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那些妈妈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388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后要读四年级的凯儿,这几天开始看福尔摩斯了。到处都可以看到他拿着书聚精会神地研读,在墙边、在树阴下、在大沙发椅的角落里,我的小小男孩整个人进入了福尔摩斯诡异神秘的世界,任谁走过他的身边,他都来不及理会了。
  但是,偶尔他会忽然高声呼唤:“妈妈,妈妈。”
  我回答他之后,他就不再出声了。有时候,我在另外的房间里,没听见他呼唤,他就会一声比一声高地叫着找过来,声音里透着些微的焦急和害怕,等他看见我的时候就笑开了,一言不发地转身又回去看他的书,我在后面追着问他找我什么事,他说:“没事,只是看看你在不在。”
  我不禁莞尔,这小男孩!他一定被书中的情节吓坏了,又不肯向我透露,只好随时回到现实世界来寻求我的陪伴,只要知道妈妈就在身边,他就可以勇气百倍地重新跟着福尔摩斯去探险了吧。
  因此,这几个炎热的下午,我都故意找些事在他的身旁走来走去,心里觉得很平安,知道我的小小男孩还需要我的陪伴,我是个幸福的母亲。


  我以前总认为母亲并不爱我。
  那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是五个孩子中最不值得爱的一个。
  我没有两个姐姐的聪慧与美丽,没有妹妹的安静柔顺惹人怜爱,又不像弟弟是全家唯一的男孩。我脾气倔强又爱猜疑,实实在在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一个。
  但是,我又很希望母亲能爱我。
  对我说:“你是我最爱最爱的宝贝。”
  然而,母亲一向是个沉默的妇人。从我有记忆开始,我总是跟在外婆的身旁,母亲好像从来也没搂抱过我。
  她总是怀里抱着妹妹或是弟弟,远远地对我微笑着,我似乎从来也没能靠近过她。
  长大了以后,觉得不甘心,我有时候也会撒娇似的赖在她身边,希望她能回过身来抱我一下,或者亲我一下。可是,无论我怎么缠绕着她,暗示她,甚至嬉皮笑脸地央求她,母亲却从不给我任何热烈一点的回应,她总会说:“别闹!这么大的人了,也不怕别人看了笑话你!”
  我每次都安静地离开她,安静地退回到我自己的角落里去,心中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不安与怨怼,久久不能消逝。
  一直到我自己也有了孩子。
  孩子刚生下来的那几个月里,和母親住在一起,学着怎样照料小婴儿。有一天,母亲给我的孩子戴上一顶遮风的软帽,粉红的帽檐上缀着细小的花朵,衬得我孩子的面容更像一朵馨香的蔷薇,母亲忽然笑出声音来:“容容,快来看,这小家伙和你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啊!”
  说完了,她就把我的孩子,我那香香软软的小婴儿抱进她怀里,狠狠地亲了好几下。
  我那时候就站在房门口,心里像挨了重重的一击,一时之间,又悲又喜。
  我那么渴望的东西,我一直在索求却一直没能得到满足的东西,母亲原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了我的啊!
  可是,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年之后,才让我知道才让我明白呢?
  为什么要安排成这样呢?


  我收拾书桌或者衣箱的时候,慈儿很喜欢站在旁边看,因为有时候会有些她喜欢的物件抱出来,如果她软声央求,我多半会给她。有时候是一把西班牙的扇子,有时候是一本漂亮的笔记簿,有时候是一串玻璃珠子,她拿到了之后,总会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这天,她又来看热闹了,我正在整理那些旧相簿,她拿起一张放大的相片来问我:
  “这是谁?”
  “这是妈妈呀!是我在欧洲参加跳舞比赛得了第一时的相片啊!”
  “乱讲!怎么会是你?你怎么会跳彩带舞?”
  相片上的舞者正优雅地挥着两条长长的彩带,站在舞台的正中,化过妆后的面容带着三分羞怯七分自豪。
  “是我啊!那个时候,我刚到比利时没多久,参加鲁汶大学举办的国际学生舞蹈比赛,我是主角,另外还有八位女同学和我一起跳,我们……”
  话还没说完,窗外她的同学骑着脚踏车呼啸前来,大声地叫着她的名字,女儿一跃而起,向着窗外大声回答:“来了!来了!”
