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出走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耳闻目睹了许多农村初中学生的“出走现象”,我们经过对一些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访问、调查,对其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笔者认为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学生“出走”,性质特别恶劣,导致学生学业中断,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农村学生出走现象的原因值得班主任深入分析。
  1.家庭生活的不健全。由于父母不和、离异、再婚,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父母要求过高等原因,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无法忍受父母的惩罚,或者父母要求过高,孩子心理压力过重,面对自己,失去自信,只有自卑;面对亲人,只会感到焦虑、羞愧。因而不恋家、怕回家,就要寻找比较自由的生活空间。
  2.学校生活的单一化。农村地区因地方财政困难,办学条件较差,各种教育设施不齐全。一些学校连最基本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都没有,学生体育课根本无法正常、有序地上,更谈不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了。至于图书室、阅览室等这些在发达地区看似平常的设施、设备就根本没有,学生的任务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无限制地延长学生在校时问,强迫所有学生住校,甚至取消午休(午饭后要上一个“午自习”)、缩短晚睡时间,节假日不休息,星期天连轴转,有的学校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达15小时,学生身心极度疲惫,感到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体会不到学校教育带来的愉快,一进校门就厌烦,他们渴望放松,渴望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3.课堂教学的程式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是造成农村初中学生出走的又一重要因素。一些农村学校由于条件艰苦、待遇低,大中专师范毕业生不愿去那里教学,当地政府只能聘请一些未受过专门训练的代课教师,又拿不出对他(她)们进行培训的资金,加之环境闭塞、信息资源匮乏,教师无法获取新信息、新理念,只能坐吃有限的一点“老本”,造成教师课堂教学程式化,学生怕进教室、怕听老师上课。若再遇老师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极有可能导致学生逃学出走。
  4.早恋现象的发生。农村学生因为上学迟,年龄都偏大,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l4周岁左右,年龄大的超过l8周岁,某些学生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认為在校学习,不如趁早找个对象,反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娶妻嫁人是迟早的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家庭、学校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一些学生因为早恋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羞于见父母、老师,只能选择出走,而且认为走得越远越好。
  5.新“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用人机制的改革,对于小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实行统一分配,打破了以往初中毕业考个中专便可端“铁饭碗”的现象;而上高中、考上大学,家长也负担不起那笔巨大的经济开支。这样,一些农村初中学生认为念书无出路,在前途渺茫的情况下,他们的厌学情绪滋生暗长,稍有诱因,就有出走的可能。
  6.打工潮流的影响。目前,一些农村农民务农只是保口粮,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大批农民外出打工。这一方面给农村经济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一部分未成年人外出打工,也给在校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加上一些招工广告的诱人宣传,使不少学生认为,现在在校上学,将来还得外出打工,还不如趁早打工,趁早挣钱,也好给家庭减轻负担。
  7.不法分子的诱拐。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初中学生好奇、阅历浅、视野狭窄、分辨是非能力差等弱点,用一些小恩小惠引诱、拐骗他们参与一些非法活动,这些学生一旦陷入其中,难以自拔,随之便是怕见老师、怕见家长,若被老师、家长发现,害怕惩罚,只有选择出走。
  凡此种种,若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某个学生,出走就会成为必然。
  农村初中学生出走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应把农村教育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机会均等。健全农村贫困学生救助体制。要下大力气整顿农村社会治安,特别要下大力气整顿农村学校周边环境。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生活查得丰富多彩。“只有留住了学生的心,才能拴住学生的身”。要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育管理中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责任编辑:文宝)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①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健康结局;②描述MHD患者体力活动和健康结局、抑郁和健康结局的相关性;③探讨体力活动和抑郁对MHD患者健康
目的:  1、探讨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2、结合文献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被全世界关节外科医师称为“灾难性”并发症。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方法可以绝对确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
目的: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已成为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原因。健康教育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对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十分必要。本
目的:本研究以2008年(南昌)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与性别、年龄、病程、过敏史、鼻阻力、鼻腔容积、最小横截面积、鼻内镜评分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