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把火燃起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热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最怕的就是文言文,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教师的教学过于单调,即使努力追求情境的创设、课堂的互动、巧妙的点拨,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的心理。学生“怕”的原因不在于学习的形式而在于内容,只有改变教学内容的设置,改“难”为“易”,才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本文就是通过语文的特点找出三种手段来巧妙化解文言文教与学的难点,使得教学明晰浅易,学生的学习多彩热情。
  关键词:文言文;教与学;成语;组词;关联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77-1
  大部分高中生喜欢学语文,却单单对文言文“谈虎色变”、心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心态决定一切。学生的文言文学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怕学,为什么怕学?因为难学。高效高质是现代教育的强音,更是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文言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学、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燃起的不是恐惧而是兴趣?我觉得要烧好这三把火,来让我们的课堂火起来,让学生的学活起来。
  一、以毒攻毒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和文言文一样也是高考考查的内容。正因为同为古文,用两者想通之处就可以巧妙解决文言文的一些难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把握成语意义的目的,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课文《劝学》时,不少学生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中的“假”的意义不明白,其实早在小学时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其意义。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中的“假”就是凭借,依靠的意思: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住了森林中百兽。
  成语和文言文融合在一起进行教授、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有欲望去探究本来害怕的文言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注重了知识的积累也提升了学生不同知识的联系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符合高效高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努力发展学生的新课改精神。本来单独学习成语或文言文的单调,学生学习起来由于没有依傍,学起来也就比较低效,而放在一起来积累、学习自然就有了乐趣,有了效率。
  二、博今通古
  现在我们所说的话、所运用的词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古语发展而来,语义或相关或缩小或扩大等等,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时,学生学习一字的意义,往往采用组词的形式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以及用法。其实学习文言文也可以通过将字组成现在的词语,来探究出其文言意义。例如而这个文言文虚词,有的人只是死记硬背,表转折,表承接,表并列……却不能理解其为什么?其实通过组词造句就能很好地理解它们。而且,我们常说的不仅、而且、进而不就是递进吗?因而不就是表示因果的承接连词吗?反而不就是表示转折的吗?这样通过一些的组词就很好而系统地感性地记住了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学习起来就不至于枯燥单调、空洞乏味了。再如学习“奇”字的意思,就可以让学生来组词。奇怪、奇特、奇人、出奇制胜、奇装异服……教师总结概括出奇的意思主要是的四种:不一般、特别(奇怪、奇特、奇思妙想、奇装异服等),优异杰出(奇才、奇人、奇迹),出乎意料(出奇制胜),零数余数(奇数奇偶),再补充一个运气不好、命运不好的特殊意义就完成了这个字意义的解释教与学目标。
  通过现在的词语来探究古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和现在的生活也密切相关,用最基本而简单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点,学生自然不再怕,学习起来也就有了热情。语文学习的人文性期中重要的一个要素就在于古今相同的语言魅力,然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美丽,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
  三、前后关联
  文言文的词语和我们现在的现代汉语一样,包罗万象,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一一记住,有些生僻的词语,不防通过本句或者前后文的句意、段意来推敲其意义。这样学习就可以防止一部分学生钻牛角尖,追求什么词语都要记住的不良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例如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有一句“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隶。”此处的“侔”字,平时积累恐怕很难遇到,但通过句子的逻辑语境完全是可以推敲出其意义的。当地的风俗是用男女抵押换钱,约定时间如果不能按时赎回,利息和本金相等时就没收做奴婢。本息相等时没收的意思不难推测。
