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观测站:关于儿童脑发育的流行语录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既受益于信息的丰富,又常常被谣言误导。在流行中拨乱反正,需要勇气,更需要一颗充满好奇又相信科学的心!
  流行语录1
  “让胎宝宝听莫扎特音乐,可以提高他的智商。”
  彤彤妈妈观点
  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在肚子里的时候听莫扎特能不能提高他出生以后的智商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听听古典音乐也没什么坏处吧?反正在孕期我是买了不少古典音乐的CD,让宝宝熏陶熏陶,我也顺便陶冶一下情操,挺好的。
  真相
  莫扎特效应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作为胎教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智商。”从此被商家大肆利用。现在,这个结论已被确认为不实。当然,这并不是说孕期听音乐毫无益处,虽然音乐并不能直接提高孩子的智商,但音乐能够带给孕妈妈的愉悦感,那是更真实的胎教。(点评专家:洪兰)
  流行语录2
  “益智类电视节目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
  松松妈妈观点
  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益智类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节目,它们是经过创编人员研究摸索的。再说我也不太会带孩子玩,让他看看益智节目,得到一些知识,打发一些时间,难道不是对我们都有利的事情吗?
  真相
  2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看电视。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家长们要慎重选择节目。有一些商家号称看了他们的益智节目可以增加宝宝的语言词汇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孩子来说,你的陪伴,和他在一起用最简单的道具做游戏,都比益智节目更益智。(点评专家:约翰·梅迪纳)
  流行语录3
  “古诗背得多的孩子更聪明。”
  然然妈妈观点
  记忆力好应该是聪明的一项标志吧。作为中国人,我是一定要让孩子背古诗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诗词里,而且小时候的记忆力总归是比长大了好。就算小的时候不能理解古诗的内涵,但是背起来很轻松,我想先让孩子记住这些内容,长大了再理解也来得及。
  真相
  早期教育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究竟好不好?要看家长的目的在哪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任何一种类型的记忆和学习都不要太过度。聪明不止一个维度,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除了花时间在背诵上,还应该将时间分配在交往、运动等其他领域。(点评专家:周新林)
  流行语录4
  “右脑开发的课程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西西妈妈观点
  曾经有教育机构给我打电话,让我带西西去参加右脑开发的课程,其实这种说法我也拿不准,到底右脑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一定要特意去开发它?创造力是开发出来的吗?左脑就不管这事儿了?
  真相
  有关开发右脑、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首先,并不能说右脑是创造脑,左脑不是,因为创造性活动是左右脑共同完成的。第二,如果过度训练某一种脑机能(比如发散思维能力),将会给其他的脑适应性功能(比如额叶的高级整合功能)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有研究提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脑功能组织方式,可能与其他的脑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过度训练是否会打破人脑原有的均衡合理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尚有待研究。对一个人的长远来说,有效的生活的确需要创造性的成分,但更需要良好的自我控制、规划、适应、调整。(点评专家:罗劲)
其他文献
孕期的一次次产检,仿佛是一场场严峻的大考。宝宝还好吗?TA健康吗?我能顺产吗?…… 一道道关卡让孕妈妈心里沉甸甸的 。让我们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组成陪产团,一起陪你渡过几次关键的产检大关。并且告诉你,怎么做才能让整个孕期更顺利,迎来安全分娩的那一刻。  确定怀孕的惊喜过后,有的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安安静静地成长,仿佛根本不存在 ,验孕棒上的“两条杠”难道是个梦?有的胎宝宝却“大闹天
