章去瑕纯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写作能力的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意志力以及办事认真负责的品质,都将同步获得增长。尤其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这句话中不难体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对于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笔者就批改这一环节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尝试。
一.整体浏览,胸有成竹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才华和个性。“教学相长”,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尤为鲜明。教师在确定作文训练目标布置学生写作之前,肯定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但不可能超越全体学生的智慧,学生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笔下展现自然也是多姿多彩。所以,待学生写完之后,文章及时地全部收上来,进行整体浏览。通过整体浏览,就可及时发现和吸收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评讲时思路更宽广,对学生的启发也更大。同时,通过整体浏览,也能发现大部分学生此次作文的目标是否达成,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当然,细心一点,还会发现有的学生作文与上次作文相比可能有了较大的变化,然后,把这些情况和评讲时需要用到的学生名字以及自己的思考记到作业批改本上。完成这一步,两三节时间即可。
二.学生先改,句顺文通
常规情况,一般学生完成作文之后,不会去看第二遍,剩下的似乎全是教师的事情了。所以,在教师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后,第二天就及时把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拿到文章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大声地读给同座听,由同座指出作文犯的常规性错误:错别字、常用标点使用错误、用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啰嗦、感情褒贬不清、语意不明等。之所以让作者大声朗读,一方面朗读比默看更容易发现问题,如果让作者自己看一遍,必然是一目十行,囫囵而过;另一方面,一般的学生,在没有讲评之前,很少能有兴趣仔细看自己的文章从而发现问题,读给同座听,既能提起自己的兴趣,也能让对方从朗读中听出问题。经过这个环节,对于能力较弱,学习态度马虎的同学大有好处,既能扫除其作文最基本的错误,也能提醒他注意语言规范的表达。
三.师生共品,激扬文字
因为有了第一步的准备工作,这一环节就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了。具体做法是:先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作文用幻灯打出,请全班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前提是一定要先说出这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尽量让这些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指出它的不足。对品评中肯,准确到位的同学,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学生评完后,教师针对性地归纳板书。这样就创设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这样做,既保护了作为错误典型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能提醒其他同学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能激发大多数同学积极投入作文的品评环节。然后,依然用幻灯出示比较优秀的作文,按小组顺序依次评价优劣得失。因为此类作文优点比较明显,所以,也让评者尽可能说出文章的不足。当然,在讲评的过程中,可以有观点的交锋,教师也应及时作出评判,归纳总结板书。教师在这个环节对优秀作文要大加赞赏,在尽可能鼓励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明确作文的方向和高度。一位學生的作文在全班亮相,供全班学生集体评改,如果写得不好,有全班同学的品评,有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种压力,下次作文自然会慎重许多;写得精彩的,得到大家的赞美和教师的肯定,下次作文自然也会更加卖力。
张丽,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修改文章决非雕虫小技,养成习惯也决非一般认识问题,这是一切学习写作的人修辞立其诚的过程,也是文章去瑕纯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写作能力的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意志力以及办事认真负责的品质,都将同步获得增长。尤其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这句话中不难体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对于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笔者就批改这一环节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尝试。
一.整体浏览,胸有成竹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才华和个性。“教学相长”,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尤为鲜明。教师在确定作文训练目标布置学生写作之前,肯定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但不可能超越全体学生的智慧,学生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笔下展现自然也是多姿多彩。所以,待学生写完之后,文章及时地全部收上来,进行整体浏览。通过整体浏览,就可及时发现和吸收学生智慧的闪光点,评讲时思路更宽广,对学生的启发也更大。同时,通过整体浏览,也能发现大部分学生此次作文的目标是否达成,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当然,细心一点,还会发现有的学生作文与上次作文相比可能有了较大的变化,然后,把这些情况和评讲时需要用到的学生名字以及自己的思考记到作业批改本上。完成这一步,两三节时间即可。
二.学生先改,句顺文通
常规情况,一般学生完成作文之后,不会去看第二遍,剩下的似乎全是教师的事情了。所以,在教师把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后,第二天就及时把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拿到文章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大声地读给同座听,由同座指出作文犯的常规性错误:错别字、常用标点使用错误、用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啰嗦、感情褒贬不清、语意不明等。之所以让作者大声朗读,一方面朗读比默看更容易发现问题,如果让作者自己看一遍,必然是一目十行,囫囵而过;另一方面,一般的学生,在没有讲评之前,很少能有兴趣仔细看自己的文章从而发现问题,读给同座听,既能提起自己的兴趣,也能让对方从朗读中听出问题。经过这个环节,对于能力较弱,学习态度马虎的同学大有好处,既能扫除其作文最基本的错误,也能提醒他注意语言规范的表达。
三.师生共品,激扬文字
因为有了第一步的准备工作,这一环节就能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了。具体做法是:先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作文用幻灯打出,请全班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前提是一定要先说出这篇文章最突出的优点,尽量让这些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指出它的不足。对品评中肯,准确到位的同学,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学生评完后,教师针对性地归纳板书。这样就创设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这样做,既保护了作为错误典型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能提醒其他同学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能激发大多数同学积极投入作文的品评环节。然后,依然用幻灯出示比较优秀的作文,按小组顺序依次评价优劣得失。因为此类作文优点比较明显,所以,也让评者尽可能说出文章的不足。当然,在讲评的过程中,可以有观点的交锋,教师也应及时作出评判,归纳总结板书。教师在这个环节对优秀作文要大加赞赏,在尽可能鼓励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明确作文的方向和高度。一位學生的作文在全班亮相,供全班学生集体评改,如果写得不好,有全班同学的品评,有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种压力,下次作文自然会慎重许多;写得精彩的,得到大家的赞美和教师的肯定,下次作文自然也会更加卖力。
张丽,教师,现居河北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