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抗滑桩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介绍了抗滑桩的施工工艺,提出抗滑桩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总结施工经验,为抗滑桩的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滑桩,人工成桩,施工工艺,安全措施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example of anti-slide pi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nti-sliding pile, the anti-slide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slide pile.
Keywords: anti-slide pile, artificial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afe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1工程概况
青海省道S101线滑坡治理工程K334+710~+790、K335+000~+300段地处海南州同德县河北乡境内,位于青海南部青藏高原山区。该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新近系(NG)泥岩、泥质粉砂岩,第四系(Q4)残坡积物堆积层;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由其后部基岩裂隙水补给,局部含水丰富。
由于受不良地质作用、地质构造、黄河河谷的下切和支流冲沟的冲刷、地震作用、气候及工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该线段的滑坡,滑坡变形明显。K334+710~+790段后缘裂缝及右侧裂缝贯通;分为南、北两块。K335+000~+300段滑坡后缘裂缝不明显,前缘路基内侧有较为明显的变形。
2治理措施
K334+710~+790段:沿公路坡脚内侧布设抗滑桩一排,共11根,桩间距6.0m,桩长15m,桩截面均为1.6m×2.0m。
K335+000~+300段:沿线路长约160m坡脚内侧布设一排锚索抗滑桩,共28根,桩间距6.0m,桩长20~22m,桩截面为1.8 m×2.6m。桩头设一排2孔5ΦS15.2预应力锚索。
3抗滑桩施工
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3.1抗滑桩施工工艺
3.1.1施工测量
本工程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及钢尺等。开挖前应根据现场控制点,定出单桩轴线控制点,作为轴线控制和放样的依据。用全站仪测出各控制线及轴线,用钢卷尺丈量各桩心位置,为了便于轴线、桩中心和垂直度复核,于各桩四周定四根木桩控制轴线位置。
图1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
3.1.2抗滑桩成孔施工
1)抗滑桩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相邻桩距较密,采用跳桩开挖的施工方法,并保证相邻桩每間隔一天进尺一模的要求,使其减少对相邻桩影响,积水应用潜水泵及时排出,以减少对相邻桩的侧压力,确保密桩能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每天施工前,应安排下井人员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在无异常样情况下,才能进孔开挖。
2)抗滑桩成桩施工
抗滑桩成孔采用人工挖孔成桩。
①采用短把镐、锹等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挖土,遇到比较硬的岩层时,可用风镐或人工凿除施工。垂直运土,用卷扬机进行垂直运土;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开挖,每进尺1米做混凝土护壁一次,即以1米为一个施工段。
②成孔开挖以三~四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一天安排2根桩进行流水作业,保证每根桩每天进尺一至两模,施工小组交叉施工。
③开挖过程中遇到孤石或其它障碍物时,采用人工及空压机风镐配合施工。
④成孔过程中,地面派专人修通排水沟,及时排掉桩孔内抽出的水, 从桩孔内挖出的废土或石碴由专人负责及时运出场外。
⑤桩位、垂直度、直径校核: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第一节护壁成孔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在护壁周围用木桩定出桩位中心线,桩位轴线用正交的十字线控制,作为往下施工模板对中和桩位垂直度偏差控制的依据。
3)质量检查
检查分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护壁二次进行,必须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准确。
3.1.3护壁施工
1)护壁施工时每根桩采用一套组合式模板,分块拼装而成,拼装后模板尺寸为1000mm*1500mm,高度为1100mm。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15-20cm以上,以便于挡土或定点等。
2)护壁砼为C20,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用手推车运到孔边,再用吊桶送入孔内进行浇灌,浇筑时,先用钢钎插捣后,再用锤敲打护壁模板,以保证砼密实。
3.1.4终孔检查
挖桩至设计深度后,工区应进行自检评定,检查内容包括桩中心线位移偏差、桩径偏差、终孔深度、孔底沉渣以及桩底持力层等情况,各项偏差应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经项目部质监部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勘察、设计及业主等有关部门核验并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3.1.5挖孔注意事项
1)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确保位置正确。
2)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每根桩终孔后请勘察、设计、业主、监理人员检查验收,要逐根进行隐蔽检查。
3)遇塌孔,采取在塌方处砌砖外模,配适量直径6mm、间距150mm钢筋,再支内模灌筑砼护壁。
3.1.6抗滑桩钢筋制作与安装施工
1)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①桩成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已办理终孔验收手续。
②钢材原材料具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③孔内积水已抽干,用通风机具向下输送新鲜空气,经测试合格后。
④下井作业前已向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
2)工艺流程:
钢筋井上下料→吊钢筋到孔内安装→绑扎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定位钢筋→办理隐蔽手续→桩身砼浇筑。
3)钢筋笼制作
按设计要求及实际桩长,孔上进行钢筋的配料,主筋搭接下料时,保证在35d或500mm范围内搭接头的数量不超过主筋的50%,制作时应确保桩主筋的保护层不得小于70mm。
4)钢筋在井上制作成型后,为确保吊装安全,决定采用井内绑扎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制安。
5)钢筋笼隐蔽检查
钢筋笼安装好后,应对其标高、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书面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及时办理好隐蔽工程签字手续。
6)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10mm;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mm;
钢筋笼直径:±10mm;
钢筋笼长度:±50mm。
