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课题,属于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研究范畴,研究成果大量集中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内容涉及河南文化产业的整体宏观分析和具体各行业及个案研究。相关深度和广度都需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 河南 文化产业 研究综述
  20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福学派以一种批判的态度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家跨学科的研究中,文化产业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开始逐渐被认可,开始步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视野。文化产业在我国同样经历了一个从被探索到被肯定以及高居国家战略发展要位的过程。实践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理论的探索和深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相应研究蓬勃发展的过程。关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研究,从目前来看,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介绍国外尤其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区域和地方文化产业研究,个案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探讨和文化产业产业价值链和产业聚群研究。其中,和地方各省市大力高度重视、大力推行文化产业相呼应,区域文化产业的研究便构成了文化产业研究的重大内容。河南文化产业研究属于此范畴。对于河南文化产业研究的回顾和综述是河南文化产业研究深入的需要,也是服务于文化产业实践发展的需要。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课题,属于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研究范畴,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课题和专著三种形式。目前关于河南文化产业研究的专著还很少,郑州大学汪振军教授的《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1一书是第一部由个人撰写的河南文化产业研究专著。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之间的关系,认为河南目前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是产品创意不足、创新不够。民文强省课题组撰写的《中原民间文化资源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2一书,书中论述了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中的中原民间文化,并对中原民间工艺美术、中原民间文化、中原民间表演艺术等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做出了详尽而深刻的论述,对河南民间文化开发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其他研究形式还包括各高校教师申报的课题以及由政府主导、专家撰写的调查报告,如张锐、李庚香主编的《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09)》3等。
  在关于河南文化产业的论文中,从目前中国期刊网的收录情况看,以河南文化产业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统计到从2001年到2012年8月共有760条记录,按照发表年度统计列表如下:(见下表)
  据上表可以大致看出时间上河南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大量集中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这与实践发展和政策鼓励不无关系。从内容上看大量的论文成果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对文化产业范畴内涉及到的各行业的具体探讨,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演出业、文化娱乐、音像业、动画业、网络业、影视业、文化旅游业、图书报刊业;其中对于旅游业和动漫业的研究所占篇幅较多。例如如何通过旅游业开发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姜莉的《盘活旅游这盘棋——河南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措施》,顾贻昌、杨学峰《试析河南信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等等;还有对具体个案和具体产业化现象的微观分析,如卢焱在《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以河南卫视梨园春为例》一文中对梨园春节目的分析,翟世杰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文化产业现状研究》。
  二主要是针对整个河南文化产业的宏观探讨,即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管理体制、优劣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趋势分析。在检索到的760条文献中,按照中文关键词排序,关于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和文化强省方面的占半数之多,有姜运仓的《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战略选择》、石德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张万玉《关于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惠琳《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等,其中惠琳4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管理模式落后,资本结构单一;二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平衡,具有发展前景的现代化产业份额少;三是文化产品出口薄弱,比重低,缺少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四是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五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靖恒昌5认为,河南省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比如丰富的资源优势,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文化市场以及区域优势和后发优势。他提出的对策有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整合文化资源、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创新人才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等。其他有对河南文化产业园区、河南文化聚群现象的研究,如李艳燕的《河南文化产业集聚现状的统计分析》。
  三是关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利用问题。上述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产业开发的区域发展研究,内容主要是结合各区域具有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分析各区域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本省市本地区文化资源的对策。比如姜长宝《论南阳市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南阳市文化产业体系现状的研究,丁晨的《洛阳文化资源优势分析及文化产业转化》对洛阳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分析。此外不少学者都非常重视将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与区域、城市的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如刘泽朋《濮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从以上状况来看,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者对河南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经营模式、政策措施、成绩与不足提出了很多极具建设性的探讨,不同程度上对河南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都有所促进。尽管比较全面,涉及到资源、人才、资金、市场、政府等各个方面,但是这些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在宏观上给出对策建议的同时,缺乏微观的可操作性强的措施。而实践的发展总是对学术研究不断地提出新任务。上述研究成果相对集中,尤其是2011年国务院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后, 在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服务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打造以及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方面几近空白。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要素,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从这个角度讲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这在研究中均有关注,如黄盼6把河南文化资源分为古代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中原人文精神和现代文化资源,提出了转变的对策和建议:营造优良文化发展环境,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实施项目品牌带动,加大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的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河南省文化消费水平;依托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创新人才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许智银7则认为历代可整合的文化资源有五种:老子与道教资源、白马寺与佛教资源、诸葛亮与三国资源、古都与馆藏资源。