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工作中的细节与反思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孩子入园开始,幼儿园老师就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家庭。每个孩子家庭基本状况、教育环境和培养理念不同,幼教工作由此面临现实的挑战:能否从孩子的细节表现中洞察玄机,决定了老师能否及时界定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雯雯的寡言
  大班的雯雯是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但在前不久小姑娘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参加活动时也心不在焉。中午进餐时,她吃完了饭走到保育员老师跟前说:“汤!”老师说:“雯雯,下次可不可以换种说法,比如说:老师,我要喝汤。”雯雯说:“妈妈总说我废话太多,一个字可以说清楚的,不要说两个字!”
  通过和雯雯妈妈沟通,了解到夫妻俩刚刚办完离婚手续,孩子现在由妈妈独立抚养。妈妈说:“工作压力大,忙了一天回家,睹物思情,难免有情绪,不想与孩子多交流,心烦。”老师对妈妈的情绪和压力表示理解,不过,同时也指出:孩子正处在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因为这样暂时的困难与情绪,人为限制她的语言表达,可能会影响她的认知发展,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归因,以为是自己表现不好,父母才会分开。老师也诚恳告知雯雯妈妈:幼儿园老师此后将会尽可能多关心雯雯,鼓励她在幼儿园时想说、敢说、多说,但希望妈妈也要坚强起来,毕竟老师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
  涵涵的反击
  中班家长开放日,李老师设计的活动主题是“彩色的房子”。孩子们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正当他们在认真绘画时,涵涵突然放下手中的笔,抬手打了旁边的小宇。当时的教室很安静,拍在小宇肩膀上的巴掌声显得特别地响。李老师看着洋洋得意的涵涵,当时就挺纳闷的:涵涵这孩子平时在班里表现很好啊,以前从不主动攻击别人,今天是怎么啦?涵涵一本正经地告诉小宇:“是我爸爸让我打你的。”涵涵爸爸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但也不好再说什么。挨打的小宇和他妈妈似乎都没在意,尴尬一时化解了。
  事后老师问涵涵:“今天你为什么要打小朋友啊?”涵涵说:“小宇经常趁老师不注意时打我,我以前回家就跟爸爸说过。爸爸告诉我,下次他来学校的时候,我可以当着爸爸面打回去。”老师问:“那天你打了小宇,假如小宇妈妈回去再让小宇打回来怎么办?”涵涵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老师接着又说:“小朋友有时会打到你,未必是故意的,可能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只是还不懂表达的方法。要学会原谅别人哦,以后发生这样不开心的事要主动告诉老师,老师可以纠正他。”涵涵懂事地说:“以后我不会再打了,要学会原谅别人!”老师紧接着也和涵涵爸爸沟通,告诉他涵涵是一个友善可爱的小姑娘,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她,只是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家长教育孩子要宽容和体谅。涵涵爸爸一再表示自己的指导确实不妥,事后也主动联系小宇家长进行沟通了,两个小朋友再也没发生不愉快的事了。
  上述两个案例,都源于老师日常对孩子行为的细致洞察,孩子就像一张作画的白纸,老师和家长都对这张画作的质量有深刻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反馈我们教育的成果,如果有偏差,务必细心观察、仔细研判并有针对性地纠正。由此,家长工作不能一概用开会的方式进行,日常接送时的沟通、温馨的短信提醒,甚至当面的长谈,都能让孩子获得有针对性的培养,让他们在人生的起跑线就做好长跑的准备,去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
其他文献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但从教学有效性维度来看,“无效情境”和“有效情境”之别: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也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但是,不难发现,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問题。一是重形式,轻目标。有些老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
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材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分子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文积累不单纯是一种言语的记忆,也不单纯是对古今中外名篇的背诵。语文积累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熏陶,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那么语文积累究竟应该积累一些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积累呢?  一、语文积累要开放观念  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语文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体现了语文内涵的
数学知识既非物质知识,亦非社会知识,而是观察不到的逻辑数理知识。一提到数学,与之相联系的往往是枯燥、乏味之类的词汇。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就要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