3.1.7抗滑桩桩身砼施工
1)原材料要求:
①水泥:采用425#硅酸盐水泥,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砂: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③石子:卵石,粒径10-15mm,含泥量不大于2%。
④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商混供应,运输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浇筑。
2)桩身混凝土浇筑
①桩体砼要从桩底到桩顶标高一次完成。桩体浇筑如遇等特殊原因停工,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砼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在灌注新的砼前,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②灌注桩身砼,必须用溜槽及串筒离砼面2m以内,不准在井口抛铲或倒车斜料,以免砼离析,影响砼整体强度。
③在灌注砼过程中,注意防止地下水进入,不得有超过50mm厚的积水层,否则,应设法把砼表面积水层用导管吸干,才能灌注砼。
④砼边浇边插实,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严格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振捣,以保证砼的密实度。
⑤灌注桩身砼时,按照要求每50m3应留置2组试块,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
3.2抗滑桩施工安全措施
1)常规安全现场管理。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下达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应急预案。把安全生产贯彻到施工全过程。
2)孔口防护。孔口防护是本工程挖孔成桩防护的重点,孔口必须浇筑混凝土锁口盘,并在锁口盘上设置围栏围护,应高出地面80cm。
3)孔内有人作业时,孔口必须有人监督防护不得擅自离开,孔必须放置爬梯,随挖孔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以作安全使用。
4)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卷扬、吊桶等应安全可靠并配自动卡紧保险装置。每班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起吊架子、绳索、滑轮、卷扬机等机具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开工前必须对井内的有害气体监测,并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挖深大于10m,必须采用机械通风,使井下氧气充足,保证井下施工人员安全。
6)挖出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在距桩孔口1m范围内的地面上,不得堆放任何物资,防止落入孔内伤人。起吊时吊桶内渣土严禁超过桶平面,以防渣土掉落伤人。
7)挖孔过程中如遇地下水,应及时采取措施排出积水,防止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孔壁坍塌。
8)井下照明必须采用36V安全电压。进入井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发生漏电触电事故。
9)灌注桩身砼时,临近的桩孔应停止作业,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4结语
抗滑桩人工成孔施工工艺特点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場地小。我们结合工程实际,通过采用人工挖孔抗滑桩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既避免了大型工程机械配置无法正常有效施工致使工效降低、成本增加的弊端,同时又节约了投资、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人工抗滑桩的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B50007-2011,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4]杨克己.实用桩基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抗滑桩,人工成桩,施工工艺,安全措施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example of anti-slide pi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nti-sliding pile, the anti-slide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slide pile.
Keywords: anti-slide pile, artificial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afe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1工程概况
青海省道S101线滑坡治理工程K334+710~+790、K335+000~+300段地处海南州同德县河北乡境内,位于青海南部青藏高原山区。该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新近系(NG)泥岩、泥质粉砂岩,第四系(Q4)残坡积物堆积层;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由其后部基岩裂隙水补给,局部含水丰富。
由于受不良地质作用、地质构造、黄河河谷的下切和支流冲沟的冲刷、地震作用、气候及工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该线段的滑坡,滑坡变形明显。K334+710~+790段后缘裂缝及右侧裂缝贯通;分为南、北两块。K335+000~+300段滑坡后缘裂缝不明显,前缘路基内侧有较为明显的变形。
2治理措施
K334+710~+790段:沿公路坡脚内侧布设抗滑桩一排,共11根,桩间距6.0m,桩长15m,桩截面均为1.6m×2.0m。
K335+000~+300段:沿线路长约160m坡脚内侧布设一排锚索抗滑桩,共28根,桩间距6.0m,桩长20~22m,桩截面为1.8 m×2.6m。桩头设一排2孔5ΦS15.2预应力锚索。
3抗滑桩施工
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3.1抗滑桩施工工艺
3.1.1施工测量
本工程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及钢尺等。开挖前应根据现场控制点,定出单桩轴线控制点,作为轴线控制和放样的依据。用全站仪测出各控制线及轴线,用钢卷尺丈量各桩心位置,为了便于轴线、桩中心和垂直度复核,于各桩四周定四根木桩控制轴线位置。
图1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
3.1.2抗滑桩成孔施工
1)抗滑桩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相邻桩距较密,采用跳桩开挖的施工方法,并保证相邻桩每間隔一天进尺一模的要求,使其减少对相邻桩影响,积水应用潜水泵及时排出,以减少对相邻桩的侧压力,确保密桩能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每天施工前,应安排下井人员对已做护壁进行检查,在无异常样情况下,才能进孔开挖。
2)抗滑桩成桩施工
抗滑桩成孔采用人工挖孔成桩。
①采用短把镐、锹等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挖土,遇到比较硬的岩层时,可用风镐或人工凿除施工。垂直运土,用卷扬机进行垂直运土;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开挖,每进尺1米做混凝土护壁一次,即以1米为一个施工段。
②成孔开挖以三~四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一天安排2根桩进行流水作业,保证每根桩每天进尺一至两模,施工小组交叉施工。
③开挖过程中遇到孤石或其它障碍物时,采用人工及空压机风镐配合施工。
