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桥梁设计中的结构耐久性问题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必须对现阶段材料工艺以及管理的实际水平进行有效的考虑,并且通过安全性较高、耐久性能比较突出的设计方法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本文笔者从桥梁设计中有关安全性和耐久性缺失的原因以及解决桥梁设计中的结构耐久性的有效对策两方面对桥梁设计中的结构耐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桥梁设计结构耐久性问题对策
  前言:
  对于桥梁设计而言,其中所存在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桥梁结构本身的使用性能的差异、耐久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流逝,桥梁自身材料的不断退化,内部结构将逐渐出现劣化或损坏。因此,合理可靠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对结构本性的正确认识、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1桥梁设计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缺失的原因
  1.1.设计不合理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我国桥梁设计相关领域中,尤其是针对于桥梁的整体施工该设计以及使用时间内的安全性相关的问题上,还存在许许多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对于结构设计而言,其主要的任务就是所采用的结构方案尽量的经济性以及合理性,
  第二点就是对构件进行结构分析保证安全性及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采用相关规范所指定的安全系数进行桥梁安全性能的衡量,同时以此对桥梁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进行有效的保障。大多数的桥梁设计人员在进行桥梁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所设计出来的桥梁只是单纯的考虑须满足结构强度方面的计算以及相关规定中的强度标准,甚少考虑结构的根本体系以及构造、结构所需要的建设材料、结构相关的维护保养对结构本身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在上述的过程中,还经常因为设计人员的主观思想,对结构本身的强度进行盲目的增加,使得结构整体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有的设计出来的桥梁丧失了桥梁本身的整体性以及延展性,并且冗余性很小;大部分设计人员在对桥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进行计算的受力路线并不明确,导致桥梁局部区域所受到的力作用过大,留下了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而还有一部分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桥梁设计的过程中,所选用的混凝土本身的强度等级并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且设置的保护层厚度严重不达标,选择的钢筋直径过于的纤细,导致桥梁整体的安全性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上述的错误都极为严重的导致桥梁整体的安全性能以及整体性受到极为严重的降低以及破坏。
  1.2施工不规范
  在我国,时常出现有桥梁耐久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极差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操作过于野蛮,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的管理过程中,管理散漫、腐败所致。针对桥梁建成后在较短时间内便发生的倒塌或者是突然性的破坏等事故,大多情况下是因为施工个过程中,施工的操作以及相关管理并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材料本身的以次充好以及施工工艺落后等原因。当然,也有较多的施工队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所导致的,这些都严重的导致了整个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受损。
  1.3.理论思想存在一定的欠缺
  就我国桥梁施工建设中的结构设计而言,设计人员所在乎的,更多是桥梁本身的强度大小,而忽略了桥体本身的耐久性能;同时,对于桥梁本身的强度极限过分的在乎,但是忽视了桥梁使用寿命的极限值,但是在整个桥梁的生命周期中,起着最主要因素的确是结构本身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这就导致桥梁在建成以后,存在许许多多的安全隐患,使得桥梁得不到有效地安全保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桥梁相关的设计方面,我国的设计人员更多的是静态的设计理念,其知识对所建设的桥梁本身的强度以及结构进行过分的强调,但是对实际运营过程中,因为许许多多外界干扰因素带来的影响所导致的实际表现能力极低的现状,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使其对实际运营过程的维护保养、安全性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忽视心理。
  2解决桥梁设计中的结构耐久性的有效对策
  2.1提高桥梁寿命意识
  在我国桥梁建设过程中,应转变过去单一满足荷载强度的观念,既要考虑到荷载强度,同时也要注意桥梁寿命问题,与国际标准相一致。通过树立桥梁寿命观念,对进一步研究桥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这些寿命参数并不具备绝对性,需要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来验证。当确定桥梁的建设周期之后,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多种因素,以便保障桥梁寿命的顺利实现。
  2.2重视疲劳损伤问题
  桥梁投入使用之后,将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的作用,将在结构内部出现循环变化应力,既可能引发结构振动问题,也会造成结构疲劳损伤的大量积累,最终合并为严重的损伤,并表现为宏观裂纹形式。如果不能加强对裂纹的控制,则可能出现材料或者结构断裂。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到疲劳损伤,可能引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疲劳损伤已成为桥梁设计中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在桥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已经加强对疲劳损伤的重视程度,但是还应加强对长期受腐蚀钢筋构件的疲劳性能动态关注。除了关注整体结构的疲劳损伤以外,桥梁结构也可能受到个别部位的失效影响,进而引发整体结构的失效。
  2.3充分考虑桥梁超载问题
  出现桥梁的汽车超载现象,主要原因为:a)由于桥梁使用时间过长,出现超龄负载运营现象;b)桥梁投入使用后,车流量过大,与原设计不相符;c)车辆违规超载现象屡禁不止。另外,如果由于超载问题引发桥梁内部的损伤,将难以恢复;即使今后桥梁处于正常荷载状态,也将发生内部变化,进而对桥梁安全性、稳定性产生影响。例如,一般认为混凝土结构桥梁的耐久性较强,但是在强大的汽车荷载力作用下,可能出现开裂现象;虽然荷载消除之后可以闭合裂缝,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已经发生损坏,降低了构件开裂的弯矩,强度有所下降。因此,在正常荷载力的作用下,原本不会产生开裂的结构或者原本裂缝较小的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形或者缝隙。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不利于正常使用。
