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因此,人才的素质培养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个重大决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①
因此,提高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当仁不让的就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的方向。如果再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就已经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啦,再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轨,终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弃儿。
但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总体状况上来看,应试教育仍然还有一大块教育市场,不少教师仍然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重视点滴零碎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智力的三维开发,不能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甭提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啦!有的观念虽然得到些许的更新,重视了教法的部分改革,但却严重忽视学习方法的研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依旧老样子,学生学习的负担依然过重,学习方法一塌糊涂,教学效率整体低下。
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关键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过程的不断理解,领悟出怎样独立获得各科知识的行而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加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才能不断使学生增强学习技能,提升学习素质。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有效“讲授”
“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手段,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要的。但问题就在这,一堂初中语文教学课,语文老师该讲多少,不该讲多少,应该怎样进行师生互动,怎么做到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这却又是难以把握的。导致更多的一些语文老师,依然在“一言堂”、“满堂灌”,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的一种单调乏味的状态,加上偶尔内容又过多或过长,更加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记忆力差的学生收获甚少。更不要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我们所提倡的是进行有效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启发式教学,多角度、全方面设置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和提高学习效果。特别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之中,注意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全体学生的吸引力;特别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特别注意提供鼓励性的反馈以便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二、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引进激励机制
在教育学上有“教师的期望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成功”这一论断,其实这是来自于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②可见,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刚跨入校门的初中学生,都非常有自信并渴望成功——期望各科成绩都能在95分以上。当然,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而缺少相应的帮助措施是不能够达到期待的效果的。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够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引进激励机制,逐步废除用统一命题,统一分数来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这样一种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评方式,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千人一面,应该千人千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统一协调,分为上中下三类学生,在平时的考查中可分别根据学生现有能力进行考查测评,这样在不同类型的批次中,学生便会不再畏惧,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也有题可做,有分可拿,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也不会停留在原地“睡觉”啦!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教学,提高效率
提高素质教育,关键还是要靠教师去实施。因此,教师就成了推进素质教育这项伟大教育工程的关键。而优化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主阵地。我们只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这就必须包括:一要优化语文的教学目标,因为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二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原则,这样一个过程必然是和谐、充满生机的一个教学过程。三要优化语文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希望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灵性,使他们能够去适应开发的社会形态,改革的时代趋势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注:
①参见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②参见罗森塔尔、雅可布森著,唐晓杰等译:《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于学生智力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因此,人才的素质培养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个重大决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①
因此,提高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当仁不让的就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的方向。如果再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就已经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啦,再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轨,终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弃儿。
但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总体状况上来看,应试教育仍然还有一大块教育市场,不少教师仍然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重视点滴零碎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智力的三维开发,不能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甭提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啦!有的观念虽然得到些许的更新,重视了教法的部分改革,但却严重忽视学习方法的研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依旧老样子,学生学习的负担依然过重,学习方法一塌糊涂,教学效率整体低下。
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关键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过程的不断理解,领悟出怎样独立获得各科知识的行而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加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才能不断使学生增强学习技能,提升学习素质。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有效“讲授”
“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手段,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要的。但问题就在这,一堂初中语文教学课,语文老师该讲多少,不该讲多少,应该怎样进行师生互动,怎么做到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这却又是难以把握的。导致更多的一些语文老师,依然在“一言堂”、“满堂灌”,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的一种单调乏味的状态,加上偶尔内容又过多或过长,更加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记忆力差的学生收获甚少。更不要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我们所提倡的是进行有效教学,必须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启发式教学,多角度、全方面设置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和提高学习效果。特别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之中,注意创设情境以便吸引全体学生的吸引力;特别注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特别注意提供鼓励性的反馈以便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二、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引进激励机制
在教育学上有“教师的期望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成功”这一论断,其实这是来自于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②可见,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刚跨入校门的初中学生,都非常有自信并渴望成功——期望各科成绩都能在95分以上。当然,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而缺少相应的帮助措施是不能够达到期待的效果的。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够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引进激励机制,逐步废除用统一命题,统一分数来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这样一种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评方式,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千人一面,应该千人千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统一协调,分为上中下三类学生,在平时的考查中可分别根据学生现有能力进行考查测评,这样在不同类型的批次中,学生便会不再畏惧,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也有题可做,有分可拿,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也不会停留在原地“睡觉”啦!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教学,提高效率
提高素质教育,关键还是要靠教师去实施。因此,教师就成了推进素质教育这项伟大教育工程的关键。而优化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主阵地。我们只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这就必须包括:一要优化语文的教学目标,因为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二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教学原则,这样一个过程必然是和谐、充满生机的一个教学过程。三要优化语文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希望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灵性,使他们能够去适应开发的社会形态,改革的时代趋势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注:
①参见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②参见罗森塔尔、雅可布森著,唐晓杰等译:《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于学生智力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