  有些教师怕教文言文,有些学生怕学文言文,作为和诗词歌赋、小说散文、记叙议论文一样富有魅力的古文不该受此不公之待遇。文言文贯穿着历史古今,传承着中华语文的珍馐,闪耀着文明之光。希望我的这三把火给使我们教师的教不再纠结于翻译识记背诵的字词句,而是致力于古今融为一体的文学赏析。学生的学不再是背背背,而是想想想。愿这三把热情的火,能燃起学生的澎湃热情。
其他文献
四川南充。伍邱林,生于1974年,系嘉陵区一家金融机构的中层干部;其妻韩佳利,小丈夫10岁,全职太太。两人育有一女,已6岁。这个家,什么都不缺,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韩佳利觉得生活越来越乏味,一时间便去打打小牌消磨时光。伍邱林发现妻子染上了打牌的习惯后勃然大怒,气愤之下,还甩了妻子一耳光。这一耳光下去,夫妻感情便彻底打没了。自此,两人一见面就吵架,一吵架必然会升级到打架。娇小的韩佳利不是丈夫的对手,每
又一个告别的时刻,又一个新生的瞬间,从2018到2019。  2018,淡淡地划过神州。时间冷酷、无情,即便中国风雷大动,它始终心跳恒定,面无波澜。  在这一年,天底下最大的事,莫过于中美贸易战。全球化逆流与新冷战阴影,让全世界眉头紧锁。它再一次提醒人们,人类的合作所抵达的深度,远比想象中要浅。强者永远想要通吃,弱者只能等待施舍,所谓规则,只是用来优先确保前者、顺便实现后者的优美辞令。唯有低着头的
摘要:文化育人是实现教育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各学校可根据所在地区文化的特色,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资源,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潮汕文化在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饮食文化、工艺美术、民俗文化等方面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因素,从中开发出特质的校本课程资源,并应用于理论课、实验课以及学生课外活动中,不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实现育人新目标。  关键词:潮汕文化;校本课程;化学文化;课程开发  文章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60多年来持续致力于世界儿童事业的多边政府间国际组织,1946年12月11日由联合国创建,旨在为饱受二战灾难影响的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提供食品、衣物和卫生保健的紧急救助。因此,它的原名是“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助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Emergency Fund,uNICEF)。救助活动从19
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通途。在全民阅读有望成为国家战略,诸多有识之士正大力呼吁国家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当下,教师如何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真正回归“文化人”的知识分子本色?一名教师依托专业阅读可以走多远?一所学校如何有效推动教师阅读?教师如何为自己寻找适用之书?刘波老师新著《教师阅读力》从教师阅读的必要性、阅读促进个人成长、推广全员阅读以及教师阅读推荐四个方面,作出了明确回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刘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9年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于漪是谁?在基础教育领域,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1929年,于漪出生于江苏镇江,15岁时,父亲去世。于漪的少年时代
保尔森的华盛顿  实干兴邦,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似乎特别青睐实干家,先后任命的两个财政部长都有雄厚的实业界背景。2001年履任的财长奥尼尔曾担任美国铝业公司的董事主席一职长达13年;2003年上任的财长约翰·W·斯诺则长期掌控垄断美国东部铁路系统的CSX铁路公司。  然而,在两任实干家财政部长任内,受减税政策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美国财政预算赤字已经上升至4000亿美元。那时,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淖已经
我在整理一篇文章时,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曾经在旅顺博物馆看到的一幅地图“大连地区明代战略防御体系”,于是在硬盘中找了好一阵子,终于找到了。当时我拍的有些随意,效果很模糊。忽然我发现就在我家附近的海湾旁边有一个烽火台的标注,这让我大感意外也大吃一惊,赶紧放大了细看,红圈位置就在我家附近,也就是大连开发区的南部海滨位置。  烽火台的修筑一定会选择视野开阔的制高点,这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就是现在叫“童牛岭”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现行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的精读篇目,文章客观上表现了林冲被黑暗势力逼上梁山的人生遭遇,主观上则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现实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体现了“官逼民反”的必然性。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主题突出,这些完全得益于作者用笔构思的精妙,伏笔照应的自然。  一、开头介绍林李关系与后文李知恩图报的伏笔照应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一节,作者巧妙插入林李二人的认识经历,不仅表现了林
摘 要: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也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学生主体观”的体现。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预习;批注;讨论;学习方式转变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