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史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知识内容创设人文教育契机,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人文教育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16-01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人文教育也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它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学集中在具体的原理、定理、公式等的讲解上,而很少顾及问题的提出、怎样解决以及解决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等。学生听了往往只知道结果,并不了解这一结果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当代, 在面对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道德风尚等各方面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候,我们必须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化学史提高学生精神境界
在化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化学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中学化学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化学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我国在西汉时期已发现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并在宋代把这个反应应用到生产上,形成了湿法炼铜技术,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中国知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振兴民族化学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又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实验时,提倡节约药品、节约用水,不将化学物质随意丢弃,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中,让他们思考这些物质直接进入环境的危害及避免措施,从而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另外,在实验教学时,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向学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育;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他们诚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在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增强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可随意臆造事实或修改数据,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小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协作的精神;小组之间的互评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评比,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三、结合知识内容创设人文教育契机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将人文教育巧妙的渗透于教学之中。如: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小白鼠因尾气中毒死亡的动画,启发学生对一氧化碳尾气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用红磷利用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对产物五氧化二磷固体吸收的探究;结合“二氧化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温室效应”的利与弊的教育等。使学生在内化化学知识的同时触“境”生感,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环境道德价值观。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根据化学教育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系列专题要突出新课程的科技教育,突出与科技发明创造的有机结合,突出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突出各种能力的训练,突出活动的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如介绍水资源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环境调查、水样分析、参观自来水厂等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收集环保小资料、讨论并撰写小论文,阅读有关环保书籍及文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反思,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水污染问题,并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热情和信心。综合实践还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的管理,要将学生活动的态度与成效作为学生化学作业和测评的成绩融入化学学科成绩的评价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如在“农村燃烧秸秆的现状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走向田间向农民宣传相关知识,同时,还努力思考,探索秸秆的再利用问题。这个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关注了生活,关注了环境,同时还培养了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科学与人文各有其独特作用,不可以分割或对立。”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们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地球。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人文教育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16-01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人文教育也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它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学集中在具体的原理、定理、公式等的讲解上,而很少顾及问题的提出、怎样解决以及解决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等。学生听了往往只知道结果,并不了解这一结果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当代, 在面对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道德风尚等各方面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候,我们必须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化学史提高学生精神境界
在化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化学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中学化学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化学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我国在西汉时期已发现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并在宋代把这个反应应用到生产上,形成了湿法炼铜技术,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中国知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振兴民族化学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又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实验时,提倡节约药品、节约用水,不将化学物质随意丢弃,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中,让他们思考这些物质直接进入环境的危害及避免措施,从而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另外,在实验教学时,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向学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育;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理论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培养他们诚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在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增强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不可随意臆造事实或修改数据,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小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协作的精神;小组之间的互评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和评比,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三、结合知识内容创设人文教育契机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将人文教育巧妙的渗透于教学之中。如: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小白鼠因尾气中毒死亡的动画,启发学生对一氧化碳尾气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用红磷利用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对产物五氧化二磷固体吸收的探究;结合“二氧化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温室效应”的利与弊的教育等。使学生在内化化学知识的同时触“境”生感,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环境道德价值观。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根据化学教育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系列专题要突出新课程的科技教育,突出与科技发明创造的有机结合,突出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突出各种能力的训练,突出活动的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如介绍水资源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环境调查、水样分析、参观自来水厂等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收集环保小资料、讨论并撰写小论文,阅读有关环保书籍及文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反思,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水污染问题,并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热情和信心。综合实践还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的管理,要将学生活动的态度与成效作为学生化学作业和测评的成绩融入化学学科成绩的评价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如在“农村燃烧秸秆的现状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走向田间向农民宣传相关知识,同时,还努力思考,探索秸秆的再利用问题。这个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关注了生活,关注了环境,同时还培养了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科学与人文各有其独特作用,不可以分割或对立。”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们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