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达到“精细”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_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细”一词在产业界使用频率很高。何为“精细”?《辞海》中对“精细”一词的解释是:精确、简要、致密、周到、仔细。“精细”高频率的使用,说明了生产精细产品对产业界的重要。对于面对的是“活体”——学生的教育业界来说,“产品”的合格与否关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存亡,“精细”对于教育教学十分重要和必要。在基础学科中,数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科学性和精确性是它的第一属性。故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注重
  精细化。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数学教学的精细化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 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这里的教学管理是狭义的教学管理,它主要是指对学生思考、练习、复习、预习的管理。“温故而知新”大凡学习之人都耳熟能详。复习的管理重点,在于怎样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体系、精确地把握知识点,做到触类旁通。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出疑点、发现盲点、解决难点。预习也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在考试中,如果考题见过、思考过,做起来肯定把握大一点儿。这种见过、思考过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中与复习并列同样的重要位置。通过预习,可知道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听课时就会有所侧重。教师在预习管理上可启发性地设定一到两个问题,(设定的问题不能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学生的思考管理方面,我们要精细、科学、有范围、有深度地引导,要使学生的思考围绕要学的或已学的知识展开。练习的管理是目标性管理,它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保证这样的双重效果,我们在练习的设计和选择上,要做到每一道题都要体现知识点、覆盖面要广,要能承前启后、关联性强。练习题的难度要适中,点面要结合得科学,通过练习能找到学生存在的对知识掌握的问题,这对改进教学有实际的指导作用。一句话,练习的选择和设计要能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把握的不足。
  
  2 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这里的教学过程是广义的教学过程,它包括备课、讲授、作业批改、教学测验等环节,它是决定性的过程。首先要把备课这一环节抓精抓细。备课要做到“三备”:一是备学生,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思维差异、环境差异,决定了“有一干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反映接受方面,学生有的接受快,有的接受慢,有的想多“吃”,有的消化不了。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把握得精到细致,制订出每堂课的授课方略,让好的吃得饱,差的吃得了,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进步成长。二是备教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教材是客观因素,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精细化的处理,就会使主观和客观达到最有效的结合。删繁就简是精细化处理的第一环,教师要通读教材,精通内涵,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架构体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对教材的精细化处理要直观地反映在板书上,板书要精当全面,使学生易懂、易看、易记。三是备课堂,即对课堂随机情况的处理。课堂是知识、思维碰撞的场所。教师要启迪和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疑惑所涉及的全部知识,教师要知晓,要能随心所欲地掌控。备课堂实质上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读书、广读书、博猎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是学生学习效率和成长获得最大值的决定性过程,我们教师如果能沉下心、耐下性来,深入学生,多读一些书,做足一些课堂外的功课,将能显著地提高这个过程的成效。作业批改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中继环节,它既是对前面过程的一种检测,又可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修正教学的方法,改变教学的策略,使投入和产出成正态分布。当然,这个“批改”决不是低位的对错处理,而应该是师生之间思维的交融、心灵零距离的接触。故此,我们应采用面批面改的方式,指导学生纠错,这要比多做几道题更有效果。教学测试是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是对我们教学效果和管理化精细的一种检验,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了解。设计测试题时,要精简、致密、周到,覆盖面要广,但不要繁杂,每个细小的知识点要抓住,不要遗漏,难度要适中,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点面兼顾、有难度、有梯度。把教学过程这个决定性阶段的工作做精、做细、做扎实了,我们就一定能实现高效优质的目标。
  
  3 教学评价的精细化
  
   教学评价包括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和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两个方面。它是教学的中继点、转折点;对数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两件事要做精做细。教学反思要特别注重教学中的教训和不足之处,一堂课下来,要再读文本,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分析不足之处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只有知不足,才会产生追求的动力。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要看进步、重成长、重视学生个体的纵向比,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对学生进行个体诊断,梳理知识掌握情况,找出学习中存在的盲点和误区,与其一道制订补救措施和办法。总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精细,又要以正面积极为主,力避消极片面,力避挫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教学所而对的是个性心理特征:千差万别的“活体”,每个对象的接受能力、思维发展、思维方式不尽相同,特别是数学这种抽象思维占主要方面的学科,只有注重教学精细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1 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建立自信,制定复习计划    1.1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1.1 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知识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
期刊
案例一:悉闻某校发生失窃,丢失影碟机、放像机等价值1000多元的物品,经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窃贼竟是本校两个五年级学生。   案例分析:由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现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了一个迄待解决的大问题。自己学校教育出来的孩子竟至来偷自己学校的东西,让人不寒而栗。就像一个孩子偷娘自家的东西一样,自家的东西都可以偷,还有谁家的不敢偷?不能偷?小至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期刊
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会学习,所以不喜欢。加上基础差,又不愿意下工夫弥补自己知识漏洞,这样欠帐越来越多,于是学习无趣,更加厌学。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迅速,性格定型加快,是幻想的年龄。表现出心理状态不稳定,情绪波动大,逆反心理严重,外界的诱惑、干扰会乘虚而入。作为教师决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冷静”、“自抑”,从而把充沛的精力
期刊
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是相对的。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言,在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教学,学生有比较多的主动权;相对于教来说,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比较多的主动权。但是,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并不是对学生撒手不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一个统一体。如果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比做演戏,那么学生就是演员,老师就是导演。学生的学习是老师精心设计的,是在老
期刊
新课程改革指出: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的足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这就是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提
期刊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之共识。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呢?笔者听了涞源县坛山小学董涛老师执教的“比例尺”一课,深受启发,愿就其中两个片断,谈一些想法。    1 片断一   
期刊
【摘 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浅谈一些在作文教学上的感悟。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鼓励学生说真话,文本积累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激发表达欲望 说真话 文本积累 修改讲评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为了写好作文,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将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作为己任,把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着手,注重细节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父母唯恐呵护不到位,捧在手里怕摔倒,含在嘴里怕化了。从而造就了孩子们不为父母着想,任性叛逆的性
期刊
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信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
期刊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和效果的总结评价。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和中担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最关键因素。为了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果早日落实到学生们的实际行为中去,应该重视思想品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承担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反思这个教学环节的作用,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