但从整体上看,研究对河南文化资源的分类、统计,以及发展模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相对缺乏宏观上的梳理和共性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系统性的欠缺。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多于定量分析,对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缺乏立足于经济学的分析,忽略了文化资源作为产业要素的本质所在,缺乏从经济要素、生产要素角度出发分析要素优势、资源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的研究。目前,关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模式研究的成果多来自于国外8。对自然资源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是国家公园模式。巴克利9认为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系统中的世界遗产对于地方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此,应当给予严格的保护与现代化管理。对于人文历史资源,国外则多以博物馆形式对其加以展出,形成博物馆旅游。西布伯格10研究了城市背景下博物馆和遗产地文化旅游及商机问题,认为文化旅游给博物馆和遗产地带来重要的经济利益,但博物馆和遗产地文化旅游需要有关政策和实践保障。同时,主题公园也是国外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重要形式。这都应该对于河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文化产业研究有所启发。   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规范分析较多,实证分析较少,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大量的研究只关注到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政策方面原因,没有具体分析其现象背后的逻辑关系和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与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位不无关系。实际上,河南文化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中国文化产业的状况。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先来自西方国家,如果借鉴西方经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和法国,从各自文化产业发展轨迹看,前者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的产物11,后者则充分利用了自身悠久丰富的欧洲文化资源和公民良好的文化素养及对文化的消费,比照之下,我国虽有丰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性和成熟度相对逊色,对文化的消费也需假以时日,河南乃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何去何从既需要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动因、历史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需要有更多的关注。
  研究方法上的问题也深刻反映了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两种不同的学科视野。在目前的文化研究学领域内容,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科导向12,一种是立足于传统经济学,用传统经济学的概念、框架对文化产业现象进行研究,一种在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的交叉平台上,对文化产业展开意义、价值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研究。二者各有侧重,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膜,因此如何实现经济学、社会学、产业经济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科视野的融合,提高研究的规范化程度,是如何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进一步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振军.创意中原——河南文化产业创新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
  [2]民文强省课题组.中原民间文化资源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3]张锐,李庚香.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惠琳,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7(5).
  [5]靖恒昌.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06(13).
  [6]黄盼.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研究[J].商业文化,2011(3).
  [7]许智银.河南文化资源整合与对外传播[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2).
  [8]周雅颂,卢润德.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6).
  [9]周雅颂,卢润德.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6).
  [10]周雅颂,卢润德.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6).
  [11]李思屈,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第二版.
  [12]李思屈,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第二版.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研究中心课题(2011B85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电力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作为一种商品,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用户享用了电力资源之后进行缴费。在这个过程中,供电企业会进行电费回收和管理。供电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理解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运用知识能力等。如何通过rn广泛而有序的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应该引起语
很多人都知道南朝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的皇帝——梁武帝萧衍.他曾4次舍身同泰寺,公卿百官们不得不交巨额“还俗费”赎这个皇帝老儿,前后共计“四万万钱”.rn皇帝向大臣“敲竹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然而,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更新并非一日之功,初中英语教学课堂rn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改进。
目的:研究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术后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坠积性肺炎患者,遵循随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即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热,如西学热、国学热等,尤其是对国学的追捧,大有趋之若鹜之态。本文着重以国学典籍《论语》中孔子在做人与为学两方面的言行为依据,阐述阅读国学典籍能给我们带来的为人与为学的价值与作用。以启发世人应以一颗踏实之心态对待经典,对待学问,对待浮躁,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不要盲目追风,因为学问是通过踏实的学习和研究获得的。通过国学典籍的学习和
【摘 要】 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根据肺部基础疾病的不同分为A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B组(支气管哮喘患者)、C组(肺结核患者),对三组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三组患者的发病原因没有差异,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2.666,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
在民国学术界,“章门弟子”尤为引人注目,以至后来有学者回忆:民国初年北京的文史界泰斗多出于太炎先生之门:许多教授开口便说“吾师太炎先生”。在过去的20世纪,“章门弟子”可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已成为我国文史学界一道最为亮丽的文化景观,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面貌和趋向。章门能出那么多杰出人物,这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十分罕见的。那么,太炎先生的教育方法有何特别之处呢?如果仅以“名师出高徒
在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先进、成功的教育方法,其在rn提倡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创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
【摘 要】本文区分档案馆的职能与功能,描述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功能和职能的演变与拓展,根据信息传播过程中五个要素及特点,提出实现档案馆信息传播功能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档案馆;职能;功能;信息传播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断冲击着档案馆旧的运行模式,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愈发明显。档案馆职能“五位一体”的提出正是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文件的产生与迅猛发展。从档案馆的功能来看,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利用也被视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