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襄城县烟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浓香型烤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烟草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17万亩,年收购量达到3万吨以上。然而近年来,该县烟草病毒病大发生,田间病株率一般在40%~80%,局部地块达到100%,减产幅度可达20%~80%,病毒病为害已经成为烟草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了解,提出如下综合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
烟草病毒病俗称聋烟、疯烟、花叶病,是目前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且较难防治的一大类病害。据调查,目前为害襄城县烟草的病毒病主要有普通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及蚀纹病毒病、马铃薯X病毒病等,几种病毒病混合发生、重复感染。
1. 普通花叶病毒病。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发病时,叶脉变浅绿色,呈半透明“明脉”状,几天后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后呈现花叶、泡斑、畸形、叶片皱缩扭曲,叶片向下卷曲或叶尖变窄等。该病毒靠接触摩擦传毒,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土壤及其他寄主,甚至烤过的烟叶及碎末都可成为初侵染源。带病烟苗是大田发病的重要病源,在田间靠病株与健株接触及人员在烟田操作时手、衣服、农具与烟株的接触传毒。
2. 黄瓜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叶片呈“明脉”、“花心”症状,严重时上部叶片变窄,叶缘上卷,扭曲、畸形,植株矮化,中下部叶片的侧脉两侧形成褐色“闪电状”坏死斑纹。该病主要在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上越冬,通过蚜虫、农事操作和机械接触传播,但主要靠蚜虫传毒。
3. 马铃薯Y病毒病。大田成株期发病较多,成系统侵染、整株发病,表现为叶面、叶脉、茎部深褐色坏死。该病主要在马铃薯块茎及温室大棚同年栽植的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和多年生杂草上越冬。
二、高发原因
1. 暖冬现象出现,导致病毒、寄主变化。近年来,暖冬现象不断出现,使得一定区域内病毒的野生寄主、传播媒介的种类、数量,病毒株系等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烟草对病毒的抗性,为病害大发生提供了基础。同时,因冬季气候温暖,烟草其他病害病原体越冬基数增加,对病毒病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2.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造成毒源大量增加。襄城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7万亩左右,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有10万多亩,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为蚜虫、叶蝉和病毒自身提供了充足的越冬与繁殖场所。另外,农村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使得烟草轮作难以实施,在连作情况下造成毒源积累,病害逐年加重。
3. 选用品种偏重品质忽视抗性。烟草品种的品质性状与其抗病性是有矛盾的,为了选种高品质的品种,烟农往往以牺牲烟草的抗病性为代价,长期种植感病品种,这样势必导致病毒病逐年加重。例如我县引进的中烟100、豫烟5号等品种,虽然烟叶品质非常好,但对病毒病的抗性不强。
4. 栽培措施不规范,再侵染途径增加。襄城县60%的烟草生产仍是一家一户零星种植,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采用了不规范化的田间操作使得烟株营养比例失调,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增加了病害的传播机会。
三、综合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性相对较强的品种。现有烟草品种中没有绝对抗病毒的,一些抗病性强的品种实质上是耐病性较强,如目前种植的豫烟7号、NC291、优选NC89等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病性,可加强推广。
2. 规范化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从苗期和大田移栽初期开始做好病毒病的防治,培育无病壮苗,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应用最广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①种子消毒。用菌毒清100倍液或0.1%硝酸银或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3~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再催芽。
②早春治蚜。3月底至4月初,在有翅蚜迁飞前,用农药喷洒苗床周围的桃树、花椒等寄主植物,烟苗炼苗前再喷1次。
③设防虫网。大棚育苗时,可在通风口设置40目的防虫网。
④剪叶消毒。每次剪叶前苗床要喷洒病毒抑制剂,操作前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剪叶时间以在晴天10~16时为最好。禁止在苗床地吸烟。
⑤在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驱避蚜虫向烟田内迁飞。
⑥适期播种、移栽。注意不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至少2年以上不栽种烟草。
3. 抗病栽培,提高烟株免疫能力。
①系统整地,趁墒盖膜。坚持秋深耕、冬起垄和早春趁墒盖地膜,为烟株根系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防止出现春旱和干热风。
②配方施肥,均衡营养,增强烟株抗病能力。移栽后追肥、培土,雨后、浇水后破除土壤板结,促使烟株生长,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两个最易感病的阶段。
③烟株旺长前,禁止大水漫灌,浇水要结合天气情况进行,降温时不能浇水。
4. 注意田间操作卫生,减少病害传染机会。
①摘除底脚叶片,大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②人手、工具消毒。田间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病株打顶、抹杈要在最后进行。