  2.4强化桥梁耐久性的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桥梁设计、施工及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加强对结构体系、构造、施工工艺等的控制,进一步提高桥梁的质量。因此,充分应用桥梁耐久性的关键技术,做好相关调查与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设计桥梁耐久性的具体方法与参数选择;b)桥梁结构的材料耐久性研究;c)对于大跨径的大型桥梁结构,充分考虑耐久性和劣化性;d)桥梁结构的合理性;e)加强对桥梁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控制,注重提升桥梁的耐久性指标,同时加大对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研究力度;f)探讨监测混凝土桥梁各项指标的具体技术与方法,做好跟踪监测工作,通过加强对关键技术的重视,并落实、执行到位,对提高桥梁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在桥梁结构设计中,应积极转变意识,及时发现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邱树才.桥梁安全性、耐久性差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100.
  [2]李凤陆.浅析桥梁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189.
  [3]魏燕.桥梁设计施工中的安全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1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公路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公路收费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工作;思考  高速公路作为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交通基础设施,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安全、畅通、快速和高效。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收费服务时间和服务水平将愈来愈不能满足交通量的需求,高速公路作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其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质量时刻接受着各方面的监督和挑战,成为敏感性很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开挖支护技术;探讨  基坑开挖与支护是高层、超高层建筑或某些工业建(构)筑物兴建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改革开发以来,高层、超高层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外商投资热的兴起,如雨后春笋鳞次栉比,因而深基坑开挖与边坡支护问题成为岩土工程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城市建筑密度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增大,随着高
期刊
摘要:卡杨公路一江隧道围岩类别全部为Ⅳ类,地质条件差,施工中广泛运用超前支护,使用超前锚杆及注浆小导管,有效的称固了围岩,达到了快速施工效果。施工中重点对关键隐蔽工程实施质量控制及施工工序技术控制,通过综合管理和技术应用,最终实现一江隧道关键线路比合同工期提前206天贯通。受到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表扬,实现项目优质履约。值得类似工程借鉴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超前;支护;应用  1、概况  雅砻
期刊
摘要:优质的质量管控、清晰的职责分配是确保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水平的核心关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中的管理职责分配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职责;质量控制  1、前言  安全质量事故的引发会令建设方蒙受直接以及间接损失,并需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为此,针对法律规范相关安全生产职责的规定,工程建设方与管理工作人员应科学实施。在招标阶段中,建设方
期刊
摘要:本文对市政道路常见问题及成因、路基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路面施工是市政道路施工中技术难度的一部分,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同时施工中还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所以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市政道路路面施工的难度。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及所处环境,对施工中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施工中质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科学管理与施工技术的进步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唯一途径,并从建立健全“纵向、横向”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对绿色施工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环保健康的施工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地形测图的主要作业方法,对数字化测量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地形图测绘  1 数字化地形测图的主要作业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的不断进步,地形图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着,主要体现在测绘的方法和设备不断改进,从而为地形图的测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依据。现在,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对于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出现了一
期刊
摘要:干线公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设计项目,除了对平面线形、路面宽度、道路横断面等设计外,导流岛、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计也需一并考虑。由于目前对交叉口渠化设计无明确的规范,本文论述了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公路;平面;交叉口;关键;设计  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不仅需要进行内部渠化设计,还需要对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道和掉头车道进行渠化设计,考虑到交叉口的安全和整体效率,仔细研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详细的剖析了消除红绿灯控制的直流通行的交通法则,为同行共勉。  关键词:城市道路;直流通行;设计  目前的立交桥设计方案,已经无需红绿灯的控制,但是,由于其设计还是在陈旧的交通规则的条件下设计的,特别是由于左转弯的穿插,给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其设计规模浩大(占地面积太大,高度太高),以至于很难在城区内施用。也就是说,由于交通规则的限制,使交通道路建设体现出其局限
期刊
摘要:我国桥梁事业蓬勃发展,特别在大跨度斜拉桥方面的发展,大跨度桥梁在当地乃至国家的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不仅严重影响到震后的救灾工作,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国家交通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抗震措施,对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大跨度桥梁的结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大跨径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