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对于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来说意义重大。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并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减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生物技术的应用形式较多,需要在具体的食品安全检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确保针对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文对食品安全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生物技术概述
  生物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来完成特定的检测任务。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准确判断出食品的安全等级,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稳定食品市场秩序;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食品采用合适的试剂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真实全面的检测数据,整个检测过程时间短、效率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检测结果的参考性也随之提升。
  二、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形式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还会引起社会秩序混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频发,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等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而且在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也要依据食品类型选择选择合适的生物检测技术。
  1.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生物传感器来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形式,这种传感器具有微小、便于携带的优点,利用其对生物物质的敏感性,可以将敏感度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在肉制品、蔬菜中的检测效果比较好。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来看,其主要构成部分有以固定化生物敏感材料为主的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也有理化换能器、信号放大装置等,在致病菌、生物霉素、农药残留等检测中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2.PCR技术。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可以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扩增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际检测中具有大幅增加DNA量的特点,其优势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可以对食品中的大肠埃希氏菌、革兰式阳性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病菌体进行检测。PCR技术的核心理论是以DNA分子为模板,将利用体外酶促进合成的特异基因片段作为引物,当DNA聚合酶出现反应时,可以根据半保留复制原理将其进行延伸,直到DNA合成。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有三个阶段,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高温变性就是将靶双联进行95℃加热使其产生变性,改变为两条单链模板;低温退火则是在温度为38-55℃的环境下,把人工合成的物质融合到单链模板中,使其形成人工合成双链;适温延伸指的是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合成两条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起到病菌基因增多的作用,从而便于检测。总的来说,PCR检测技术的专业要求比较高,在实际运用中有一定难度,对检测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技术部门在实际应用中做好事前准备工作,以确保最后检测结果的精准。
  3.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比较常用,主要包含两种技术形式,一是荧光抗体检测技术,二是免疫酶技术,其中免疫酶技术的适用性较广,具有检测成本低、实用性强、灵敏度高等优势。具体来说,利用免疫酶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标记后加入适当的酶底物,根据形成产物量的多少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此技术在多种类型的食品安全检测中都可以应用,可以对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进行检测。
  4.生物芯片技术。这种检测技术主要是运用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形成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从而完成对蛋白质、核酸、其它生物组分的检测。通常情况下,生物芯片技术在一些高能量领域的效果比较好,可以对食品安全检测起到优化作用,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所有检测项目,也就是自动化检测,这样可以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失误,从而确保了最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一般不能准确实现对基因检测的定位,在多细胞组织的生物基因检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
  5.DNA探针技术。DNA探针技术也叫基因探针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其检测原理是以DNA为核心,利用DNA的变性、重复性、碱基精准性等优点来完成检测任务。当前DNA探针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相杂交,二是异相杂交,具体检测原理是在分子杂交和目的基因的结合中产生杂交信号,通过对该杂交信号的检测来显示出目的基因。该检测技术具有效率高、特异性突出、灵敏度高等优势,可以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为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三、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1.微生物检测。对于食品内的微生物检测,利用DNA探針技术可以对食品内部的菌落和菌群有准确了解,进而过滤掉劣质食品,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此外,通过对食品内部微生物的检测,可以结合检测结果判断食品是否满足食用标准,全面掌握食品的卫生情况和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2.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是当前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由于农作物在种植中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含有较多的药物残留,对人们的食用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得到全面的农药残留信息,例如,利用酶免疫技术对检测样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对有机磷等脂类农药的残留进行准确测定,得到详细的农药残留信息,这也是当前农药残留检测的一大研究方向。
  食品安全问题与广大群众的生活直接相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食用安全也是新时期重要的民生工作。将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得到全面详细的检测结果,并判断食品的安全等级,从而为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根据食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这样才能提高生物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作者简介:王惠茹(1974-),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检测方法。
其他文献
在居民日常烹饪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煎炒、炭烧、油炸等高温烹饪方法,这种烹饪方法虽然能杀死食物内含有的细菌以及寄生虫等,但却会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尤其是油炸等高温烹饪方法,甚至还会产生致癌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人们日益关注饮食健康的大背景下,探讨高温烹饪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温烹饪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保障举措,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食品行业作为民生的基础,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这对食品相关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食品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也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加思政,更不能为了思政缩减课程的学习,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
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占第三位,铝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于岩石和矿石中。当前,铝被认定为食品污染物,铝会对人体造成毒性反应,铝在进入人体之后很难被排出去,导致其会在人体中的各个部位累积,从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体每日摄入的铝元素应控制在5mg以下。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中铝元素的检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食品中铝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食品中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感观识别可以有效发现部分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但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无法通过感官来识别,需要专业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和设备通过检验得到结果。食品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之魂,是食品安全标准实现之本,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也已成为控制食源性疾病和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市、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由于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检验能力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食品监管的需
澳洲坚果,又名昆士兰栗、澳洲胡桃、夏威夷果、昆士兰果,是一种原产于澳洲的树生坚果,属山龙眼科,坚果属植物,素来享有“干果之王”的美誉。1910年,澳洲坚果引入台湾地区,1979年开始大量种植,目前澳洲坚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澳洲坚果果仁含油高达65%-8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8%,是果仁中富含棕榈油酸的唯一一种木本坚果类果树,其含量为14%-19%),还富含蛋白质、
食品的安全性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由于食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生产过程,每个过程都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只有采取科学的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制度执行了多年,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只是在进行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检测检测设备,针对不同检验检测标准还需要采用不同的检验检测方法,可能会存在设备或方法问题,导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在食品生产管理方面,企业更应该要有“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意识,摸清产品与工艺特点,并针对此特点设置产品的工艺及关键控制点,从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部分食品类型特有的质量问题,然后明确指出完善食品工艺的具体途径与策略,希望能够为逐步提高食品生产标准、增强食品质量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在食品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食品安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获取营养、维持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物质,如果我们食用的食品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受
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组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营养素大类,这些大类下又包含众多分支,名类多样、结构复杂,给营养学检测化验带来不小的困扰。而伴随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的推进,精准化验时代正式到来,营养学化验检测新思路被打通,加强质谱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一、质谱检测法的原理和发展状况概述  在现代营养学研究中,质谱检测通常使用电喷雾等软电离技术,可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检验工作便成了极为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目前食品的检测工作,快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应用快检技术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提高食品质量,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食品快检技术,然后分析了提高快检技术的策略。  一、快检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市场中日益繁多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