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主义开启幸福生活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十几位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在奥克拉荷玛州的乡下买下一大块土地,成立了一个简朴社区。他们拒绝电,拒绝汽车,拒绝一切科技产品,过着农耕生活,吃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手洗衣服,用马车代替汽车,他们很少使用货币,邻居之间基本以物易物,社区还办有一所学校,不过也有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育。这个社区建成后居然产生了广泛影响,不断有人前来加入。随着人员增多,原社区的人觉得规模不宜太大,又在旁边开辟了一个新的社区。这种极简生活方式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经济的、环保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人们整日狂热地忙来忙去,觉得忙碌的生活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才有安全感。让鼓励不断消费、以求获得幸福感的消费文化,激发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与追求。当人们用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去寻求外在幸福而忽视内在的自我时,便只有向外部索取更多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白。这种忙碌,不仅让人疲惫,也让内心与精神世界愈加茫然和空白。
  节俭主义不是从小穷怕了养成的习惯,也不是面对生活窘境被逼无奈的选择,而是现代人群对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渐渐成熟和流行的一种心态,一份情趣,甚至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如何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盲从,不攀比,在这信息飞速转动的年代,如何剔除无用信息,以有效使用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让心情清静下来,等等。
  美国作家梭罗(1817-1862)说:“我愿意充分享受人生,吸吮生活的全部滋养,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这段话,当是阐述简单生活的精髓所在。150年前,梭罗就在瓦尔登湖畔的一处丛林中度过了两年多时光,自食其力。他用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人们应当将少量的时间用于谋生,而用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精神探索。
  今天,“新节俭主义理念”已成为一种风潮,成为人们追求更大幸福的一种新生活态度。有了节俭思想,就会有理性思考,有了节俭思想,更会牢筑崇尚的精神世界。(作者单位:祁连县委宣传部)
其他文献
第九期的尕布龙专题报道文章——《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就是通过采访优干宁镇阿木乎村的老书记洛改写成的,那是我们到河南县的当天下午,完成其他采访工作后在阿木乎村现任支部书记玛多多的带领下,从县城开车20多分钟,来到了在草原深处洛改老人的家。老人80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听说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拉我们坐下,讲述了他的记忆中关于尕布龙书记的一切。两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从老人家出来时太阳要落山了,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