Part1父母的争论    乐学外语—你一言, 我一语  “你家孩子学英语了吗?”“哦,在哪儿学的?是外教吗?”  “我们家两岁半就开始了,学得很高兴……”“是吗?!”  “是不是我们也该学了?豆豆都4 岁半了,会不会已经晚了?”  关于宝宝学外语,父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两个问题争论自然也就最多。  关注1 :孩子多大可以开始学外语?  正方:最好还是掌握母语(至少2 岁)后再学  反方
成长烦恼之 1  “一个人睡不着”  在我更小一点的时候,每天都是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着。到了晚上,美美地喝上一顿,真幸福啊!有时候,晚上我突然害怕了,或是累了,非得大哭大闹上一场,最后不是妈妈哼着歌儿哄我入睡,就是爸爸跳着舞步摇晃着我睡着。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可到了我6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突然决定不哄我了,想让我自己睡。我不干!我偏不!一连好几天,我都扯着嗓子大叫,拼命地哭,直到他们妥协我
分娩后,每天做些缓和的运动,只要3 个月你就可以找回以往的自信!    第一周    盆底肌运动( 从第1 天开始)  方法:一只手握住一个支撑物,两腿略微分开,上身微微前倾,慢慢向下蹲,然后慢慢站起。每天尽量多做。  作用:可以帮助你消除漏尿现象,如果你在分娩中实施了侧切,这个训练还可以帮助伤口愈合。    脚踩踏板运动(从第1 天开始)  方法:平躺在床上,两腿略微分开。踝部用力将两脚向上翘,
爱孩子的妈妈是好妈妈,有智慧的妈妈是好妈妈;全职妈妈是好妈妈,忙碌的职场妈妈同样是好妈妈。  当我们想做到这个“好”字的时候,会感觉有动力,但也会产生压力。而且,当我们完全变成了好妈妈时,是否会失去了自我,该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妈妈慢慢来》《好妈妈成就好孩子》……太多好妈妈的字眼充斥着我们的眼球。  在看到这么多好妈妈范本、向她们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会迷惑:自己算是
小贴士:  没有模具也不要紧,用干净的厨房剪刀将吐司剪成可爱的形状也可以。  爱心三明治  材料:白吐司2片、番茄2片、煮熟的金枪鱼肉20克、奶酪30克、小熊吐司模具或爱心吐司模具。  做法:1将吐司用模具按压出形状。  2撒上奶酪碎。  3再铺上一片番茄,在番茄上铺上金枪鱼肉。  4最后再撒少许奶酪碎。  5平底锅不加油,小火加热至奶酪熔化即可。或者烤箱190℃烤10分钟。  小贴士:没有模具也
孩子生病也许不是最可怕的事,让许多爸爸和妈妈揪心的是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看病?  “求医心切”的家长们如何才能高效的与医生沟通?  《父母必读》杂志2013 年重磅推出“宝贝健康公开课”。6 月15 日,特邀请了微博粉丝逾百万超人气儿科医崔玉涛作为“宝贝健康公开课”首讲专家,为大家奉上了“解读带孩子看病的N 大误区”主题讲座。近400 位爸爸妈妈共享了讲座盛宴。  崔大夫从家长们容易步入的误区出发,并
我们家红红今年4岁了,特别喜欢提问,特别喜欢看书,看书的时候非常专注。她精力也很充沛,睡得特别少。烦死我了。(红红妈妈,女儿4岁)  我儿子记忆力特别好,过了一个星期,上周跟他说过的书里的一个稀有动物,他也能记住。是不是该好好引导他,别浪费了他的天分?(诺诺妈妈,儿子1岁半)  我们身边有多少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发展心理学上根据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水平均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将某
新妈妈在母乳喂养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姿势。这里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你不妨都尝试一下,然后从中选择自己和宝宝都最为舒适的方式。当然,你也可以在手臂、肘部、头部、背部或宝宝的下方使用枕头,让喂养过程更加顺利和舒适。    摇篮式  动作分解:用与乳房同侧的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宝宝的腹部紧贴住你的身体,然后拇指在上、其他4 个手指在下方托住乳房,注意要将手指保持在乳晕(围绕在乳头周围较深色的皮
男宝宝赵一达和女宝宝伊娜是我们通过微博征集来的今年的小主角,我们将用一年的时间,关注他们的生长发育,并请专家跟踪点评和指导两位妈妈的养育,欢迎持续关注!  这个月的宝宝  体格发育  出生后第9个月,宝宝体重月增长约230 ~340 克, 平均280克; 身长月增长1.3 ~1.6厘米;头围月增长约0.5厘米。  心智发育  运动能力 双手扶着东西能站一会儿。能匍匐向前或向后爬,偶尔可以用四肢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