  然后回身向我摆摆手,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我走到门口,刚好看到她们这一群女孩子的背影,才不过是中学生而已,却一个个长得又高又大,把车子骑得飞快。
  我手中还拿着那一张相片,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想告诉我的女儿。我想告诉她,我们怎样认真地一再排练,怎样在演出的时候互相关照,在知道得了第一的时候,男同学怎样兴奋热烈地给我们煮夜宵吃、围着我们照相;其实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校内活动而已,但是因为用的是中国学生的名字,在二十几个国家之中得了第一,就让这一群中国学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夜晚。
  我很想把这些快乐的记忆告诉我的女儿,可是我没有机会。在晚餐桌上,是她兴奋热烈地在说话,她和她的同学之间有那么多有趣和重要的事要说出来,我根本插不进嘴去。
  整个晚上,我都只能远远地对她微笑。


  在把病情向我详细地分析了之后,医生忽然用一种特别温柔的语气对我说:“无论如何,你想再要回从前的那个妈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
  医生年纪大概也有六十开外了,穿得很讲究,有种温文的气质,也有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智慧和洞察。他说完这句话以后,有一段极短的停顿,好像知道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开始流泪了。
  可是,我不上当,我就是不肯上当,我一滴泪水也没让它显露出来。
  我是不会轻易上当的。
  在这世间,有些事你可以相信,有些事却是绝对不能相信的。   绝不能流泪,一流泪就表示你相信了他的话,一流泪就表示你也跟着承认事实的无法改变了。
  母亲虽然是再度中风,但是,既然上一次那样凶猛的病症都克服了,并且还能重新再站起来,那么,谁敢说这一次就不能复原了呢?
  谁敢对我说,我不能再重新得回一个像从前那样坚强和快乐的妈妈了呢?
  我冷冷地向医生鞠躬道谢,然后再回到母亲的病床旁边。母亲正处在中风后爱睡的时期,过几天应该就会慢慢好转的。等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复原运动,只要保持信心,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父亲和姐妹们都打过长途电话来,说是会尽快回来陪她。我想,这位医生并不太认识我的母亲,并不知道她的坚强和毅力,所以才會对我说出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来。
  到了夜里,我离开医院一个人开车回家,心里仍然在想着医生白天说的那一句话,忽然之间,有什么在脑子里闪了过去,我因为这突来的意念而惊呆住了。
  医生说的,其实并没有错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从前的那个妈妈一天一天地在改变,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
  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呢?
  是第二次中风以前,在石门乡间,那个左手持杖一步一顿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呢?还是再早一点,第一次中风以前,和夫婿在欧洲团聚,在友人的圣诞聚会里那个衣衫华贵的妇人呢?还是更早一点,在新北投家门前的草地上,和孩子们站在一起,笑起来仍然娇柔的那个母亲呢?还是更早一点,在南京的照相馆里,怀中抱着刚刚满月的幼儿,在丈夫与子女环绕之下望着镜头微笑的那个少妇呢?还是更早一点,在重庆乡间的山野里,仓皇地躲避着敌人的空袭,一面还担心着不要惊吓了身边孩子,不要压伤了腹中胎儿的那个女子呢?
  还是更早、更早在一张泛黄的旧相片上,穿着皮质黑妮长大衣,站在北平下过雪的院子里,那个眼睛又黑又亮的少女呢?
  还是更早、更早,我只是不经意地听说过的,在内蒙古大草原上,那个十岁左右,最爱在河床上捡些圆石头回家去玩的小女孩呢?
  从前的妈妈,从前的妈妈啊,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为了我们这五个孩子,从前的那些个妈妈就一天天地被遗落在后面,从来也没回来过啊!
  现在的妈妈当然是可以再复原,然而,却也绝对不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了。
  “妈妈,妈妈。”
  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我轻轻呼唤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对我温柔微笑的母亲,我从前那些所有的不能再回来的母亲,不禁一人失声痛哭了起来。
  车子开得飞快,路好黑好暗啊!