④成孔过程中,地面派专人修通排水沟,及时排掉桩孔内抽出的水, 从桩孔内挖出的废土或石碴由专人负责及时运出场外。
⑤桩位、垂直度、直径校核: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第一节护壁成孔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在护壁周围用木桩定出桩位中心线,桩位轴线用正交的十字线控制,作为往下施工模板对中和桩位垂直度偏差控制的依据。
3)质量检查
检查分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护壁二次进行,必须每段检查,发现偏差,随时纠正,保证位置准确。
3.1.3护壁施工
1)护壁施工时每根桩采用一套组合式模板,分块拼装而成,拼装后模板尺寸为1000mm*1500mm,高度为1100mm。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15-20cm以上,以便于挡土或定点等。
2)护壁砼为C20,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用手推车运到孔边,再用吊桶送入孔内进行浇灌,浇筑时,先用钢钎插捣后,再用锤敲打护壁模板,以保证砼密实。
3.1.4终孔检查
挖桩至设计深度后,工区应进行自检评定,检查内容包括桩中心线位移偏差、桩径偏差、终孔深度、孔底沉渣以及桩底持力层等情况,各项偏差应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经项目部质监部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勘察、设计及业主等有关部门核验并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3.1.5挖孔注意事项
1)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确保位置正确。
2)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每根桩终孔后请勘察、设计、业主、监理人员检查验收,要逐根进行隐蔽检查。
3)遇塌孔,采取在塌方处砌砖外模,配适量直径6mm、间距150mm钢筋,再支内模灌筑砼护壁。
3.1.6抗滑桩钢筋制作与安装施工
1)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①桩成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已办理终孔验收手续。
②钢材原材料具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③孔内积水已抽干,用通风机具向下输送新鲜空气,经测试合格后。
④下井作业前已向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交底。
2)工艺流程:
钢筋井上下料→吊钢筋到孔内安装→绑扎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定位钢筋→办理隐蔽手续→桩身砼浇筑。
3)钢筋笼制作
按设计要求及实际桩长,孔上进行钢筋的配料,主筋搭接下料时,保证在35d或500mm范围内搭接头的数量不超过主筋的50%,制作时应确保桩主筋的保护层不得小于70mm。
4)钢筋在井上制作成型后,为确保吊装安全,决定采用井内绑扎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制安。
5)钢筋笼隐蔽检查
钢筋笼安装好后,应对其标高、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书面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及时办理好隐蔽工程签字手续。
6)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10mm;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mm;
钢筋笼直径:±10mm;
钢筋笼长度:±50mm。
3.1.7抗滑桩桩身砼施工
1)原材料要求:
①水泥:采用425#硅酸盐水泥,并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砂: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③石子:卵石,粒径10-15mm,含泥量不大于2%。
④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商混供应,运输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浇筑。
2)桩身混凝土浇筑
①桩体砼要从桩底到桩顶标高一次完成。桩体浇筑如遇等特殊原因停工,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砼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在灌注新的砼前,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②灌注桩身砼,必须用溜槽及串筒离砼面2m以内,不准在井口抛铲或倒车斜料,以免砼离析,影响砼整体强度。
③在灌注砼过程中,注意防止地下水进入,不得有超过50mm厚的积水层,否则,应设法把砼表面积水层用导管吸干,才能灌注砼。
④砼边浇边插实,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严格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振捣,以保证砼的密实度。
⑤灌注桩身砼时,按照要求每50m3应留置2组试块,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
3.2抗滑桩施工安全措施
1)常规安全现场管理。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下达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应急预案。把安全生产贯彻到施工全过程。
2)孔口防护。孔口防护是本工程挖孔成桩防护的重点,孔口必须浇筑混凝土锁口盘,并在锁口盘上设置围栏围护,应高出地面80cm。
3)孔内有人作业时,孔口必须有人监督防护不得擅自离开,孔必须放置爬梯,随挖孔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以作安全使用。
4)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卷扬、吊桶等应安全可靠并配自动卡紧保险装置。每班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起吊架子、绳索、滑轮、卷扬机等机具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开工前必须对井内的有害气体监测,并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挖深大于10m,必须采用机械通风,使井下氧气充足,保证井下施工人员安全。
6)挖出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在距桩孔口1m范围内的地面上,不得堆放任何物资,防止落入孔内伤人。起吊时吊桶内渣土严禁超过桶平面,以防渣土掉落伤人。
7)挖孔过程中如遇地下水,应及时采取措施排出积水,防止因排水不及时造成孔壁坍塌。
8)井下照明必须采用36V安全电压。进入井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发生漏电触电事故。
9)灌注桩身砼时,临近的桩孔应停止作业,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4结语
抗滑桩人工成孔施工工艺特点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場地小。我们结合工程实际,通过采用人工挖孔抗滑桩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既避免了大型工程机械配置无法正常有效施工致使工效降低、成本增加的弊端,同时又节约了投资、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人工抗滑桩的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B50007-2011,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4]杨克己.实用桩基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