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教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gege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儒家教育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构成部分,历千年而不衰,在不同时期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化功能。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儒家教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儒家教育观; 传承; 高中历史教学; 探讨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传统儒家教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CJYC16113005)研究成果.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 它所提出的有关教育功能、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观点, 符合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我们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准确把握传统儒家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发掘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实质,探究其在完善道德、健全人格、尊重学术、身心俱健、致用创新、敬师爱生、培养情趣、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规律,推动我国中学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高中教育正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形成与积累阶段,不少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过分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强调自我价值;但缺乏必要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协作、服务、奉献精神较差。这种缺陷的产生与我们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脱节和出轨、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不无关系,导致一些学生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素质不全。面对这种教育状况,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如何在高中教育阶段加强对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那就是进行传统文化的补课,尤其是通过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儒家教育观全面推动师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传统儒家思想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品格与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 传统儒家教育观有利于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统”思想教育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局面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之所以具有奋发图强、独立自主、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优良传统,这主要是“一统”观在长期的历史熏陶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心理定势.从孔子的“一言而丧邦”,孟子的“定于一”,荀子的“礼治”,到韩非的“法治”,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宇宙模式到朱熹的“理”、“气”之学,无一不是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荀子强调“四海之内,若为一家”,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渲也”,就是“一统”思想的集中表现。通过高中历史课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展示出来,同时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意识和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评价,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在认真思考后,吸纳、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这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德树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儒家教育观有利于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教育部在2014年3月26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可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下一步重点是加大高中阶段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新指导纲要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对下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与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与探索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课题研究着眼于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新时期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历史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刻的探索研究,运用孔子等儒家教育理念与新时期高中教学目标、方法、内容、方向及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为新课改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三 传统儒家教育观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与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优良传统,对中华民族追求理想的人格,以及崇德精神、奉献精神、愚公移山式的实践精神及至爱国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就是这种有历史责任感的伟大人格的自觉追求者。孟子则在继承孔子思想体系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个体人格的完善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上。他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独立意志和尊严。荀子则是强调“外王”比“内圣”更具有现实的实践品格。他认为人类的心理、道德是在外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并逐渐内化、凝聚和积淀的。传统儒家教育观蕴含了丰富的素质教育理念,倡导“德行”教育、“言语”教育、“政事”教育和“文学”教育等。所以我们高中历史课程不仅是历史事件的再现,也不仅是把已有的是非评价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思考问题、分析是非善恶,提升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能力。
  四.总结
  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千年各种内忧外患而始终存续和发扬光大,在全世界独此一例,这正是封建统治阶级大力宣扬儒学的结果。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都闪烁着灿烂光华,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基本观念、情感、思想和态度,而他们又都可以溯源到儒学结构之中。当然,它也要受到历史的、阶级的约束,因而,在民族的心理结构中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其消极影响,教育学生学会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张东甍;浅析儒家思想对当前中学德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王红微;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6期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小学教育工作探讨和研究的最主要课题,而如何在课堂上有艺术性的进行表扬也是素质教育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将表扬这一简单又重要的动作表现得更为艺术和有成效,并提出若干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 表扬艺术  前言  语文教育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内容,语文教育也是所有学科教育的重点和基础。在素质教育被提出和践行的今天,小学
本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我国簕竹属(Bambusa)的28个竹种或变型即属于簕竹亚属的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木竹(B.rutila)、锦竹(B.subaequalis)、坭竹(B.gibba)和
摘要:快乐课堂侧重于打造愉悦、轻松、灵动的课堂,是适切学生实际的课堂,是突出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富有学习情趣、充满思维活力的课堂。运用五步教学法:问题情境——观察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提炼——变式训练。基于此,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快乐课;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推出后,各种教学改革纷繁复杂,种种课堂层出不穷。人文课堂、阳光课堂、活力课堂、本真课堂、生本课堂、智慧课堂、快乐课堂……在这些课堂
摘要:藏语文的学习是藏区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藏区教师承担着藏语文重要的教学能力责任,作为藏区教师要切实的立足藏语文的教学大纲,以新课标的原则和内容为指导,兼顾藏语文的的语言现状和形式,针对性的开展各类藏语文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本文笔者就当前藏语文的教学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浅谈藏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希望对藏语文的教与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藏语文;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一、
本研究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热点分析方法和GAP分析方法应用于兰科植物保护研究工作中来,从就地保护的角度确定兰科植物就地保护重点或热点地区,结合林业系统国家级保护区建
学位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属蒺藜科(Zygophyllaceae)白刺属(NitrariaL.)灌木,是我国特有白刺种之一,是典型的稀盐型盐生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盐和抗旱能力,是荒漠、半荒
[摘要]现今,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有不少老师在制作时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个实用、美观、高效的课件不能过于花哨;选取的各种素材能紧扣主题,体现教学意图;课件内容应简洁凝练,利于拓展和生成;对于课件中的非标准答案可删去,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课件的设计上应增强互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另外,一个好的课件不光需要制作者有充足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有扎实的电脑应用水平才行。  [关键词]课件 误区 教学
枣(ziziphus jujuba)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至今有文献记载的已有三千年之久。我省为枣树最早的栽培中心之一,至今栽培有两千年以上的品种有灰枣、扁核酸、广洋枣等。在长期
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縛,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本文将从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这方面探讨一下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教学情境 情感体验 主体  近两年来,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遇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方法都不用了,今后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