其他文献
很难想象,冬天的北京户外有那么多人排队。  2018年12月18日下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大厦门口挤满了想来ofo总部退押金的人。人群被白色护栏隔成六排之后蜿蜒到丹棱街上,为了维护秩序,队伍附近停了七辆警车,有人等了一个半小时还没排上,问旁边的人借充电宝,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的女生等乏了,干脆看起了书。  这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面临的至暗时刻。从2016年开始,只花了一年半不到,ofo从A轮走到了E轮
付费了太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618电商大促的第二天,和同事交流购物心得,我说我买了四百多块钱的书。她们面露诧异之情:我一年都没买过四百块钱的书啊!  因为很多时候书籍也是同事代收,我才意识到和她们衣服、化妆品的买买买相比这两年有点不对了,或者说我的注意力发生变化了。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在行等搅动着大家知识焦虑的神经;2017年这股风已经越刮越猛,知乎live、喜马拉
鹏兄好藏书,其主题性藏书在省内颇闻名。一日他网购某书,第二天便将书送我。  我奇怪,问他:“这么快就看完了?”  答曰:“我购此书,只为核对原文某句某词,非为通讀此书。若见书必读,哪里读得尽?”  我笑言:“书非借不能读也,兄也赞同此语?”  答曰:“借书抑或购书,根本就不是读书的前置问题。我之藏书,全部通读。左右互见,才有精读;精读系列,才能有量;有量之后,才能有质。量质互鉴,才有体积可言。自此
建立在亲人间不信任、嘲讽、侮辱基础上的教育,不叫“挫折教育”,那根本就不配称为一种教育,那是精神暴力。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全乡小学合并,我跟随村里的小孩转到了隔壁村上学。从那时开始直到六年级上学期我一直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为什么呢?因为隔壁村的一伙儿已经辍学的男孩子“盯”上了我,几乎每天放学时都在教室外面或者重要路口堵我,辱骂我推搡我,只要我敢瞪下眼或是还嘴,会招致变本加厉的“惩罚”,最严重的时
自然形體给人的直接感觉是欣喜。对一个由于工作无聊或由于遇上坏人而身体或心灵痉挛的人来说,自然具有非凡的医治功能,可以恢复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些从城市的喧嚣和纷繁人际关系中走出来的商人、律师,当他们看到天空和树林时,就又重新变成人了。在自然永恒的宁静之中,他又找到了他自己。  但在另一些时刻,自然以美取悦人类,而不夹带任何世俗的好处。我曾在一天早上站在我的房子后的山顶上,观察破晓到日出的景色,那种感受
我在魏玛的大街上走来走去,满脑子都是歌德和席勒。  就人生境遇而言,两人相差很大,歌德极尽荣华富贵,席勒时时陷于窘迫。  他们并不是一见如故,原因就在于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在两颗敏感的心中引起的警惕。这种警惕,对旁人是一种永久的隔阂,而对知音,却是一种慎重的准备。  从种种迹象看,两人的推心置腹是在18世纪90年代中期。席勒命苦,只享受这份友情十年。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但在席勒死后又活了二十多年,承
那时,日本佛教戒律还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于是高僧普照和榮睿亲自来到中国,想请鉴真大师东渡扶桑去传播佛法。   当时鉴真大师已经55岁,但是他毅然答应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55岁不算什么,但在当时55岁已算高龄。   弟子们都劝鉴真大师不要冒这个险,但鉴真大师为了弘扬佛法,毅然六次东渡。   唐朝的法律是不允许国民出国的,所以鉴真大师六次出国都算“偷渡”。头四次都没能成功,不是被弟子
一个朋友说:“先挣钱吧  等生存问题解决了  再去读书,去写诗,去享受生活。”  然而不,怎么能呢  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开始了恋爱  我喝酒,我打架  我为了一个女人跑了两千里  为了一首诗,我几小时蹲在大门外  今天是今天的,讓明天自己来找我  妻子说:“先围着孩子转吧  等孩子长大了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然而不,怎么能呢  孩子会自己长大的  如果我等他长大,我就老了  我就死了 
双人余:   三月快末尾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一个人开了很久的车,回到了曾经读书的小城,看到曾经位于小城中心位置的学校,已经被翻新建设的商业楼覆盖得一点从前痕迹都没有了。如果不是公路两旁保留下来的两排樱花树依然灿烂,我大概连学校在哪这样最基本的模糊定位都没办法完成。   我像个少小离家、近乡情怯的故人,拿捏不住。如果旧址不复存在,如果从前没有了见证,那我经历的青春时代,是否还属于我,或者如
我本人是独生女,未婚,离开老家在外地打工。我父母:不知道我大学读什么专业,对我的工作内容一窍不通。做编辑的时候以为我是打字员,自由职业的时候觉得我在搞传销,现在做影视策划,他们跟别人说我是群众演员。   总之,我和父母大部分时候都不在一个频道,但又因为生于农村,婚嫁和生育年纪都比较靠前,因此他们身边尽是儿孙满堂的同龄朋友,这是他们这些年心理最失衡的地方。通过一些契机和事件,我渐渐和他们达成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