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教育建设

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bc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建设意识。传统教育的精神潜流永远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渊源,素质教育的绿荫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教育精神资源的深层沃土之中。不能因现行基础教育中存在片面的“应试”意识就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应试教育”,也不能将素质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关系定性为非此即彼的关系。片面应试倾向的根源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重教”而不“尊师”的社会心理倾向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强化尊师意识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的实验室长期以来所进行的二级或三级管理,已逐步暴露其管理体制的弊端。作者通过对目前实验室资源管理存在的三大问题,即实验室重复建设,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闲置;实验室
文章从独立学院的投入资本分类和意义谈起,根据教育部26号令精神从投入资本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的运作方式,得出在独立学院发展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平台期的结论,并从独立学院资
高等学校具有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其中,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学校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直接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发展服务。文章从高校的近期经济
面对新课改的大潮,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校长角色在发生着改变:从传统型校长向学者型校长转变。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笔者认为学者型校长,应把握好“四个字”,坚持一个“教”字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
贫困生个体系统、学校系统、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绩效,由此形成了一个绩效循环圈。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指标涉及个人——行为、个人
"陪读"现象由来已久,尤其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县城以至省城去上学,自己也随行当起了"专职陪读家长",此举对学生的成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