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如何实施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会计教学 改革 案例教学 会计模拟试验
一、引言
毛泽东同志说过:“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现实教学,财会案例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學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这种教学方法既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以财会案例为主线,在课堂教学的启示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会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会计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会计教学方法。
二、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1)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会计教学的特点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这种模式与会计学科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作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即使教会了他们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应用这些知识,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学生还是难以适应的。
(2)授课内容方面。国内的会计教育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科相对已经较为成熟,但随着新技术、新知识在经济领域的运用,会计学科有了很多新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会计制度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其进程非常迅速。但在大多数中专的会计专业课程里,对会计制度尤其是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几乎没有。这种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3)教师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的。
2.会计案例教学理论探悉
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编写有针对性案例,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会计的理论讨论分析案例,并为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案例教学实践方法
在具体的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准备,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大量资料,编写教学案例;然后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成的案例作为课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成讨论小组,对案例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并对讨论记录,写成分析报告。所以,课前准备时教师应尽早把案例课题发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案例信息收集,阅读,学生则通过认真阅读案例,明确给定条件,找出问题,并做好记录。编写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和疑难性,最能揭示所要学习的理论。
2.案例简介
在课堂上详尽地讲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 借助多媒体教室将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会计案例。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功能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
4.案例分析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进行账务处理时,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
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处理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处理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和处理是否正确。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会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会计案例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就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会计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二者不能只重其一甚至只取其一,应相互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2.教师要精心准备,形式多样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会计学专业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
案例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环节,也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重复,应该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以提高会计学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君伟.《重构会计教育体系》.《中国财经报》,2006:210.
[2]王慧.《高职案例教学探析与实践》.《职业与教育》,2004,(11).
[3]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会计之友,2006,(1).
[4]周佩.会计电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5]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教育研究》,2004,(11).
[6]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单位:福建经贸学校)
[关键词]会计教学 改革 案例教学 会计模拟试验
一、引言
毛泽东同志说过:“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现实教学,财会案例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學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这种教学方法既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以财会案例为主线,在课堂教学的启示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会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会计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会计教学方法。
二、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
(1)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会计教学的特点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这种模式与会计学科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作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即使教会了他们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应用这些知识,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学生还是难以适应的。
(2)授课内容方面。国内的会计教育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科相对已经较为成熟,但随着新技术、新知识在经济领域的运用,会计学科有了很多新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会计制度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其进程非常迅速。但在大多数中专的会计专业课程里,对会计制度尤其是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几乎没有。这种框架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3)教师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的。
2.会计案例教学理论探悉
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编写有针对性案例,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会计的理论讨论分析案例,并为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案例教学实践方法
在具体的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前准备,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大量资料,编写教学案例;然后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成的案例作为课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成讨论小组,对案例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并对讨论记录,写成分析报告。所以,课前准备时教师应尽早把案例课题发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案例信息收集,阅读,学生则通过认真阅读案例,明确给定条件,找出问题,并做好记录。编写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和疑难性,最能揭示所要学习的理论。
2.案例简介
在课堂上详尽地讲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 借助多媒体教室将案例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会计案例。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功能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
4.案例分析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进行账务处理时,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
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处理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处理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和处理是否正确。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会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会计案例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就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会计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二者不能只重其一甚至只取其一,应相互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2.教师要精心准备,形式多样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会计学专业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
案例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环节,也不能与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重复,应该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以提高会计学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君伟.《重构会计教育体系》.《中国财经报》,2006:210.
[2]王慧.《高职案例教学探析与实践》.《职业与教育》,2004,(11).
[3]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会计之友,2006,(1).
[4]周佩.会计电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5]李方.《后现代教学理念探微》.《教育研究》,2004,(11).
[6]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单位:福建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