③大力推广化学抑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5. 喷药保护,提高烟草自身抗病毒能力。使用抗病毒药剂一定要掌握在病毒入侵之前,可在移栽后结合治蚜,统一喷洒病毒抑制剂,一般7~10天喷1次,连续2~3次。推荐使用的药剂有:病毒必克、金叶宝、菌克毒克、植物灵Ⅱ号、病毒A、病毒特杀等。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襄城县农业局 邮编:461700)
一、为害症状
烟草病毒病俗称聋烟、疯烟、花叶病,是目前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且较难防治的一大类病害。据调查,目前为害襄城县烟草的病毒病主要有普通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及蚀纹病毒病、马铃薯X病毒病等,几种病毒病混合发生、重复感染。
1. 普通花叶病毒病。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发病时,叶脉变浅绿色,呈半透明“明脉”状,几天后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后呈现花叶、泡斑、畸形、叶片皱缩扭曲,叶片向下卷曲或叶尖变窄等。该病毒靠接触摩擦传毒,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土壤及其他寄主,甚至烤过的烟叶及碎末都可成为初侵染源。带病烟苗是大田发病的重要病源,在田间靠病株与健株接触及人员在烟田操作时手、衣服、农具与烟株的接触传毒。
2. 黄瓜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叶片呈“明脉”、“花心”症状,严重时上部叶片变窄,叶缘上卷,扭曲、畸形,植株矮化,中下部叶片的侧脉两侧形成褐色“闪电状”坏死斑纹。该病主要在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上越冬,通过蚜虫、农事操作和机械接触传播,但主要靠蚜虫传毒。
3. 马铃薯Y病毒病。大田成株期发病较多,成系统侵染、整株发病,表现为叶面、叶脉、茎部深褐色坏死。该病主要在马铃薯块茎及温室大棚同年栽植的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和多年生杂草上越冬。
二、高发原因
1. 暖冬现象出现,导致病毒、寄主变化。近年来,暖冬现象不断出现,使得一定区域内病毒的野生寄主、传播媒介的种类、数量,病毒株系等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烟草对病毒的抗性,为病害大发生提供了基础。同时,因冬季气候温暖,烟草其他病害病原体越冬基数增加,对病毒病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2.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造成毒源大量增加。襄城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7万亩左右,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有10万多亩,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为蚜虫、叶蝉和病毒自身提供了充足的越冬与繁殖场所。另外,农村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使得烟草轮作难以实施,在连作情况下造成毒源积累,病害逐年加重。
3. 选用品种偏重品质忽视抗性。烟草品种的品质性状与其抗病性是有矛盾的,为了选种高品质的品种,烟农往往以牺牲烟草的抗病性为代价,长期种植感病品种,这样势必导致病毒病逐年加重。例如我县引进的中烟100、豫烟5号等品种,虽然烟叶品质非常好,但对病毒病的抗性不强。
4. 栽培措施不规范,再侵染途径增加。襄城县60%的烟草生产仍是一家一户零星种植,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采用了不规范化的田间操作使得烟株营养比例失调,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增加了病害的传播机会。
三、综合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性相对较强的品种。现有烟草品种中没有绝对抗病毒的,一些抗病性强的品种实质上是耐病性较强,如目前种植的豫烟7号、NC291、优选NC89等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病性,可加强推广。
2. 规范化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从苗期和大田移栽初期开始做好病毒病的防治,培育无病壮苗,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应用最广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①种子消毒。用菌毒清100倍液或0.1%硝酸银或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3~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再催芽。
②早春治蚜。3月底至4月初,在有翅蚜迁飞前,用农药喷洒苗床周围的桃树、花椒等寄主植物,烟苗炼苗前再喷1次。
③设防虫网。大棚育苗时,可在通风口设置40目的防虫网。
④剪叶消毒。每次剪叶前苗床要喷洒病毒抑制剂,操作前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剪叶时间以在晴天10~16时为最好。禁止在苗床地吸烟。
⑤在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驱避蚜虫向烟田内迁飞。
⑥适期播种、移栽。注意不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至少2年以上不栽种烟草。
3. 抗病栽培,提高烟株免疫能力。
①系统整地,趁墒盖膜。坚持秋深耕、冬起垄和早春趁墒盖地膜,为烟株根系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防止出现春旱和干热风。
②配方施肥,均衡营养,增强烟株抗病能力。移栽后追肥、培土,雨后、浇水后破除土壤板结,促使烟株生长,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两个最易感病的阶段。
③烟株旺长前,禁止大水漫灌,浇水要结合天气情况进行,降温时不能浇水。
4. 注意田间操作卫生,减少病害传染机会。
①摘除底脚叶片,大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②人手、工具消毒。田间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病株打顶、抹杈要在最后进行。
③大力推广化学抑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5. 喷药保护,提高烟草自身抗病毒能力。使用抗病毒药剂一定要掌握在病毒入侵之前,可在移栽后结合治蚜,统一喷洒病毒抑制剂,一般7~10天喷1次,连续2~3次。推荐使用的药剂有:病毒必克、金叶宝、菌克毒克、植物灵Ⅱ号、病毒A、病毒特杀等。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襄城县农业局 邮编:4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