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变与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将会影响到干旱区天然植被的生长与分布,而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种植制度的调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1961-2007年均一化气温数据与MPI_ECHAM5模式输出的21世纪上半叶A1B情景下的区域降尺度格点数据,选取保证率为80%的日均温≥10℃持续日数等值线和日均温≥10℃等积温线为干旱区温度带北界指标,探讨了过去近50年及21世纪上半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1961-2007年,干旱区夏、冬半年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冬半年较夏半年增温幅度要大;各年代日均温≥10℃积温与≥10℃持续日数的等值线动态变化一致,均表现为显著向北或向高海拔推移;(2)通过对温度带北界指标变化的判断,1961-2007年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普遍北移,北移幅度最大者为阿拉善地区,超过1个纬度;21世纪上半叶,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将继续北移,且暖温带移动趋势更为显著;无论是过去近50年,还是21世纪上半叶,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均有向高海拔区域移动趋势;(3)与温度带北界的变动相对应,干旱区生长期起始日期和终霜日等气候指标显著提早,天然植被与作物种植北界向北向西推移,并呈现向高海拔区域扩展的态势。因此,综合考虑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确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种植之间的反馈关系,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一种拟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碱法和酶
<正>今年是猪年,各种和"猪"有关的商品非常热销,在水族市场,一种有着和猪一样可爱鼻子的小龟也因猪年的到来,而备受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