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解蔽的方式:论爱默生的直觉观

来源 :理论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默生的直觉论源于对洛克经验论与休谟怀疑论的批判,他认为其造成了民众信仰缺失的现实,渴望以直觉方法予以拯救,在物性社会中重塑心灵价值。这使其直觉论在理论构想上便具有多重内涵:既关注理性直觉对物性束缚的超越,也看重感官直觉在经验层面所能发挥的效用。为此,他将直觉引入审美范畴,把逻辑松散、饱含寓意的诗歌作为直觉的阐释场域,以此规避技术理性对直觉的限制,诗意建构出一条感官经验精神化的路径。但遗憾的是,直觉论在实践层面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诗性直觉无力扭转技术理性下的信仰危机,甚至还会背离其直觉论的初衷。因此,他放弃
其他文献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在科学社会主义语境中被认为是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的源头。但是,他在其他作品中对于财产私有的肯定同样受到西方学界的重视,而国内对此关注较少。莫尔思想繁杂,他对于所有制的阐释前后不一,甚至相互矛盾。本文将聚焦二元对立这一莫尔思想的主要特征,从《乌托邦》中的公有制理想、其他作品中的私有制倾向及二者的冲突与融合等方面讨论莫尔的所有制思想,分析其所有制观的两面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莫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